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專訪火幣大學校長於佳寧:區塊鏈3.0時代三年內會到來

  來源:核財經  

火幣大學校長於佳寧火幣大學校長於佳寧

  9月10日,財經網發布消息稱,原工信部資訊中心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於佳寧已離開工信部資訊中心,但對於是否入職火幣還未確認。9月14日,於佳寧接受《核財經》採訪,確認已正式入職火幣大學。目前,火幣大學項目籌建工作已在有條不紊進行中,預計本周發布總體戰略。

  採訪中,於佳寧認為不是所有的區塊鏈項目都需要通證。在to B的場景中,尤其是商用的企業級區塊鏈場景中,就不一定需要通證。在他看來,通證的作用更多是促進協作,讓更多的參與者加入到協作體系中。通證在系統中只是一個工具,並非系統內必須存在的東西。但在需要更廣泛地實現協作的情況下,生態內可能需要通證的存在,以此來實現系統內各方對系統貢獻的界定和衡量。

  他認同“BTC代表區塊鏈1.0,以太坊代表2.0”的觀點,但對於區塊鏈3.0,他認為,並不是現在所說的EOS。他說:“區塊鏈3.0,是讓大家看到了區塊鏈產業集合的前景,更多系統、更多業務上鏈的前景,所以才提出3.0的概念,但目前由於技術所限,還停留在願望或戰略階段。3.0時代的基礎設施的完備、技術的完備,並不遙遠。現在已有很多先行者在嘗試,但實現起來確實比較難,會遇到很多問題。然而,區塊鏈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爆炸式的創新,它的創新迭代速度非常快,所以真正的區塊鏈3.0時代的到來不會太遙遠,就是2019年或2020年,三年之內會到來。”

  針對眼下所謂的熊市,他認為,原本的數字貨幣市場存在很大的泡沫。現階段是市場擠泡沫的過程,對於真正有技術創新的好項目來說,是難得的機會。也往往是在這個時候,市場資源會向優質的項目傾斜,而不是進行炒作和逐利。

  於佳寧認為,區塊鏈最大的價值體現在四個方面:提升產業運行效率、降低成本、使金融更好服務實體經濟,以及讓社會誠信體系更加完備。

  以下為完整採訪內容:

  核財經:火幣大學項目建設到哪個階段?

  於佳寧:目前火幣大學規劃已經全部完成,開始落實具體的工作,並且已經確定了一部分師資,還在邀請更多的老師,以及打磨更多的課程,尋找更多的合作夥伴,並且在跟各地方政府洽談,尋找更多落地點,下周就會有一些戰略協定發布出來。

  核財經:之前媒體報導說火幣大學主要做鏈圈兒的事,您是怎麽看鏈和幣的?您覺得會發展出無幣區塊鏈嗎?

  於佳寧:首先,區塊鏈技術本身,是一個新型的資訊化技術,它自身就已經能發揮很大的價值,並且推動多主體在所謂弱競爭環境下,實現資訊同步和快速協作。其次,它也能夠實現對價值資訊,比如有價證券、重要的價值憑證,以及產權證明等重要價格資訊的電子化和有序流轉,這個技術本身能夠解決很多問題。在這些特定場景中,我們需要使用通證,去加強協作。

  但在主體關係並不是非常明確的情況下,需要有一個相對獨立化的積分進行內部結算,實現系統的自運營。在這樣的場景中,就需要通證的存在,通證在這樣的系統中相當於內部結算和分配工具。從理論上、本質上來說,其實和電子積分等並沒有本質性的區別。但它唯一的關鍵點是它的存儲方式是分布式的。因為這個關鍵點,它可以保證在沒有中心化的機構的情況下,整個系統有效運轉。

  我個人一直的觀點就是,不是所有的區塊鏈項目都需要通證。在to B的場景,尤其是商用的企業級服務的區塊鏈場景中,它本身就不一定需要通證來實現,因為通證只是促進它去協作,讓更多的參與者加入到協作體系中來的一個工具而已。它並不是系統內必須存在的東西。如果協作場景中,已經有了非常清晰的協作需求,而且各方也有實際的貢獻的意願。在這種情況下,就不一定非得要通證來評判它的關係,但是對於一些需要更廣泛地實現協作的情況下,生態內可能需要存在通證,去實現系統內各方對系統貢獻的界定和衡量。

