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履新不到一個月80後董事長失聯 斯太爾到底怎麽了?

  【實地走訪】履新不到一個月,“80後”董事長失聯,這家公司到底怎麽了?

  原創: 陳澄 

  今天(8月21日),斯太爾開盤便遭一字跌停,股價報收3.78元/股,跌幅10.00%。

  昨日(8月20日)晚間,斯太爾公告稱,公司近日無法與董事長李曉振取得聯繫。李曉振處於失聯狀態,公司尚未能了解到他的具體情況。

  李曉振,這位出生於1981年的“80後”,剛剛在7月28日被選舉為公司第九屆董事會董事長。

  從走馬上任到失聯,間隔不到一個月。

  這期間,究竟發生了什麽?

  今天上午,中證君(ID:xhszzb)來到斯太爾位於常州的辦公地點進行了實地走訪。

  並未“人去樓空”

  據Wind顯示,斯太爾的辦公地址為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國家高新區武宜南路377號創業產業園2號樓,中證君(ID:xhszzb)來到實地後了解到,該創業產業園入駐企業較多,基本各佔用一棟樓辦公,而斯太爾不僅使用了2號樓,還同時使用了相鄰的4號樓。

  在斯太爾的辦公地點,中證君(ID:xhszzb)觀察發現,公司並未因董事長的突然失聯而“人去樓空”,依然有不少人員進進出出。公司樓下的停車場,也停滿了各地牌照的車輛。

  中證君(ID:xhszzb)和一位外地牌照的司機聊天后得知,他是按照預定安排前來和斯太爾談合作。

  在斯太爾的樓前,中證君(ID:xhszzb)遇到一位前來送外賣的美團小哥,他告訴中證君(ID:xhszzb),近期斯太爾員工的訂單相比之前有了明顯的減少。至於原因,他認為可能是和這裡的很多員工放假了有關。

  根據斯太爾在8月8日發布的公告,近期公司及子公司多個銀行账戶被凍結,已對公司生產經營及日常管理活動造成較大影響。雖奧地利斯太爾動力有限公司和無錫增程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運營正常,但斯太爾動力(常州)發動機有限公司因資金緊張,且部分項目進展緩慢,已對員工采取放假措施。

  那麽,公司經營出現的種種問題,是否和董事長失聯有關?

  中證君(ID:xhszzb)找到一位公司相關人士詢問,該人士表示,目前董事長失聯的原因並未查明,公司也是在管理層和董事長多次聯繫未果的情況下,才發布了失聯公告。實際上,李曉振在擔任董事長之後,一直都在公司辦公,也經常召開會議應對當前公司的經營難題,“這次失聯並沒有前期征兆,也不排除是個人原因”。

  另外,今天下午,公司在全景網投資者關係互動平台上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截至目前,公司尚未能了解到李曉振失聯的具體原因。

  該人士還向中證君(ID:xhszzb)表示,公司雖然有部分員工已經放假,但是正常的生產經營還在繼續,雖然目前沒有什麽大的訂單,但是零星的小訂單一直都在持續。

  和大股東對簿公堂

  不過,市場普遍認為,斯太爾目前問題頻出,顯然無法靠這些小訂單“翻身”。而且,從誕生之日起,斯太爾就一直存在很多不穩定因素。

  斯太爾原名為博盈投資。2012年,博盈投資籌劃非公開發行,擬向英達鋼構等6名對象非公開發行3.14億股,用於收購武漢梧桐矽谷天堂投資有限公司100%的股權、斯太爾動力增資項目等。2013年年底,博盈投資完成募資約15億元,2014年6月正式更名為斯太爾。

  在2012年的非公開發行預案中,英達鋼構做出了業績承諾,在2014年度、2015年度、2016年度每年實現扣非後的淨利潤分別不低於2.3億元、3.4億元和6.1億元,否則將做出利潤補償。

  可惜,Wind數據顯示,這份業績承諾的實現率僅有18.76%,曾經“誇下海口”的英達鋼構,不得不先後將持有的大部分斯太爾股份進行質押,但至今仍有4.87億元業績補償款未支付。這也引發了斯太爾與大股東之間的官司。

  2018年5月17日,斯太爾發布公告稱,英達鋼構應於2017年6月11日前將2016年度業績補償款4.87億元全額交付給公司,但英達鋼構未能如期支付,且未提出後續履約計劃。為保障公司合法權益並盡快追回業績補償款,2017年12月15日,公司就英達鋼構未履行2016年度業績補償承諾事項向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並遞交了《民事起訴狀》。2018年5月16日斯太爾一審已獲得勝訴。

  雖然和大股東英達鋼構在法庭上針鋒相對,但值得一提的是,斯太爾剛剛失聯的董事長李曉振,歷任東營軍泰化工廠業務部副經理、業務部經理,英達鋼構監事、副總經理。

  天眼查數據還顯示,在英達鋼構做出業績承諾時,李曉振曾持有英達鋼構10.2%的股份,直到2017年6月14日完成股權變更後,才不再持有英達鋼構股份及擔任監事職務。

  屋漏偏逢連夜雨

  和大股東的糾紛,還不是斯太爾面臨的唯一問題。

  正如公司在前述公告中提及的那樣,近期公司及子公司多個銀行账戶被凍結,對公司生產經營及日常管理活動造成較大影響。這是一連串的“謎之操作”所導致。

  根據公司2018年7月6日公告,公司及其全資子公司江蘇斯太爾、常州斯太爾因涉及與江蘇中關村科技產業園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技術授權許可合約糾紛事項,部分銀行账戶被凍結,導致常州斯太爾向江南農村商業銀行的借款產生5800萬元逾期,並進一步引發公司及下屬子公司的信用風險,造成多個銀行账戶被凍結。

  截至目前,公司累計16個銀行账戶遭到凍結,累計凍結資金1.88億元,佔公司及子公司账戶餘額的99.76%。

屋漏偏逢連夜雨。

  屋漏偏逢連夜雨

  在一片“雷聲”中,斯太爾還曾於2016年7月,用1.3億元閑置資金購買“方正東亞天晟組合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第1期產品,該產品存續滿12個月時可申請提前終止。2017年8月,公司依據信託協定向相關方申請贖回全部信託份額並提請信託利潤分配,且已得到書面同意的回復。但經管理層多次催促,公司僅收到委託理財部分收益1040萬元,理財本金和剩餘收益未能收回。

  收不回理財收益,讓斯太爾更加捉襟見肘。

  “目前,我們正在通過訴訟要回這筆錢。”前述公司相關人士無奈地表示,公司從國外引進的技術,本來是有一定先進性的,是可以大有所為的。但是一方面,公司需要時間和資金從無到有建立整體配套機制;另一方面,國外技術在中國落地的過程中,又恰逢更加嚴格的國六排放標準頒布,這都對公司當前的業績產生了巨大影響。

  與之相對應的,是近年來斯太爾的業績陷入泥潭。2015年,公司巨虧1.93億元,成為公司自上市以來虧損最為嚴重的一年;2017年,公司再度虧損1.69億元。而今年上半年,公司預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將虧損1.4億元。

  對此,有行業專業表示,斯太爾的技術雖好但落地、推廣較難,因此斯太爾有必要為自己的產品找到下家,比如與國內主流發動機公司進行深度合作。

  有投資者則感歎,或許正是這種內憂外患,成為了“董事長不能承受之重”,才使得李曉振一走了之了。

責任編輯:王涵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