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文化傳承:我是中國人,我愛文言文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寫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歷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為一種定型化的書面語言,沿用了兩三千年,從先秦諸子、兩漢辭賦、史傳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屬於文言文的範圍。可以說,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書面語言,是現代漢語的源頭。文言文的特色有:言文分離、行文簡練,歷久不變,古奧難懂。

一、文化價值。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人類發祥地之一。五千年來,經過炎黃子孫一代代的創造和積累,中國文化雖歷盡滄桑,卻綿延不絕,其內涵豐富多彩、博大精深。英國科技史專家李約瑟曾列舉了中國在一百多個方面對世界的貢獻,並認為有許多古老的發明都源自中國。除科技之外,在哲學、政治、法律、宗教、歷史、教育、文學、書法、繪畫、雕塑、建築。醫學、數學、天文、歷法、地學、軍事,等各個領域,我們的祖先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如此輝煌的文化成就,得到完整而有序的保存,靠的就是文言。僅《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就列有一萬多種、十萬多卷,這還不算《四庫全書未收書目》和《叢書總錄》中所著錄的。

在這座由文言的磚石砌成的文化寶柯瑞,濃縮著中華文明的景觀,記錄著中華民族的歷史,反映著歷朝歷代的生活,透視著中國人的文化心態、思維方式。掌握祖國的語言好比得到了一把打開本國文化的鑰匙。學文言文,就好像在孩子們面前打開了一扇窗戶、鋪開了一條通道,讓他們能穿越時空,去閱讀、去思考、去吸取,與兩千年前的大師直接對話,了解並深刻地認識我們的祖先,懂得我們的歷史,從而繼承和發揚我們的文化。這就是文言文教學的認識功能。也許有人會認為古與今的隔膜太厚,殊不知只有認識了昨天和今天,才能真正懂得今天、開創明天。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說,弘揚傳統文化是時代的需要,我們沒有理由拋棄數千年的文化積澱。學習文言文,正是我們接觸傳統文化的起點,這將為他們以後進一步認識了解並熱愛祖國文化打下基礎,並對其一生的文化素養的形成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

二、教育價值。1988年初,75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在巴黎宣稱: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就必須回首兩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西方學者尚且如此呼籲,那麽中國人自己該作何感想呢?應該認識到,辯證地批判地繼承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發揚民族精神,是抵禦當今不良風氣侵襲的一道屏障。語文教育專家劉國正說過:文言文還是進行思想教育,特別是愛國主義教育和歷史主義教育的好教材。的確,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的文言文多是思想內容純正的作品,或歌詠山川,或記述經歷,或闡發哲理,或抒懷言志,它們表達了古人對於真善美理想的執著追求。浸潤其中,涵泳體味,會使人無形中受到熏陶、感染。讀罷《〈論語〉六則》,學生懂得了三人行,則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並把這作為鼓勵自己求學好問的銘言;背誦著《〈孟子〉二章》,學生們神情肅穆,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一股超越古今的浩然正氣此時正在他們年輕的心靈中升騰激蕩。在《遊褒禪山記》中,王安石諄諄教導後生學者求學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在《訓儉示康》裡,司馬光告戒後人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今天讀來,仍然是字字千鈞。可以說,文言文擁有無法估量的教育潛能,因為其中熔鑄著一個古老民族的精魂。只要我們用歷史的眼光、辯證的方法合理地去發掘利用,它就一定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從短期效應看,有助於提高學生對一人一事的思想認識;從長期效應看,有助於加強其道德修養,樹立民族自信心,增強社會責任感感,從而塑造完美人格。

三、藝術價值。現代漢語的語言系統是由古代漢語的語言系統發展變化而來的。古今漢語一脈相承,猶如一條墨寫的黃河,蜿蜒至今,二者是源與流的關係,既有差異性,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有學者對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的兩個常用字表進行了研究(前者是現代漢語3755個一級字,後者是1086個古代漢語常用字)。通過比較發現,有1001個古漢語常用字可以在現代漢語一級字表中找到,佔到古漢語常用字的92%;另外84個古漢語常用字中也有82個可以在現代漢語4500個常用字表和6196個《印刷通用漢字字行表》中找到。可見,古漢語常用字絕大多數仍然保留在現代漢語中,而且還保持著相當強大的生命力。大致可分為三種情況:1.以單音節詞的形式得以沿用。這大多是漢語中的基本詞匯,如日、月、山、水等。這就使漢語系統保持了相對的穩定性。2.(詞素)保留在現代漢語的雙音節和多音節詞語中。如目字在現代漢語裡已不單用了,但在目標、目錄、目前、目光、目擊、目送等雙音節詞中還保存著。這一方面說明文字的適應性強,可以不斷地組合成詞,有很強的再生能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漢語詞匯雙音化和複合化的趨勢。3.保存在由古代俗語、諺語、警句中的成分壓縮凝結而成的成語中。還以目為例,可以在目不交睫、目不暇接、目不窺園、目不識丁、目空一切等成語中看到它的影子。可以說,成語在古今漢語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以上這些對我們的啟示是:學習漢語不能無視古今漢語的血緣關係,文言文的教學可以收到探本溯源之效,察古知今,從而進一步豐富與發展現代漢語。

另一方面,學習文言文還有助於克服語言斷層現象。現代漢語要發展,就需要繼續從古代漢語中去提取養料,吸納其中仍然鮮活的因子。

至於在寫作方法、藝術技巧和文風教育等方面,學習文言文也可以收到多重效果。文言作品經過歷史篩選,許多詩文堪稱精品,大多布局嚴謹,行文簡潔,氣韻生動,文采斐然。多讀這樣的作品,確實會使人受益匪淺,對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十分有利。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文學鑒賞方面,學習文言文還有助於培養起中國人特有的審美情趣。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特殊的文化心態、審美趣味。正像詩人流沙河詩中所寫的:中國人有中國人的心態,中國人有中國人的耳朵。這是人們內心深處極其敏感的一根弦,撥動它就很自然地激起了一片濃濃的情愫:對民族對故土的依戀。在流傳已久的文學精品裡,具有這種審美特質的文字比比皆是。因此我們呼籲:讓下一代多讀點兒文言吧,多讀讀李白的詩、東坡的詞,多讀讀司馬遷的《史記》和韓愈、柳宗元的古文也許這樣,會使他們深深地意識到: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的語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