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取穴技巧都在這裡,一定收藏好

年長者的精神家園

掌上夥伴,伴您夕陽

播放GIF

今天,小編專門為大家整理了一篇關於取穴方法的文章,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穴位怎麼找

一般可分為骨度分寸法、體表標誌法、指寸法和經驗取穴法等。下面來分別介紹:

經驗取穴法(即簡易取穴法)

這是人們在長期實踐中積累的取穴法,此法簡便易行,如直立垂手,中指指端即為風市穴;兩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在食指指端即為列缺穴;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切壓在掌心的第1橫紋上為勞宮穴等。

體表標誌法

根據人體的一些自然條件來作定穴的一種標準。

分為固定標誌和活動標誌兩類,以體表某些標誌如五官、毛髮、指甲、乳頭、肚臍或關節、肌肉等活動時產生的孔隙,凹陷等來作為依據,去找穴位,這樣的取穴方法就是體表標誌法。

通常比較多用此法取的穴位,如印堂穴,在兩眉中間;膻中穴,在兩乳頭水準連線中點;取耳門穴、聽宮穴、聽會穴等應張口等。

骨度分寸法

骨度分寸法,又稱骨度法,即以骨節為主要標誌測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長短,並依其尺寸按比例折算作為定穴的標準。

但分部折寸的尺度應以患者本人的身材為依據,如把腕橫紋至肘橫紋之間作十二寸,腋橫紋至肘橫紋作九寸,前髮際至後髮際作十二寸等。

骨度分寸法圖例:

指寸取穴法

是在骨度分寸和體表標誌法的基礎上,以施術者本人或被施術人的手指作測量標準來找穴位的一種方法。

比較多用的有拇指同身寸法,即以拇指指關節的橫度作為1寸;

將我們的無名指、中指和食指併攏起來,然後以我們的中指第一節橫紋的地方為標準,三指的寬度為2寸;

還有橫指同身寸法,即以示指、中指、環指、小指四指相併,以中指中節橫紋為準,量取四橫指為3寸。


指寸取穴法必須在骨度規定的基礎上運用,不能以指寸悉量全身各部,否則長短失度,骨度分寸與指寸在臨床應用中應該互相結合。

為了準確的找到經絡穴位,除了掌握以上一些基本方法外,由於人個體之間還會有差異,因此我們還要結合如下標準和某些穴位特點來取穴:

一般正確的穴位多在骨的上下左右旁,或兩骨相接的關節部位凹陷中,或骨肌的中間,或兩肌的中間,很少在骨上或血管中,在骨旁側部位的經穴(腹部無骨處除外)可用拇指指尖掐之,如有酸麻如觸電般的感覺說明取穴正確。

如無此感覺,隻覺麻疼(有的數分鐘才感覺到酸麻)應加深或偏左偏右試之,如按壓對了穴位其效會立見,有的會緩慢見效,有的會在壓後較長時間見效。

有些穴位需要我們採取特殊的姿勢來定位置,比如找曲泉穴的時候要屈膝,位於屈膝時膝內側的橫紋端;取曲池穴時需要我們屈肘,位於屈肘時肘橫紋外側端後5分處。

▲可能有些朋友看了圖示和表格,還是不太明白怎樣找穴位。

我們以手上治心臟的內關穴為例,內關穴在手腕橫紋上2寸,而從肘橫紋到腕橫紋總共是12寸,2寸就是12寸的六分之一處。

又如三陰交穴,在足內踝上3寸。而從足內踝到髕骨下方(膝蓋骨下方)總共為13寸。從足內踝開始第一個3/4段,就是三陰交的準確位置。

再如關元穴在臍下3寸,從肚臍眼到恥骨最高點總共是5寸,5寸的一半再往下一點就是關元穴。

如此慢慢學習,熟悉怎樣找穴位的技巧,希望讀者在學習完後能親自比劃比劃,也不妄此學。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