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響水爆炸記者手記——「無言」的堅守

響水爆炸記者手記——「無言」的堅守

直衝雲霄,飛機進入了平流層。在「3?21」響水特別重大事故的「頭七」,我從救援現場啟程返京。

透過舷窗,熾烈的陽光直刺雙眼,恍惚間,6天5夜的一幕幕縈上心頭。

雖然自汶川地震後,我國衛生應急體系有了長足發展,應急演練已成常態,但由於此次爆炸不僅波及範圍廣,且爆炸核心區位於較偏遠的鄉鎮,瞬間湧來的大批傷員讓當地基層本不充裕的醫療資源更顯捉襟見肘。

醫生們太忙了。對於記者的提問,他們大都擺擺手,匆匆趕往下一位傷員的病榻。雖然採訪因此一度不順,但看著他們乾澀的嘴唇、憔悴的面龐、布滿血絲的雙眼,作為救援現場的見證者,我理解他們的苦衷——忙碌得無暇多言,疲勞得無力答對。

響水爆炸記者手記——「無言」的堅守

響水爆炸記者手記——「無言」的堅守

響水爆炸記者手記——「無言」的堅守

3月22日,響水縣中醫醫院,醫生在為傷員清創;同日,響水縣人民醫院,疲憊的護士們癱坐在一起

於是,我和同事沈大雷默默地站在一旁,用圖片、文字以及視頻忠實地記錄下所見的一切。

隨著時間的推移,國家、省、市各級醫療衛生機構派出專家傾力馳援,救援初期醫療資源不足等問題很快得以緩解。

韓德民院士抽身繁務,趕到現場,親自為一名危重症傷員取出殘留在脖子裡的玻璃碴。「離頸動脈,就差幾毫米!」韓德民將大拇指和食指併攏說,談及彼時的傷情,仍心有餘悸。當記者想跟他再多聊幾句時,他起身揮揮手,只是留下淡淡的一句,「應該的。」

響水爆炸記者手記——「無言」的堅守

3月23日,韓德民院士在為傷員手術

匆匆趕來,又默默離開。無數像韓德民這樣的醫療專家趕赴救援現場,用一份份綿薄之力匯聚成無言大愛。

如果說「白大褂們」是在後方的手術室裡與死神競速,那麼,身著「中國衛生」字樣的公共衛生人員則為了保障人群健康沖在一線。

響水爆炸記者手記——「無言」的堅守

3月23日,記者隨臨床心理醫生在做「情緒查房」

響水爆炸記者手記——「無言」的堅守

響水爆炸記者手記——「無言」的堅守

3月24日,在距離爆炸點最近的陳家港鎮王商村村衛生室,雖然衛生室受損嚴重,但村醫仍在堅守

爆炸發生翌日,江蘇省、鹽城市以及響水縣疾控中心的公共衛生人員就趕到爆炸核心點,開始進行空氣監測和環境消殺。氣象日漸炎熱,正午,疾控人員穿戴厚重的防護用具,背上消毒箱,進行消殺。我試著穿上,十分鐘,已是汗流浹背,而這種工作他們要持續數天。

響水爆炸記者手記——「無言」的堅守

響水爆炸記者手記——「無言」的堅守

響水爆炸記者手記——「無言」的堅守

3月25日、26日,記者連續跟隨公共衛生人員對爆炸核心地點和周邊區域進行採樣檢測及環境消殺

相比白衣天使,公衛人的付出或許「感知力」不強,但百姓恰恰是在這種「悄無聲息」中享受著這份安定。

當然,令人感動還有那些未在報導中出現,卻同樣為救援傾盡全力的無名英雄。在響水縣唯一的流動采血車,等待無償獻血者排成了長龍,採訪結束,已是日薄西山,但人們並未離去。面對此情此景,我忍不住發了一條微信朋友圈,「中國的老百姓,真的是太善良了。」

響水爆炸記者手記——「無言」的堅守

響水爆炸記者手記——「無言」的堅守

響水爆炸記者手記——「無言」的堅守

3月22日下午,記者在響水縣唯一的流動采血車採訪,無償獻血者排成了長龍,12名紡織女工相約一起來獻血

6天5夜的採訪,我的另一個深刻感觸就是,環境保護,時不我待。

在爆炸點附近的村莊採訪時,仍不時能聞到刺鼻的氣味,而當地人告訴我,爆炸前一直如此。

更讓我詫異的是,此次距爆炸點最近的響水縣陳家港鎮,其本名是「蟶(chēng)架港」。由於毗鄰黃海、北依灌河,這裡曾盛產海鮮,蟶子尤多。數十年前,在陳家港鎮,人們常在港汊邊搭上架子,把打撈上來的蟶子曬乾,故得名「蟶架港」。

但這樣一個曾因海鮮聞名的小鎮,伴隨拔地而起的化工園區,在帶動經濟發展的同時,生態環境卻日益變差,魚蝦少了,漁業幾乎停滯,遇到靜穩氣象,空氣中就會瀰漫著一股刺鼻的氣味。

「年輕人大部分都去縣裡了,再好些的就去市裡打工。」一位當地人說,雖然在鎮上工作,但數年前,他就在響水縣城買了房,把家安在了那裡,自己則每天開車往返,「不想讓孩子受罪。」

雖然此次爆炸的原因仍在調查中,但為了當地百姓的健康,未來,破壞環境尋求GDP的老路斷不能行。但深入的採訪讓我深知,要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響水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文:健康報記者 張磊

編輯:管仲瑤

審核:曹政

點擊下方圖標,您的贊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