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科陸電子平倉風險一觸即發 實控人轉讓股權化險為夷

  這隻中小板股平倉風險曾一觸即發!實控人不得已轉讓股權,卻有意想不到效果

  股權質押隱藏風險如何處置,一直是市場關注熱點。

  自5月份以來,股市波動加劇,給股權質押帶來了一些壓力,但總體來看股票質押風險可控,對於少部分上市公司股東對自身資金實力評估不充分,風險防範意識不足,股票質押比例較高,風險相對突出的,監管層密切關注,逐周進行壓力測試,提前做好風險預案,有多種手段可幫助上市公司化解平倉風險。

  科陸電子(證券代碼002121)控股股東股權質押平倉風險化解的案例就是個很好的示範,窺一斑而知全豹,用事實說話可緩解市場上的誇大緊張情緒。

  科陸電子控股股東平倉風險有效釋放

  券商中國記者從權威部門拿到的數據顯示,2007年在深交所上市的科陸電子,在2018年6月11日因大股東補倉能力有限,出現了平倉風險。

  事情從半年前說起,科陸電子的實際控制人為饒陸華,他直接持有股票6.07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43.14%。公司主營業務包括配電網產業、儲能業務、新能源汽車充電及充電站運營管理業務等。截至2017年末,公司總資產154.61億元,淨資產48.12億元,當年實現營業收入43.76億元,淨利潤4.59億元。

  截至2017年12月18日,饒陸華累計質押了股票4.82億股,佔其所持公司總股份的79.41%,質押融資金額為27億元。資金主要用於參與科陸電子兩次定增(2015年及2017年)約12.6億元,為高管人員融資認購定增殷份墊付利息約1.5億元,投資其控制的地產項目及其他實業、創業基金約13.5億元。2018年以來,科陸電子股價持續下行,至6月公司股票停牌時累計下跌27.16%,遠超同期中小板指數5.56%的跌幅。經過多輪補充質押物,至2018年6月11日,饒陸華將所持全部般票質押,已再無補倉能力,平倉風險一觸即發。

  控股股東股票質押風險也影響了上市公司正常融資及經營,2018年3月至7月,有部分地方城商行及中小型股份製銀行授信額度被撤銷或收貸約6.1億元。同時,供應商加強了貨款催收並岀現停止供貨現象,對公司經營性現金流形成擠壓。此外,饒陸華作為科陸電子的創始人、治理運營核心,如其被平倉出局,可能導致上市公司運營整體癱瘓。

  面對平倉風險,饒陸華開始籌劃轉讓股權。

  2018年6月7日,公司披露控股股東籌劃股權轉讓事項,宣布股票停牌。在此期間,饒陸華與5家有入股意向的機構圍繞股權轉讓的價格及公司未來的發展進行密集協商,其中包括國資體系投資平民營上市公司以及其他資本投資平台。最終,饒陸華與深圳市國資委下屬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深圳市遠致投資有限公司(簡稱“遠致投資”)達成一致。8月4日,饒陸華與遠致投資簽訂《股權轉讓協定》,饒陸華向遠致投資協定轉讓科陸電子10.78%股份,轉讓價款10.34億元。

  8月10日,雙方完成股權交割,饒陸華將把股權轉讓款全部用於償還股票質押貸款遠致投資入股科陸電子後,發揮其“國資背景”優勢,積極幫助上市公司協調相關銀行恢復授信,經過溝通,農業銀行光大銀行恢復了上市公司3億元的授信額度。

  業內人士認為,如其未來進一步增持並控股科陸電子,也將有助於提升公司信用等級,改善公司融資環境。

  這起處置存有多個借鑒點

  通過科陸電子,可以看出控股股東化解股權質押平倉風險有多個可以值得借鑒的地方。

  1一是市場化手段是化解股票質押風險的有效途徑。

  部分實際控制人風險控制失當是導致股票質押風險產生的根本原因,饒陸華通過質押融資的方式參與上市公司定增和進行其他投資是股東的一種市場行為,其最終也是依靠轉讓股權這一市場化方式化解自身的質押風險。股權受讓方雖是地方國有資本運營公司,但轉讓及定價均是雙方通過市場化方式協商確定,這說明股票質押風險可以通過市場化手段得到化解。

  2二是引入具有實力的股東是化解風險的關鍵。

  遠致投資作為深圳市國資委下屬企業,擁有較為雄厚的實力,截至2017年,遠致投資總資產330.3億元、淨資產210.03億元。科陸電子引入遠致投資作為戰略投資人,有利於形成對民營控股股東“一股獨大”的適度約束和製衡,優化了公司治理結構,增強了抵禦風險能力,提振了市場對公司的信心。遠致投資入股後,部分銀行恢復對公司的授信額度,就是對公司信心提升的一種體現。

  3三是現有控股權轉讓的停牌時間難以滿足市場實際需求。

  根據現行停牌規則,轉讓控股權的停牌時間最長為10個交易日。從科陸電子的情況來看,遠致投資完成盡調、價格磋商等系列程式共耗時54天,現有的10個交易日停牌時間確實難以滿足實際需求。而為進一步延長停牌時間,上市公司往往會以其他理由停牌。

  有監管人士指出,科陸電子實際控制人股票質押風險的累積、爆發在民營控股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中具有一定代表性,可為今後應對相關風險提供借鑒。

  股權質押風險如何

  2015年股市異常波動期間,杠杆資金導致螺旋式失速下跌,留下的深刻記憶使得在每次市場調整過程中,市場都擔憂杠杆資金的爆倉風險,本次也不例外。5月以來A股市場在多種因素影響之下,再度出現連續下跌,隨著越來越多個股的股價創下年內新低,幾乎“無股不押”的A股市場正面臨股權質押危機。

  有市場人士指出,近期上市公司股權質押風險個案頻頻出現,其背後大都凸顯了個別公司股東激進擴張和“加杠杆”的不當行為,這種現象在當前資本市場屬於個案,未呈現風險集中的趨勢。

  對於少部分上市公司股東對自身資金實力評估不充分,風險防範意識不足,股票質押比例較高,風險相對突出。隨著市場波動加劇,上述部分股東補倉能力有限。對於此類合約,實踐中資金融出方主要通過與融入方協商,通過合約延期、補充擔保等多種方式進行處理,在一定時間內逐步化解風險。最終確實需要進行違約處置的,受股份減持規定等因素影響,直接從二級市場減持的金額較為有限。

  上市公司股權質押已經出現積極變化。鵬華基金表示,一方面,應注意到上市公司對股權質押的處置風向正慢慢發生變化,近一個月開始出現積極的一面,逾百家公司股東為了防範風險,開始主動解除質押,提振投資者信心;另一方面,部分高質押比例的優質公司,出現大股東所持股份平倉而導致股價嚴重低估的情況,也給市場帶來投資機會。

  華創證券的研究報告也認為,質押方不會強製平倉緩解股權質押風險的短期衝擊,更傾向於尋找有意整體承接股權的主體,通過協定轉讓達成交易。該研究稱,根據測算,具有高爆倉風險個股的質押規模佔整體規模的比例為13.45%,多數個股距離平倉線仍有一定太空,不會出現多數質押個股集體進入“雷區”。

責任編輯:史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