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特斯拉再次起火,全球電動車都為“燃燒”頭疼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鋅刻度,文|羅世浩,編輯/陳鄧新

2019年4月21日晚上8時許,微博上有視頻流出顯示位於上海市徐匯區某小區地下車庫發生一起火災。起火原因是一台白色Model S特斯拉汽車突然自燃爆炸,並引燃身邊數輛汽車。

特斯拉官方微博22日發文稱在得知這起發生在上海的事故後,第一時間派出團隊到現場調查,積極配合相關部門核實情況。根據目前的消息顯示,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目前車輛起火原因還不確定,但這顯然不是特斯拉第一次發生自燃事故。早在2017年3月,位於上海金橋特斯拉超級充電站的兩台Model S就發生起火事故,雖未造成人員傷亡,但兩台特斯拉汽車完全被燒毀;今年3月,在廣州某小區地下停車場一輛特斯拉Model S 發生燃燒事故,這輛車起火時也並沒有進行充電。

2019年特斯拉汽車的自燃再次點燃了新能源汽車的一把“火”,事實上人們更關心的是作為全球電動車領導品牌特斯拉為什麽會頻頻自燃?在全球範圍內開展得如火如荼的新能源電動車真的還安全嗎?

推測特斯拉為何自燃

雖然官方目前還沒有公布此次特斯拉自燃的原因,但推測其原因還要回到事件本身。視頻裡自燃的特斯拉旁邊並沒有充電樁,也沒有發生任何形式下的撞擊,這輛特斯拉Model S是在完全靜置的情況下突然自燃的。

筆者了解到從2016年12月開始,上海開始作為電動汽車綠色車牌正式試點。而從視頻中的藍色牌照可以推測出,這輛燃燒的特斯拉Model S已經買了有幾年時間,也就是其電池也已使用了好幾年。

從知乎高分博主“凱凱”的推測:由於電池使用年限較久,電池在多次充電,尤其是多次高功率直流快充的情況下,導致電芯內部的鋰離子生成鋰枝晶。鋰枝晶會像雪花一樣不斷生長,最終刺穿了正負極之間的隔膜,溫度急劇上升,汽車發生自燃。

根據凱凱推測原因可能是電池形成的鋰枝晶導致內部短路形成的連鎖反應。鋰枝晶是指採用液態電解質的鋰電池在充電時,鋰離子還原形成的樹枝狀金屬鋰單質。“枝晶鋰”生長到一定程度便會刺破隔膜,造成電池內部短路,嚴重威脅人身安全。

筆者了解到,特斯拉的電芯在所有電動車中屬於“另類”。三元鋰電池主要分為鎳鈷猛NCM與鎳鈷鋁NCA兩大類,大多數電動車配備的都是NCM電池,而特斯拉採用的是NCA,其最大的特點就是:能量密度高。但能量密度高所付出的代價即是熱穩定性較差。並且特斯拉Model S搭載的是鬆下18650電池組,雖然特斯拉目前電池密度是世界最高,但18650的散熱介質單一,有效散熱面積小,也構成了其潛在的安全威脅。

據了解我國未能大量生產NCA電池的主要原因還是其熱穩定性較差,導致電池的安全性下降,如果要生產必須從電芯設計、電源系統設計、電源使用等環節進行系統可靠的安全設計。雖然通過水準更高的成組設計與電池管理來對衝熱失控風險是特斯拉一直引以為豪的技術,但此次事件看來似乎並沒有起作用。

“鋰離子電池發生火災的情況通常是一個或多個電池單元內的短路,這會產生熱量並且產生的熱量可以點燃電池內的化學物質,這可能會在相鄰的電芯中引起問題並導致稱為“熱失控”的情況,導致火勢蔓延開來。”國內某電池廠技術人員高寒(化名)介紹。

