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從1000萬到5300萬 文藝片如何探索下一個出路口


1905電影網專稿 業內經常有人會說,四月是電影市場最神奇的月份,經常會有黑馬大片出現,也很容易使文藝片出現市場奇跡。那麽2018年呢?《頭號玩家》始料未及,票房突破13億;《狂暴巨獸》也穩步突破7億,最後有望維持在9億左右。

 


與此同時,今年四月份和以往的一樣,上映了很多的“小”片子。

 

《暴裂無聲》上映20天,票房突破5300萬,雖然它的單日票房僅有15萬;《清水裡的刀子》上映19天,票房累積51萬,之後幾乎再找不到排片佔比;《米花之味》上映5天,票房突破100萬。



這些片子都有一個共性,影片上映之前已在某些影展上獲得了矚目的成績,上映之後也都得到了不俗的口碑,但是大眾普遍對演員和導演不夠了解。

 

《暴裂無聲》上映前,曾陸續在一些影展進行了點映,豆瓣初評也有7.6分,上映之後,隨著口碑發酵,評分更是逆襲至8.3分。這個評分完全能在挑剔的豆瓣電影上,鎖定住華語電影年度十佳的一席;



《清水裡的刀子》此前則在2016年釜山國際電影節中,拿下了大獎“新浪潮”獎 ;

 

《米花之味》則入圍了2017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威尼斯日”競賽單元,上映之後被不少影評人追捧,豆瓣評分也有7.6分。



“有口碑,沒市場”,再一次成為了我們當下對這類電影的討論點。

 

其實,隨著這兩年內地影展逐漸成熟化,催生出了一部部口碑極佳的文藝小片。其中,FIRST青年影展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值得注意的是,電影《暴裂無聲》是FIRST青年影展與並馳影業合作發起的“並馳Lab”計劃中,首部與觀眾見面的作品。入選該計劃的其它項目還包括《黑處有什麽》導演王一淳新作《生疏人的糖》。



而《清水裡的刀子》和《米花之味》其實也算得上是FIRST系影片:前者曾參加了該影展的創投活動;而後者則入圍過該影展,並在影展期間進行了世界首映。

 

《美姐》開始,《暴裂無聲》已經是FIRST系影片中,票房暫居第一影片了。此前,票房紀錄最高的則是段奕巨集江一燕主演的《暴雪將至》



《暴雪將至》曾入圍第九屆FIRST創投會宣傳項目,隨後更是入圍東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並摘得最佳男主角和藝術貢獻兩項大獎。縱使獎項加持,大明星參演,但最後票房僅累積2713.2萬。

 

同樣去年冬季上映的影片《老獸》,拿下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原創劇本兩項大獎,票房最終僅有207.6萬。



從大眾的概念上,這些電影多是有了口碑,但是商業方面無疑是失敗的。FIRST青年影展聯合創始人李子為曾發布過這麽一條微博,像是一種質疑,又像是一種闡述:

 

“為什麽有的電影輕鬆過億,這9部優質的電影加在一起都沒有過億?!沒錢做宣發?沒有流量明星?電影太高冷?影院排片少?這屆觀眾不行?其實,製片方都沒賠,但怎麽讓更多人在公映時,在電影院看到呢?。”



這段話中,其實有兩個資訊點:1、“9部影片加在一起都沒有過億”;2、“其實,製片方都沒賠”。

 

從市場的角度上來看,這幾部票房成績雖然看上去都不太漂亮,但是也並沒有讓出品方虧本。這類影片一般成本較低,最後大多通過海外版權、新媒體版權等途徑的售賣,逐漸使得回本。

 

據此前網上曝光,《暴裂無聲》成本在2000萬到3000萬之間,片方預期差不多就在6000萬左右。濟南百麗宮影院經理董文欣曾在朋友圈說,“(暴裂無聲是)一部純文藝片啊,又沒有太大的腕,導演也是第二部作品。導演忻鈺坤絕對是潛力股!這部片從品質到票房都不丟范。”



我們可以再回顧忻鈺坤導演前作《心迷宮》,票房才獲得1067萬,而再到如今《暴裂無聲》的成績,淨漲了差不多5倍,對於新人導演來說,本身就已經是一次突破了。



很顯然,5300萬票房絕對不是該類電影的票房“天花板”。

 