  通證並不一定非得是加值的,它本身可以是一個榮譽,也可以完全作為一種精神激勵。

  至於幣,我個人不太同意幣的觀點,更同意通證的說法。幣實際上容易和比特幣混淆。比特幣不是通證,比特幣和通證的概念差別還是很大的。除此之外,還容易和ICO中的各種代幣混淆。ICO中的代幣實際上往往有一種激勵的成分。它並不真正地服務於某一個區塊鏈體系,更像是一個集資工具,總之它的作用和真正通證的作用也有很大差別。

  再者,幣容易與法幣聯想在一起。目前,所謂的數字資產是完全不可能與法幣競爭或者替代法幣的,因為法幣的創設經過人類多年的探索,而且它背後具有強大的國家背書,已經形成了廣泛的社會共識認同。在數字資產世界裡,現在並沒有出現可以替代法幣的趨勢,我們現在到任何國家,目前完全使用數字貨幣來支付恐怕也都是不可能的。

  所以從這個階段來說,用通證這個概念可能會稍微更加清晰一些,也更加明確一些,不會引起一些錯的聯想吧。

  核財經:您在多個公開場合強調看中區塊鏈在實體經濟中的作用,您覺得區塊鏈哪些特性對實體經濟會產生較大的作用?會首先解決行業哪些痛點?

  於佳寧:在我看來,實體經濟是主戰場,畢竟國家也說,創新企業是非常重要的,但有些能力相對會偏弱一些,不會說大家以後所有人都是軟體工程師,都是產品經理,這本身也不現實,實體經濟真正軟實力,也需要通過硬體來發揮出來,如果我們生產不出很好的電子產品,那我們的軟體再強,整個電子產品的故障率很高的話,實際上也沒辦法去用好。

  我覺得實體經濟本身,長期還是會成為整個國民經濟的主戰場,他會是一個主要的陣地,短期之內動搖不了。既然改變不了,我們就會看到所有的技術,最終還是要以服務實體經濟為目標,推動產業轉型更新、提質增效,成為體現技術價值的一個方式。

  區塊鏈在實體經濟中的落腳點有很多方面,一個是協作。目前看財務、審計、對账等方面相對薄弱,效率低下,主體單一,需要各方協同合作。還有就是實現整個社會價值憑證的無紙化,推動電子信息的可信化,通過上鏈的方式,讓這些電子信息更加可信可靠,減少列印這本身其實就很有價值,減少紙質憑證的存儲和製造,本身對社會來說就是有價值,有效地降低成本、節能減排,可以綠色環保。

  區塊鏈也是數字經濟的基礎,發掘大數據的價值,對整個數據資源共享非常有幫助,因為過去數據資源共享,其實沒有辦法去判定這個數據本身的可行性,和實際的來源,這和數字經濟有點關係,但是未來,我們覺得不但實現數據的共享,還可以實現所謂信任的傳遞,可以使得可信數據有序傳播,最終落到降成本和提高效率上。信任傳遞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影響,就是推動金融體系更好服務實體經濟。因為現在,金融體系對其所遇到的問題不能充分把握。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實體經濟還是存在一些問題的,包括幾種體系的空轉。在脫虛務實上,這些問題確實存在,而且很嚴重,這時還是需要一些新的技術去實現更好的保障。

  核財經:目前,我們能看到區塊鏈在溯源、法院、銀行等系統得到了廣泛應用,您之前也說區塊鏈技術應用會集中在數字版權交易,供應鏈管理、溯源等與實體經濟緊密結合的領域。實際上,區塊鏈在這些領域是怎麽被應用的,幫助如何,您了解嗎?

  於佳寧:這方面一定是“交易先於制度”。檔案中提到並非空穴來風,而是一種確認。據我了解,在杭州、北京等地都有一些公司在從事這方面的工作。相對來說,都是先有業務,再有法律法規。國家會推動向這方面發展,然後企業參與,再由國家制定法律、下發檔案進行推動,從而形成一個閉環系統。

  核財經:您主導編寫了《2018年中國區塊鏈產業白皮書》,目前來看,區塊鏈產業發展狀況如何?未來規模會達到多大?媒體報導說:“BTC代表區塊鏈1.0,以太坊代表2.0。到3.0可能是EOS”,您對這個觀點認同嗎?

