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無可複製的經典,諾蘭《蝙蝠俠》三部曲背後的故事

據不完全統計 ,由諾蘭執導的《蝙蝠俠》三部曲,總計在全球「重要獎項」中拿下了70多個提名,獲得20多個獎項

三部曲系列作品歷時10年拍攝完成,被認為是超級英雄電影的巔峰,而當你仔細去品味,又會發現,它已經完全超越了超英電影的範疇。

木魚在第二部《黑暗騎士》的影評中寫道,它不僅是一部偉大的「超級英雄電影」,更是一部偉大的「電影」。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幾部影片背後的故事:

首先來梳理一下時間線。

1

時間線與票房

三部曲從拍攝到最後一部上映,時間跨度其實非常長,大約有10年時間。

第一部《俠影之謎》在2002年就決定開始拍攝,不過一開始擔任導演的並不是諾蘭,他是2003年才開始接任執導。

兩年後電影上映,1.5億美元投資的《俠影之謎》在全球拿下了3.7億美元票房。

之後又過了三年,2008年,《黑暗騎士》上映了,影片在全球拿下10億美元pc方,其中僅在北美地區就有5.3億。

十多年過去了,如今這個成績依然排在北美地區總票房的前5位。

在《蝙蝠俠》前兩部之間,諾蘭也沒閑著,他在2006與貝爾再度合作,拍攝了《致命魔術》

除此之外,貝爾也有好幾部其他電影的拍攝任務,比如《決鬥猶馬鎮》,《重見天日》等。

這其中,貝爾還與希斯·萊傑(《黑暗騎士》中的小醜)有過另外一次合作,是2007年上映的《我不在那兒》(也有翻譯叫《搖滾啟示錄》)。

在《黑暗騎士》上映之後不久,2008年12月,諾蘭初步完成了《黑暗騎士崛起》的故事大綱,然後就去接拍《盜夢空間》了。

拍完之後,諾蘭還把《盜夢空間》裡的幾個演員,例如湯老師、囧瑟夫、艾倫佩吉、瑪麗昂·歌迪亞等演員,拉過來一起拍《蝙蝠俠》最後一部。

2012年,《黑暗騎士崛起》上映,雖然如今看來,評分並沒有前一部高,但當時的全球票房卻比《黑暗騎士》高了8000萬。

2

實拍狂魔諾蘭

一直以來,諾蘭導演都有「實拍狂魔」的稱呼。

他自己也曾表示過,「觀眾的眼睛是可以分辨真假的……你必須試圖讓觀眾沉迷於你的電影之中,並且相信這就是現實。」

當初在拍攝《盜夢空間》的時候,夢境中的多處場景都是搭建了實景,之後拍攝《星際穿越》,更是種了500畝的玉米地(而且還賺了錢)。

《蝙蝠俠》三部曲也不例外,而且因為參與拍攝的攝影師沃利 · 菲斯特是做新聞出身,不喜歡使用3D及過多特效。這一點與諾蘭不謀而合,從而讓三部曲的實拍更「變本加厲」了。

小到蝙蝠鏢等各種道具,大到翻車、爆炸,諾蘭導演都是來真的,絕不含糊

一、道具

不管是蝙蝠車還是蝙蝠機車都是可以實際開的,由美術指導完成主要設計和製造。

||蝙蝠車配備了5.7升340馬力引擎,能輸出400磅扭力,車身寬9英尺4英寸,長15英尺,重達兩噸半,在5秒之內就能從靜止加速到60英裡/小時,更可完成長距離的跳躍。蝙蝠車最獨特的地方在於沒有前軸,而是通過車體側面支撐車輪。技師們將後輪尺寸加大,並將發動機和變速箱布置在附近。蝙蝠車甚至擁有一副昆蟲式的腰身,當加大馬力時車身會出現扭曲。(資料來自於WIKI)

||蝙蝠機車不是由手控制行進方向,而是由雙肩,騎士的手臂同時受到兩個護盾保護著。前後輪皆為508毫米(20英寸)寬,其中前輪擁有爪錨鉤、榴彈炮、和機關槍等武器。引擎設置在前後輪的輪轂,皆距離中間的油箱1.67米。騎士的腹部朝下貼著油箱,而油箱可上下移動,讓蝙蝠俠能立身或貼著車身騎,來閃避可能遭受的攻擊。不過蝙蝠機車並不穩定,特技演員才能做到保持平衡。(資料來自於WIKI)

