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便」識健康,怎樣從寶寶大便中知曉健康狀況?

寶貝出生後,「吃、喝、拉、撒」就成為了每個家庭中「中心工作」,寶寶今天吃的多了?少了?大便乾了?稀了?黃?綠了?那些我們平時避之不及的「粑粑」,都成為了每個爸媽的「研究重點」!確實!從寶寶的大便中,能反應出很多寶寶的健康資訊,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關於寶寶的哪些「臭」事!

「五顏六色」話大便

剛出生寶寶大便

顏色多為深綠或者墨綠色,我們稱之為胎便。足月兒在生後24h內即排胎便,若生後24h仍不排胎便,應警惕肛門閉鎖或其他消化道畸形。早產兒因為胎便形成較少及腸蠕動差,胎糞排出常延遲,這個時候的大便成糊狀,胎便為墨綠色,一般不臭,這是因為胎便由胎兒腸道分泌物、膽汁及咽下的羊水等組成,如果餵養正常的話,寶寶的這種排便狀態大概持續2-3天。

進食母乳寶寶大便

顏色一般為金黃色。 母乳餵養的寶寶大便多呈金黃色,均均勻膏狀或稀薄糊狀,或待少許糞便顆粒,無特殊臭味,可有酸腐味。

進食配方奶寶寶大便

顏色多為淡黃(綠)色/黃棕色。與吃母乳的寶寶大便相比,因為配方奶不能像母乳那樣完全被消化,配方奶的殘留物會使寶寶大便看起來更多,另外,吃配方奶的寶寶大便的氣味也較臭,更像成人大便,部分寶寶大便成暗綠色,其原因是一般配方奶粉中都加入了一定量的鐵質,這些鐵質經過消化道排出並與空氣接觸之後,就呈現為暗綠色。

添加輔食後寶寶大便

顏色變暗,黃色或黃綠色。當寶寶開始進食其他食物的時候,寶寶的大便顏色會變暗,跟成年人有些類似,大便顏色與食物的顏色相關。

什麼是反應寶寶健康資訊的異常大便?

1

顏色發亮的大便

進食脂肪過多時,在腸腔內會產生過多的脂肪酸刺激腸粘膜,使腸的蠕動增加,結果產生的淺黃色液狀和量較多的大便,有時大便發亮,甚至可以在便盆中滑動,提示寶寶進食脂肪類食物過多。

2

深棕色泡沫狀大便

有的寶寶比較喜歡甜味食物,因此可能進食的糖類或者澱粉類比較多。由於這兩類食物有助於促進酵解,所以就會出現泡沫。

3

蛋花湯樣大便

病毒性腸炎和致病性大腸桿菌性腸炎的患兒常常出現蛋花湯樣大便,所以,當寶寶大便次數增多,呈蛋花湯樣或黃稀水樣便,提升寶寶可能出現腸道病毒或致病性大腸桿菌感染了,可儘快送大便到醫院檢驗明確。

4

豆腐渣樣大便

如果寶寶大便像豆腐渣樣,提示可能存在黴菌感染引起的腸炎。

5

灰白色大便

又稱陶土色大便。可見於嬰兒肝炎綜合征、嬰兒膽道閉鎖較常見,此外,進食牛奶過多或糖過少,產生的脂肪酸與食物中部門礦物質鈣和鎂相結合,形成脂肪皂,糞便也可以呈現灰白色,質硬,並伴有臭味。

6

柏油樣大便

上消化道或小腸出血,在腸內停留較長,紅細胞破壞後,血紅蛋白在腸道內與硫化物結合形成硫化亞鐵,故糞便呈黑色,同時由於硫化亞鐵刺激腸粘膜分泌較多的黏液,而使糞便黑而發亮,故稱為柏油樣便,提示可能存在消化道出血。正常人進食動物、豬肝等含鐵多的食物也可使糞便呈黑色,而服用鉍劑、炭粉以及某些中藥等藥物也會使糞便變黑,但一般為灰黑色無光澤,將大便送醫院做隱血試驗可幫助鑒別。

7

鮮紅色血便

血色鮮紅不與糞便混合,僅黏附於糞便表面或於排便後有鮮血滴出或噴射出,多提示為肛門或肛管疾病,如痔瘡、肛裂、腸息肉和直腸腫瘤等引起的出血。

8

果醬樣大便

如大便呈暗紅色果醬樣,寶寶伴有哭鬧,常見於腸套疊;暗紅色果醬樣膿血便見於阿米巴痢疾。

9

黏液膿性鮮血便

如大便中混有粘液樣、膿血樣物質,提示存在細菌感染,常見於細菌性痢疾、空腸彎麴菌腸炎。

10

帶血絲大便

部分寶寶會出現大便中偶有少許血液或血絲,或持續大便中帶血,如反覆持續存在大便帶血,除細菌感染之外,還可能存在牛奶蛋白過敏性腹瀉。

11

如大便象洗肉水樣,且伴有特殊的腥臭味,見於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腸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