  於佳寧:目前,區塊鏈產業仍處在高速發展期,具體的產業規模非常難預測。為什麽呢?因為它的主要的價值和意義實際上來自於應用。

  關於“BTC代表區塊鏈1.0,以太坊代表2.0”的觀點,我是認同的,但3.0,我認為還沒有到來。EOS還稱不上3.0,EOS是號稱3.0,但是沒有達到,沒有真正實現3.0的東西。

  區塊鏈1.0,可能就是比特幣,它的主要使命實際上就是區塊鏈。區塊鏈技術確實是從比特幣中脫穎而出的。其次,比特幣系統場景的穩定運行,也驗證了區塊鏈的理念和技術的可靠性,讓大家看到這個技術的價值,而且期待這個技術能更廣泛運用到更多場景中去。

  區塊鏈2.0帶來智能合約,可以衍生出更多系統和項目。BTC傳輸的是一種價值符號,就是BTC本身,它既代表了一個系統又代表了一個資產,但只能傳輸這一種資產,可實際上我們生活中的資產千千萬萬,有價證券、價值憑證等等是多種多樣的,不可能全部變成BTC,需要更多的靈活性、可定製性。

  以太坊最大的價值是帶來了智能合約。在我看來,能夠與我們現實生活中系統進一步緊密結合起來,這是智能合約的一個初衷、目的。但它的問題在於本身技術的局限性,導致運算能力、成長能力較弱,從而直接導致以太坊變成一個所謂發幣的平台,並沒有真正把很多現實生活中的價值憑證實現映射,也沒有辦法把現實生活中的產業級的系統放到上面運行,所以說它本身有局限性。但它的價值在於讓人看到了整個區塊鏈和產業結合的希望,以及區塊鏈能變成一個區塊鏈系統,區塊鏈技術能夠變成下一代可行性計算、可行性存儲,雲計算這種雲服務技術設施成為可能。但實際上,它並沒有實現這一點。

  區塊鏈3.0,讓大家看到了一個前景,區塊鏈產業集合的前景,更多系統、更多業務上鏈的願景,所以我們就提出了一個所謂3.0的概念,讓大家能夠去把更多的交易,更多的系統,更多的業務,更多的價值往鏈上推。目前由於整個技術所限,還停留在一個願望階段,或者戰略階段。但3.0時代的基礎設施的完備,還有技術的完備,並不遙遠。現在已經有很多先行者在嘗試,這個事情確實比較難,遇到很多問題。但我相信區塊鏈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爆炸式的創新,它的創新迭代速度非常快,未來,我相信它的技術創新的前景會非常好,所以真正的區塊鏈3.0時代的到來不會太遙遠,就是2019年或2020年,我相信三年之內會到來。

  核財經:3.0是不是就是公鏈的爆發式出現?

  於佳寧:以太坊本身也是公鏈,比特幣也可以理解是公鏈。區塊鏈3.0就是產業公鏈,或者說是高可用公鏈,可能高可用公鏈這個概念更準確一些。因為現在公鏈千千萬萬,實際上大部分公鏈目前的水準,和以太坊差不多的,幾乎可以說是同一個水準,並沒有比以太坊高很多。

  核財經:區塊鏈3.0主要體現就是應用落地?

  於佳寧:對,因為應用落地很快,應用落地的前提還是基礎設施的完備。高可用公鏈的出現,比如百萬TPS出現。但這只是一個方面,並不是全部,如果這種東西真的出現了,價格又非常低廉的話,實際上對於整個產業落地應用就會是非常大的進步。從用戶角度來看,先有iOS、安卓的出現,才有了應用的爆發,沒有基礎的東西,應用是沒法爆發的。在賽班時代的應用就很少,因為基礎的東西不完備。iOS和安卓實際上是通過技術的創新,帶來了整個產業基礎資源的完備,進而帶動了整個應用的爆發。

  核財經:迅雷、百度等早期互聯網公司也在做超級鏈,和已經在場的,比如EOS這類做的鏈相比,您覺得誰的優勢會大一些?或者3.0時代,會由誰來主導?