2017年,《岡仁波齊》創造出了1億票房和《二十二》收獲下1.7億票房,成了文藝電影的奇跡。但是,包括小電君在內的不少業內人士表示,這兩部電影除了保證內容優質以外,在題材上的共鳴性,容易引起話題從而能帶起一定的“自來水”,多少帶有一些特殊性。

 

顯然,拋開了其中的特殊性,就《暴裂無聲》而言,5300萬的票房成績是成功的。

 

本身對於這類電影來說,輿論和口碑是電影票房發掘的重要因素,但絕對不是決定性因素。去年,《嘉年華》上映時期剛好處於一個特殊時段,借著此優質的口碑和熱點宣傳,最後僅收獲2220萬。



其實,這類影片多在藝術性和商業性兩邊互相博弈,但並不是說能夠完全保持中性。

 

從電影類型而言,忻鈺坤的《心迷宮》和《暴裂無聲》會更偏向商業片一些。當然,後續有望上映的影片《中邪》其實也在該範疇中。

 

《八月》《我心雀躍》、《老獸》、《清水裡的刀子》、《米花之味》等影片,則更偏向藝術性一點,其中更多的是導演個人對社會的表達欲,這類影片才算得上是實打實的文藝片。



小電君有機會採訪到一些業內人士,普遍都表示如今不缺少好內容,只是這類電影成本低,宣發方面無法像大片一樣,各地鋪廣告。所以,如何將這些內容讓更多觀眾看見,才是最關鍵的問題。

 

《暴裂無聲》製片人高一天就表示,“我們希望更多的觀眾能夠看到這樣的影片。希望觀眾在看了之後,能真的去改變一些事情,比如對國產電影的品質的印象,可以提振電影人的信心,長遠來看對其他類型的影片也都有幫助。”

 

眾所周知,全國藝聯是當下最火熱的一種助推這類電影的管道。

 

曾入圍第70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的影片《路過未來》,即將通過藝聯放映的模式,於5月12日和觀眾見面。它最後能有多少票房,我們如今難以估算,但這也是通過一種新管道去讓更多人知道。



先定向推薦,再逐漸擴散。這絕對是最正確的文藝片發行模式之一:先是讓其固定的閱聽人——影迷逐漸認可,然後通過口碑推薦,近而影響對該類影片略有興趣的觀眾,最後再真正下沉到大眾。當然,這個概念模式說起來容易,但是實施起來仍需一定的周期。

 

從這個概念作為出發點,“大象點映”也正在逐漸探索該類型影片的市場。近期,它們深度參與影片《村戲》的發行,它不用在乎當天排片,不用擔心上座率不佳的撤場,以觀眾作為發起人,去鼓勵更多觀眾“眾籌包場”。正是通過這種有效的傳播方式,《村戲》如今票房已經累積77萬。


 

如今,越來越多的文藝片有機會能在大銀幕上映,打破過去商業片的絕對壟斷形式。那麽,下一步所探索的就是怎麽去讓觀眾看見。文藝片的生存之路本身就困難,但是從原有的上不了,沒排片,到現今的批量上映,鮮有佳績,就一直是邁出一小步。

 

再次回顧2017年,馮小剛《芳華》用12億的票房證明了文藝片還是能和普通大眾產生共鳴聯繫的。但對於青年導演來說,真正做到戒驕戒躁,踏實地完成電影內容,自然也會有市場回報。

 

未來,還有一批類似《暴裂無聲》、《米花之味》的影片陸續上映,比如去年FIRST青年影展最佳影片《北方一片蒼茫》(原名《小寡婦成仙記》)已被愛奇藝買下,將會擇期上映;畢贛新片《地球的最後夜晚》入圍了今年坎城國際電影“一種關注”單元,隨後也會在國內上映;《八月》導演新片《藍色列車》正在俄羅斯拍攝,明年也將問世……


 

其實,這類影片的市場會越來越好,從量變到質變,慢慢打破“有價無市”的現狀。只是,如何讓影片更精準的找到觀眾,讓觀眾更快速找到影片,這是未來從業者該多多思考的問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