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章太炎先生:讀史與文化複興之關係

讀史與文化複興之關係

文丨章太炎

文化二字,涵義至廣,遽數不能終其物。方今國步艱難,欲求文化複興,非從切實方面言之,何能有所程功?

今之學校,學校包羅萬有,教師滔滔講述,學子屏息奉手,其切於自修者闕如。因之歷史一科,黌舍中視為無足重輕,所講者不過一鱗半爪。蓋歷史書多而理不深,宜自修而不宜聽講,與科學之須口講者大異。今乃列為口講之科,則所講能有幾何?於是乙部之書,大都束之高閣。

在昔《綱鑒易知錄》,學者鄙為“兔園手冊子”,今則能讀者已為通人,可勝慨歎。蓋歷史譬一國之账籍,彼夫略有恆產者,孰不家置一簿?按其簿籍而即了然其產業多寡之數。為國民者,豈可不一披自國之账籍乎?以中國幅員之大,歷年之久,不讀史書及諸地志,何能知其梗概?且歷史非第账籍比也,鑒往以知來,援古以證今,此如弈者觀譜,舊譜既熟,新局自創。

天下事變雖繁,而吾人處之裕如,蓋應付之法,昔人言行往往有成例可資參證。史之有益於吾人如此,今乃鄙夷至不屑道,於是國事日棘,而應之者幾無不露其捉襟見肘之窘焉。

今且舉其一例。試問安南、緬甸、朝鮮,自昔與中國之關係何若?熱河、察哈爾、綏遠,往昔之情形何若?其能詳舉以對者,有幾人乎?按安南昔與廣東、西同稱百粵,漢武平南粵,置為日南、九真等郡。

自茲以後,安南人之出仕於朝者,代不乏人。直至唐末五代,始漸失去。逮明成祖時,又用兵收回,設交趾省,曾開科取士,未幾失去。其人種與廣東人無異,語言亦極相似。蓋自漢至唐,為中國郡縣者一千余年。朝鮮在漢時亦為郡縣,即樂浪郡。東晉以後,漸非吾屬。人種與滿洲相似,稱夫余種,而滿洲則挹婁種也。緬甸在明時為屬雲南之土司,即為雲南省之一部分。

三百年中,屢叛屢征,前有王驥,後有劉,《明史》載其戰功甚明。此三屬國之舊事也。至古代朝鮮所領區域,本兼滿洲發祥之地在內,不可不知。滿洲稱名,明時無有,其族類曰女真。女真族類,計有百餘。

大別之曰三:(一)建州女真;(二)海西女真;(三)野人女真。所謂滿洲發祥之地者,即指建州女真而言。建州即清之興京,愛新氏之祖先起於是地。其海西女真,散居在鐵嶺左右。至野人女真,即使犬使鹿之族,魚皮韃子之種類也。

若《史記》所稱之東胡,乃鮮卑、烏桓等族,常與匈奴相抗,在松花江西北,聚族而居,女真即居其對江。漢之疆土,在東北者,除遼東、西外,尚有玄菟、樂浪等郡。

明設遼東都指揮使司,都司東北為興京,即漢之玄菟郡。《史記》載燕將秦開襲破東胡,東胡卻千余裡,當時燕境已展至朝鮮矣。漢初,衛滿複據朝鮮。

至武帝時用兵收回,定為朝鮮四郡,即樂浪、真番、玄菟、蒼海是。其後真番、蒼海複廢,故只存樂浪、玄菟耳。遼東諸地,在唐末又失去。至明時複收遼東,明將熊廷弼與清兵相持於沈陽廣寧,廣寧即今錦州東北之地,所謂醫無閭山者在此也。

熱、察、綏三特別區之沿革,茲再約略言之。按北平漢稱右北平郡,即今喜峰口左右盧龍、遵化等處,有六縣在今長城以外。其平剛即今平泉,白狼乃今凌源,右北平太守即駐於此。曹操北征烏丸,至柳城而還。柳城今之朝陽也。此皆在中國轄境以內,當時並未視為境外。

綏遠之河套,在漢為朔方郡。河套之北,為秦之九原郡,其東為雲中郡。漢之雲中郡,包有托克托和林格爾等處。漢有定襄郡,今已不能明指其處,恐即今之察哈爾也。

秦起長城,自臨洮至遼海,河套以東之郡邑,悉在長城以內。漢境直至河套之北,陰山之下,逮後契丹、蒙古,更迭內侵,疆土日蹙。明代長城南移,於是秦漢之沿邊郡邑,在今日觀之,似均在塞外矣。察哈爾明稱察罕,熱河明稱朵顏。朵顏地險兵彊,其人乃契丹余種。

