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高考志願填報服務市場涉高價收費虛假宣傳誤導考生

記者 杜曉 實習生 景千姿

近日,有群眾反映稱,在網上搜索高考志願相關內容時,反饋結果中高價收費的App、網站或谘詢機構排列靠前,存在安全風險以及不規範等問題。對此,教育部立即會同警察部聯合約談網站相關負責人,要求在網站醒目位置提醒考生認準各地考試院和高校官方網站,並確保官方網站優先推薦,切實維護公平和諧的涉考網絡環境。

《法制日報》記者了解到,高考志願填報對考生來說是高考結束後的頭等大事,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一方面考生可以更加方便地獲悉相關信息,另一方面也讓一些真假難辨的信息四處傳播,給考生帶來許多困惑。

網上信息魚龍混雜

搜索引擎不可輕信

在高考志願填報過程中,有不少考生選擇通過搜索引擎了解和收集相關信息。一名考生告訴記者:“我用搜索引擎檢索各大高校時,總是遇到一些廣告和奇奇怪怪的App,收集信息的過程很亂,難以找到需要的信息。”

記者嘗試在手機上用搜索引擎輸入“高考”“志願”“志願填報”等關鍵詞,發現頁面會顯示“智能推薦院校”。如果按照網頁的提示點進去,則會彈出一份智能志願協議。

6月25日,曾有知名博主發微博斥責了上述這一現象,並稱智能志願協議基本可以翻譯為不負責、不承諾、不靠譜。這條微博得到了不少網友的轉發,還有網友評論稱,自己去年就使用了這項功能,聽了所謂的專家建議,最終導致滑檔。

記者通過上述網友留下的聯繫方式,與其取得了聯繫。據了解,這名網友於2018年6月參加高考,高考成績公布後利用網絡查詢了填報志願的相關信息。在檢索的過程中,他注意到了排在首位的高考志願填報專家指導系統。

“我去年的高考成績不是很理想,自己也不了解各大高校的具體情況,看到有專家指導就點了進去,希望專家能幫我選擇一個好一點的學校”。這名網友說,在進入系統後,根據提示填寫了高考成績、所在地區等個人相關信息,之後系統便提示需要繳費後才能查看結果。

“繳費成功後,系統便自動給出了衝刺檔學校、中間學校和保底檔學校,我當時參考了這個志願方法,沒想到直接從二本滑檔到了專科學校。”這名網友說。

另一名來自陝西的高考考生歐辰(化名)告訴記者,今年他通過搜索引擎給出的網址進去填報了志願。“那個網址排在搜索結果的最前面,也沒有說是廣告,我還以為是官方網址。”

歐辰填報完志願一天后,學校老師打電話詢問他志願填報的情況,並在班級群裡發布了填報志願的官方網址,歐辰才發現自己填寫高考志願的網站並非官方網址。“多虧老師的提醒,要不差點就錯過了今年的志願填報。”歐辰說。

6月25日,山西省招生考試中心連發3條相關通知,提醒考生切勿在搜索引擎中搜索網上志願填報系統網頁,否則有可能誤入其他網站,使自己填報的志願信息無效,並造成考生密碼等個人信息洩露的不良後果。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有一些考生在填報高考志願過程中都遇到過類似網站,雖然大部分人都能保持理性,通過正規渠道填報志願,但還是有考生被冗雜信息所誤導。截至記者發稿時,上述智能推薦院校的提示已經變成填報官網。

市場準入門檻偏低

欺詐情況時有發生

中國科學教育研究院儲朝暉告訴記者,近年來,一些商業機構湧入高考志願填報指導市場,各種廣告令人眼花繚亂,考生很難從這些信息中挑選出對自己有用的信息。這屬於市場自發行為,不乏有一些欺詐的情況出現。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考生的高考志願要結合往年錄取數據,並根據自己的考分、名次和高校當年的招生計劃進行填報,而高校的往年錄取數據比較龐雜,加之高考志願投檔、錄取規則也較為複雜,如果志願填報類App等系統能根據本省高考志願投檔錄取規則,對高校往年錄取數據進行科學的篩選,確實可以減少考生篩選、整理數據的麻煩,為考生選擇大學和專業提供便利。