裝備方面,《俠影之謎》蝙蝠裝一開始是不能夠轉頭的,到了《黑暗騎士》裡,新的蝙蝠裝由200片橡膠與玻璃纖維、金屬網和尼龍所組成。

新的披風頭套原型來自機車安全帽,並將頭部、頸部的護套分離,讓貝爾能左右、上下移動他的頭部。

二、布景

拍攝三部曲的過程中,攝製組到過英國、冰島、香港、芝加哥等地。

其中芝加哥就被作為哥譚的參照,還被用來拍攝許多表現這個虛構城市的外景。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諾蘭覺得「以前的蝙蝠洞非常精致而顯得不太真實」,所以就讓團隊在謝伯頓攝影棚內親自搭建了一個。

||大約長250英尺,寬120英尺,高40英尺,使用了24台水泵,每分鐘有12,000加侖的水在布景中流過,從而形成瀑布,溪流和滴水的潮濕洞壁。

三、動作場面

影片中的汽車追逐場面幾乎都是真實的。

《黑暗騎士》中蝙蝠車對撞垃圾車是使用了模型,不過一輛大卡車被蝙蝠俠拉起翻轉的場景,是真的用氣體把車子衝擊的翻了過來。

爆炸場面更是很少使用特技。要麽是使用傳統的特技手段和比例模型,盡可能少用電腦繪圖來達成。

要麽就是真的炸。

最著名的小醜joker炸掉哥譚醫院,就是真的炸毀了芝加哥一座廢棄的Brach's糖果工廠。

這裡要說明一下,很多觀眾以為醫院爆炸是事故,希斯萊傑是在臨場發揮,其實是錯誤的觀點。

事實上,這些都是安排好的。

爆炸本來就被設計成兩段,之所以要有一個間隔,是出於安全考慮,希望給希斯萊傑一個緩衝時間。

而且,因為這棟大樓就只能被炸這麽一次,所以爆破設計、演技演出都被精心安排過。

不過就算不是即興表演,能夠在身處如此危險的爆破現場,和只有一次的表演機會下,希斯萊傑呈現如此生動與深刻的發揮,依然是非常值得稱讚的。

3

橡膠人貝爾

《蝙蝠俠》三部曲中最值得說的是兩位演員,其中一位就是飾演蝙蝠俠的「克里斯蒂安·貝爾」 (Christian Bale)。

他是好萊塢著名的「橡皮人」,好像對於自身的體重能夠控制自如。

在第一部《俠影之謎》之前,貝爾先減重了27公斤出演了《機械師》(2004年)。

然後為了配合演出蝙蝠俠,他必須在六個月內練出健壯的體魄。

貝爾回憶起這個遠遠不像字面上那樣簡單的成就——

當實際要建立肌肉時,我完全無能為力,當時我所有肌肉都不見了,在第一天連一次俯臥撐都做不到,所以重建肌肉的那段時間對我而言真的非常艱難。

不過後來他還是做到了,半年內貝爾增重了45公斤,大約從130磅到230磅左右。

不僅如此,他還超額完成任務,他增加的體重高於導演的期望,於是又再開拍前把他的體重又減回了190磅。

拍攝完《俠影之謎》,2006年的《重見天日》裡,貝爾又把體重減了下去,之後《黑暗騎士》又增重,然後是《鬥士》、《黑暗騎士崛起》。

最後到2013年《美國騙局》的時候,光健身和減肥還玩的不盡興,貝爾又把自己增肥成了大胖子。

身材掌控自如,真的可以為所欲為

不過雖然這樣調侃,但不得不佩服貝爾作為一個演員的敬業精神

4

永遠的小醜,希斯萊傑

說完貝爾,另一位要說的就是飾演小醜的「希斯·萊傑」(Heath Ledger)。

由他精彩演繹的小醜雖然在設定上是配角,但卻是《黑暗騎士》中不可小覷的重要人物。

希斯萊傑本人曾經表示自己不是個漫畫迷,當初在試鏡時,希斯萊傑本來想要試鏡蝙蝠俠的角色,結果沒想到導演很喜歡他,希望他試試小醜一角。

在他確認出演之前,保羅·貝特尼、艾德裡安·布洛迪、史蒂夫·加瑞及羅賓·威廉斯等都曾公開表示有興趣飾演小醜。

而且希斯·萊傑並不是一開始就這麽受歡迎。

珠玉在前,1989年版的《蝙蝠俠》中,「傑克·尼科爾森」所飾演的小醜就已經非常的深入人心了。

有些DC粉絲知道是希斯·萊傑出演小醜,甚至開始抵製整部電影,不過最後希斯·萊傑用演技獲得了影迷的肯定。

只能說,真香!