明成祖放棄大寧衛以與兀良哈等,至明末始折入於建夷。河套在明英宗時為毛裡孩等佔據,其後楊一清、曾銑、夏言,屢議恢復。於此可見此處在明初確屬中國,且明代常遣使宣慰察、綏、熱等處,更可證其為我國之轄境矣。此三特別區舊事也。

今更有所諗於諸君者,東省土地廣漠,自古漢人即與烏桓、鮮卑等族雜居通婚,而女真人數甚少,明時漢人在東者,有四五百萬,至清末而有三千萬,女真則不及百萬。溯清太祖起兵時,純粹女真不過數十萬。

入主中國後,多數帶入關內,八大駐防防及京旗,充其量亦不過五六十萬。二百年來,漸見同化,至今純粹滿人,不少概見。可見其當初人種不多,否則消滅何至如此之速?故論東省居民,以漢人為最多,滿人不過佔其百分之一。

此極少數之滿人,散居三省,殆如湘桂之苗、四川之番、雲南之蠻,豈得假民族自決為口實?日人倡言東省滿人有五百萬,此其有意矯造,絕非事實。而國人亦若有深信不疑者,此則非第不看舊账,且將與張宗昌之三不知無以異矣。以上所言,不過史事之一部分,而今特為提出者,以害在目前,故不憚瘏口也。

從古迄今,事變至賾,處之者有經有權,觀其得失而悟其會通,此讀史之益也。蓋人之閱歷廣則智識高,智識高則橫逆之來無所惴縮。故讀史須貫穿一事之本末,細審其症結所在。前因後果,了然胸中。而一代之典章制度,亦須熟諳而詳識之。

史之為學,恃記性,不全恃悟性,默記暗誦,乃能有得。口講耳受之功,獲益幾何?大概讀列傳每小時可畢一卷,史乘之精要者,計數不過三四千卷。三年之間,可以蕆事。今人惟不好讀史,故禍變之來,狼顧而莫知所為,可勝慨哉!

傳有之曰:皮之不存,毛將焉傅?史在各種學問中,可喻之為皮板。羔裘豹飾者,愛毛而不愛皮板。抑知無皮板則毛何所麗?印度為世界古國之一,科學哲理,卓越絕倫,弘大之佛教,誕生於是,幾何之學,亦由印度傳至希臘。醫學至刳腸剔胃,行所無事,其文化可稱極高,而無歷史以記載,至今印人不能追念其前代政化。

新疆居民,今人多知有回部,而不知在前、後漢時本是三十六國。班、范二史,載之甚詳。惟三十國國無歷史,故其人種,至令茫無可稽。然則無史之害,豈不較然可見乎?國家之安危強弱,原無一定,而為國民者首須認清我為何種民族?對於本國文化,相與尊重而發揚之,則雖一時不幸而至山河易色,終必有複興之一日,設國民鄙夷史乘,蔑棄本國文化,則真迷失本性,萬劫不複矣!

史之有關於國本者至大。秦滅六國,取六國之史悉焚之。朝鮮亡後,日人秘其史籍,不使鮮人寓目。以今日中國情形觀之,人不悅學,史傳束閣,設天降喪亂,重罹外族入寇之禍,則不待新國教育三十年,漢祖、唐宗,必已無人能知。而百年以後,炎黃裔胄決可盡化為異族。然則居今而言複興文化,舍注意讀史外,其道奚由?

據中央大學《文藝叢刊》第1卷第2期,1934年10月

*此為章太炎1932年秋在蘇州的演講,由徐澂、王乘六筆錄。

推送轉載自公眾號“大家小書”

作者簡介

章太炎(1869年1月12日—1936年6月14日),浙江余杭人。原名學乘,字枚叔,後易名為炳麟。因反清意識濃厚,慕顧絳(顧炎武)的為人行事而改名為絳,號太炎。世人常稱之為“太炎先生”。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學者,研究範圍涉及小學、歷史、哲學、政治等等,著述甚豐。代表作有:《國故論衡》、《章太炎醫論》、《駁康有為論革命書》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