“但現在的問題是,由於準入門檻低,研發志願填報類App等系統的機構魚龍混雜,缺乏專業性,這可能會誤導學生填報志願,也會對方興未艾的學生生涯規劃行業的發展產生負面影響。”熊丙奇說。

記者注意到,目前有些志願填報App號稱擁有內部數據,或者能監控考生填報熱度。

熊丙奇認為,這些屬於不實宣傳。所有志願填報類App所採用的數據均是公開數據,不存在所謂內部數據,如果教育考試部門掌握內部數據,不提供給家長而隻給機構,這是違規的。

至於有App聲稱內部數據是考生實時填報數據,這也是不可能的,目前只有內蒙古地區采取公布實時動態排名的志願填報方式,當地教育考試部門會在志願填報期間定期公布有多少學生報考哪所學校,具體排名情況如何,以便讓考生知道報考這所學校自己有多大可能性投檔、錄取,並做出調整,其他省市都不會向社會公開考生填報學校志願的情況。

對於搜索引擎而言,競價排名的商業模式所引發的爭議由來已久。“在競價排名的商業模式中,搜索服務提供方不會去深究某個高考填報志願App究竟情況如何,服務於什麽,這會牽扯到搜索結果公正性和客觀性的問題。”熊丙奇說。

在中國傳媒大學法律系副主任鄭寧看來,這種收費的志願填報系統其實存在一定法律風險,付費搜索信息如果沒有明確標識為廣告,就會違反現行的廣告法和2016年9月1日起實施的《互聯網廣告管理暫行辦法》。

鄭寧認為,收費志願填報指導系統不符合市場規範,會擾亂市場秩序,對考生造成誤導,擾亂考生的判斷。這是因為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考生對各大高校和專業的了解不夠,就容易盲目相信一些所謂的大數據分析和專家指導。

“對於收費志願填報指導系統,不能排除其會提供一些專業性的意見和指導,但還是有不少信息會誤導考生,甚至會造成考生個人信息洩露,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教育部門及相關的高校要及時發布招考信息,為考生提供一個正確規範、科學有效的指導,幫助考生作出理性的判斷和選擇。”鄭寧說。

規範志願填報市場

仰仗各界通力合作

教育部近日在官網發布了《高考謠言及防範提醒——錄取版》一文。文中提示稱,針對考生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近年來一些商業機構湧入志願填報指導市場。各種噱頭的廣告令人眼花繚亂,如精準定位院校、著名部屬高校權威志願填報專家組成團隊,專家還被包裝成特約、首席、明星、金牌等。收費更是高得離譜,有的是39800元起,有的是5萬元套餐。

教育部提醒廣大考生及家長,這些高收費志願填報專家指導完全是一種不規範的市場行為,其中不乏詐騙。目前沒有一所高校與商業公司開展高考志願填報指導的合作,商家打出的合作無非是騙人的噱頭。很多公司包裝出來的所謂專家也只是一種行銷手段。

事實上,各省級招生考試機構不僅會給考生提供近年來各高校在本地錄取情況的參考材料,而且會培訓基層招生考試機構和中學的相關負責人,為考生提供免費的志願填報指導服務。考生和家長要參考招生考試機構給出的志願填報建議,結合本人實際情況合理填報,切勿因華麗誘人的廣告詞而上當。

採訪中,熊丙奇認為,想要規範高考志願填報市場,一方面需要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大信息公開力度,讓考生和家長方便地獲得所需信息,這能避免一些機構用所謂的內部信息為賣點;另一方面,學校要多給考生和家長進行詳細的高考錄取政策解讀,讓考生和家長吃透政策,尤其是嚴格執行高校招生“30個不得”,進一步規範高校招生,避免不規範的高校招生行為被某些機構利用。

“對學生進行志願填報指導是育人的重要一環,需要大學、中學和社會機構協力進行。其中,高校應加強對自身專業設置、選拔要求、培養目標、就業方向等方面的介紹,積極為學生提供相關谘詢和幫助。”熊丙奇說。

儲朝暉則認為,對於收費志願填報指導系統的甄別與使用主要還是在於用戶。考生和考生家長要保持謹慎,不要盲目地相信某一個志願填報指導系統,要通過多個途徑了解情況、收集信息、相互印證,減少高考志願填報過程中被騙的風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