此外,針對特斯拉此次燃燒,更有相關人士推測在此事故之前就存在碰撞,存在潛在的擠壓、穿刺情況,甚至電池內部早已存在細微短路情況,電池老化等因素。

也就是說所有的推測都指向電池,但電池是電動車的核心所在。

全球電動車都為“燃燒”頭疼

讓人揪心的不僅是特斯拉的燃燒,似乎全世界電動車都遇到了同樣的問題。

去年8月,準備開始進行交付的國內新造車勢力威馬汽車,在其成都研究院內發生自燃事故;同樣在去年8月,一輛新能源純電動車力帆650EV當街發生自燃爆炸;9月,福州一輛白色比亞迪(BYD)電動汽車失控後衝衝到對向車道馬路牙子上起火燃燒;今年6月,一輛洛杉磯街道上的行人警告特斯拉ModelS司機,他的車輛在行駛過程中正在冒煙,在司機安全地離開車輛後,特斯拉開始燃燒。

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已發生新能源汽車起火事件40余起。筆者從電動車燃燒的事例中發現,電池熱失控是引發這些事故的主要原因。“電動汽車的電池包溫度本身並不均勻,如果過充過放,內外短路等因素都會導致電池過熱,從而熱失控發生燃燒事故。”高寒表示,電動車電池本身做工原因,密封不好,進水,碰撞等也都會引發熱失控。

事實上,在發生火災後的撲救情況,電動車與燃油汽車也是有區別的。今年2月,一輛2016款特斯拉Model S在美國佛羅裡達州撞樹並起火,車主被活活燒死,而該車在拖到警方停車場後,至少還自燃了3次,甚至在事故發生1天后汽車依然在燃燒。

“鋰離子電池,一旦被點燃,就不能用常規滅火器中的化學品熄滅”。美國加州安全專家Cory Wilson稱熄滅汽車內鋰離子電池的唯一方法是使用數千加侖的水,並且遠遠超過傳統汽油發動機滅火所需的水量,另一個選擇就是讓它自己燃燒。

對此,特斯拉曾向公眾宣稱,電動車的火災可能需要24小時才能完全熄滅。電動車作為未來發展的趨勢,從2008年特斯拉公司成立算起,也才發展短短十年左右的時間,不論國內外的電動車企業,電池技術方面都是其短板,不管是電芯、模組還是PACK都存在技術障礙,但同時幾乎都提到一個問題——發展太快。

發展太快留下隱患

過去5年裡,全球電動車發展速度驚人,2015年國內電動車的迅速發展更是被業界譽為爆發式增長的元年,甚至一舉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而電動車的核心部件—電池技術卻並沒有隨著資本市場的火爆而快速發展,國內甚至很多電池企業和車企都在追求更高的能量密度以獲得更多的補貼,但似乎都忽視了電池的最根本屬性—安全。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執行副理事長歐陽明高此前公開指出,產品質量問題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部分車企和新能源補貼政策退坡賽跑,留下了很多安全隱患。

“為了追求高比能量,獲得更多的補貼,一些企業縮短了電池的測試驗證時間。甚至有的企業為了縮短開發周期,往往在選擇改進方式中將電池活性材料增厚、隔膜減薄,這樣改進的時間是縮短,電池的能量密度也會上升,但安全性大大降低。”歐陽明高解釋。

此前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羅俊傑談到,由於新能源汽車發展目前仍處於初級階段,在動力電池等安全的認識層面上需要不斷的深化,這些是產業成長中的問題,而從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情況來看,也存在同樣的情況。只有加強安全監管,不斷完善體制機制才能更好地把握產業發展的安全觀。

事實上,新能源汽車目前最大的威脅,不是補貼退坡,而是連續不斷的起火事故,不斷的自燃、起火、爆炸等事故讓本就是新興事物的新能源汽車在公眾眼裡言之色變。安全無小事,

在提升電池安全,車輛整體安全性的前提下,需要建立起相對性的安全監督,建立起科學逃學生系統,才能更好的將新能源汽車良性循環的發展下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