  於佳寧:現在我覺得還不清晰,目前還沒有看到真正符合3.0時代特徵,能夠帶動應用落地的高可用公鏈可能還沒有。

  核財經:此前,業界稱今年是“公鏈元年”,但似乎並沒有實質進展。您覺得公鏈的發展會受到熊市影響嗎?爆發式增長在什麽時候?

  於佳寧:其實新項目進展還是有的,EOS也上線了。至於說EOS所要達到的目標還未達到,但這個也正常。以太坊本身也有一個迭代過程,不是說主網更新那一天所有都完成了,所有系統都需要調式,需要磨合,EOS公式算法和組織機制,決定了它確實需要不一樣的治理機制,EOS的治理規則在不斷完善,存在磨合的過程,沒準EOS可能也會成為一個區塊鏈3.0時代,但目前可能還不是。

  我覺得熊市本身是市場自然出清的過程,之前我在很多訪談中也講過,這個市場存在一個比較大的泡沫,甚至說當時90%的項目都是泡沫。目前,很多項目代碼逐漸停止更新了,還有團隊解散,甚至出現跑路的……之前的一些項目,技術等水準難以兌現他當時許下的承諾。本身結構也過早,甚至很多項目存在一定的欺詐成分,也沒有真正地落地。

  熊市期,項目方可能一段時間做不出事情,拿不出東西,投資人就會信心坍塌,導致項目價值降低,甚至是歸零。由於很代幣基於以太坊來發的,所以其實在一定程度上由於這個項目本身的歸零,可能會有很多拋售以太坊的情況吧。

  所謂的熊市,我覺得其實是市場擠泡沫的一個過程,但對於真正有技術創新好的一些項目來說,也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因為在這個時候,市場資源會真正向好的項目去傾斜,向優質的項目去傾斜,而不是去進行炒作和逐利。

  核財經:火幣大學創辦對3.0時代,或者是公鏈,這方面有什麽側重嗎?

  於佳寧:火幣大學創立也是基於對區塊鏈3.0的一個預期,或者說,如果這個預測錯了,火幣大學也有問題。但我們現在非常樂觀、非常積極。區塊鏈三年之內有真正能落地的話,實體企業需要做好準備,畢竟實體經濟產業轉型更新速度比較慢,而且本身對傳統企業家來說,也需要知識更新的過程,不可能一下就把新知全部理解消化,這是不現實的,需要提前學習、教育、培訓。這個市場的成立是建立在未來區塊鏈會廣泛落地,區塊鏈會成為整個社會最重要的商業基礎設施的前提。所以火幣大學的願景,就是希望能給更多企業家,教明白什麽是區塊鏈,講明白區塊鏈會帶來哪些產業變革,幫助他們做好應對區塊鏈時代、區塊鏈+時代的一個準備。

  希望過了三年之後,在區塊鏈真正廣泛落地的時候,能夠在我們培訓或者是引領之下,能有一批企業家能乘勢而起,能利用好這波新技術浪潮,更好地去提升自己的競爭力,甚至提升整個國家的產業競爭力,提升整個產業和國家的競爭力,這實際上是我們希望的,而且火幣大學也希望在區塊鏈時代到來的時候,成為一個受尊重的組織,其中有很多能成為整個產業轉型更新的標杆和機制,讓這些先行者受益,而且能讓這些繼續跟進去轉型的企業有一些成熟的經驗可以學習,降低轉型的成本,降低整個社會的轉型成本,這實際上是我們想做的事情。真正推動區塊鏈落地,通過培訓的方式、戰略谘詢的方式,去實現幫助這些企業做好迎接區塊鏈時代的一個準備。

  核財經:在您看來,區塊鏈最大的價值是什麽?

  於佳寧:最大的價值還是去提升整個產業的運行效率,降低成本,使金融能更好服務實體經濟,以及讓社會誠信體系更加完備。我覺得就是這四方面的價值。綜合所有項目,最後實際的價值就是在這些方面。

責任編輯:唐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