很多人心中,希斯·萊傑是最經典的小醜形象,不僅是因為他完美的詮釋了這個角色,更重要的是希斯·萊傑作為演員的無比敬業之處

為了準備角色,萊傑曾獨自一人在酒店的房間裡待過一個月的時間,制定角色的個性、姿態及聲音,並開始寫日記,記錄他在這一個月中體會到的小醜想法與感覺

最初進入角色非常困難,不過在觀賞了傑克·尼科爾森所飾演的小醜後,希斯萊傑有了突破。

除此之外,他還閱讀艾倫·摩爾所創作的漫畫系列《蝙蝠俠:致命玩笑》和《阿卡漢精神病院:莊嚴地球上的莊嚴之屋》,並從電影《發條橙》中的亞歷克斯,以及搖滾明星席德·維瑟斯那裡借鑒許多個性特徵。

克里斯丁貝爾和諾蘭都曾說過,希斯萊傑演戲時是完全投入的,蝙蝠俠審訊小醜這場戲中的打鬥場景,都是真實的。

希斯萊傑告訴貝爾來真的,就為了呈現更真實的情況。

不得不說,《黑暗騎士》的一舉成名,絕對有希斯萊傑無比精彩的演技加持。

影片獲得了當時全球大大小小三十多個獎項,其中希斯·萊傑個人就橫掃了二十多個。

其中包括「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美國演員工會獎最佳男配角」、「金球獎最佳電影男配角」及「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男配角」等。

但可惜,天妒英才。

2008年1月22日,希斯·萊傑完成《黑暗騎士》的拍攝後不久,就因為因處方藥品事故不幸逝世,年僅28歲。

但需要說明的是,萊傑的死是因為「急性藥物中毒」。

他沒有自殺!這只是一場意外

希斯·萊傑是首位去世後追加授予最佳男配角獎的獲獎者,並且成為歷史上唯二追授奧斯卡金像獎的獲獎者。

十一年過去了,再回過頭來審視這位演員,雖然很多人無比喜歡他小醜的角色,甚至為他的表演封神。

但我們要知道重點是哪裡。

就像一位網友說的那樣——

我並不願抹煞希斯萊傑在表演上的努力和僅僅因為觀看他的表演本身所能帶來的官能享受,那是看電影這件事最本質的樂趣之一,我只是不願因為他的英年早逝而無限拔高他的成就。

真正讓我覺得感傷的是在這部片子裡他表現出的潛力和無所不在的才華。他才那麽年輕,假以時日,他一定能進入史上最偉大的演員之列。但是他死了。

是的,重點是我們失去了一位優秀的,甚至能被稱為天才的演員。

2005年剛剛25歲的希斯·萊傑就憑借《斷背山》提名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三年後因《黑暗騎士》的小醜一角獲得第81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

假以時日,他一定能進入史上最偉大的演員之列。但是他死了……

說回到電影。

諾蘭導演的真實拍攝,貝爾與希斯萊傑等演員的敬業表演,編劇、攝影等一眾工作人員的辛苦努力,歷時10年,讓這個系列成為了經典。

十年之前,三部曲就創下了總計24億美元的成績,是毋庸置疑的DC最賣座電影之一。

不僅如此,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還為我們塑造了一個沒有「超級英雄」的超級英雄世界。

它是商業和藝術的一次完美結合,讓超英電影的調性在我們心中提升到了另一個高度。

超級英雄的巔峰之作,如今無可複製。

- THE END-

說到超級英雄電影,沒有人能繞開這部作品:

被影迷奉為神作,它到底神在哪裡?

關注眾號「木魚水心」,

讓電影豐富生活!

關注公眾號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