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010年4月下旬,我們應邀去武漢老友王耀忠、鄭雪芬夫婦家作客,驚喜發現在客廳茶几上,有一個小紙盒,裡面養著幾條蠶寶寶。鄭雪芬說:“這是外孫女養著玩的。”看到蠶寶寶吃桑葉的可愛模樣,不由得回想起小時候在故鄉老屋裡養蠶的情景。

  每年春天,母親拿出幾張粗草紙,鋪在一隻竹製的篩子裡,上面撒上一片片新鮮嫩綠的桑葉,然後小心翼翼地將螞蟻般幼小的蠶寶寶輕輕放在篩子裡。幾天過去了,蠶寶寶悄無聲息地吃光了桑葉。我從竹籃子裡抓起一把剛從樹上摘下來的桑葉,細心地撒在篩子裡,讓蠶寶寶爬在桑葉上慢慢享用。

  眼看著蠶寶寶一天天長大,聽著蠶食桑葉發出的“沙、沙”聲,如同春雨潤心田那樣舒暢。不到一天,桑葉被蠶食光了,只剩下一根根脈絡和一粒粒黑色蠶屎。這時,灰白色的蠶完全露了出來,連成一片,在篩子裡波動。

  蠶自幼蟲成蛹,要脫皮三四次,脫皮期不動不食,似睡眠,俗稱蠶眠。古詩曰 :“桑樹葉大蠶眠三,初長如蟻今成繭。”“朝看箔上蠶,暮收繭上絲。”蠶食進的是桑葉,吐出的是蠶絲。辛勞一生,吐盡了絲,便化做蛹,幽閉在自造的囹圄中,故有“作繭自縛”的成語。少數的蛹長出雙翅,成為白色的蛾,不善飛,不取食,交配後在紙上產卵,完成傳宗接代的任務後,不久就死亡。大多數的蛹就在沸湯中翻滾,結束了短暫的生命

  唐代詩人白居易詩文曰:“蠶老繭成不庇身,蜂饑蜜熟屬他人。” 歌劇《江姐》唱詞寫道:“春蠶到死絲不斷,留贈他人織衣裳。” 人們在追悼去世的親友時,總喜歡引用“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乾”來讚頌逝者。

  這說明蠶的一生是辛勤操勞、默默奉獻的一生,是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一生,是全心全意為他人作嫁衣的一生,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一生,既平凡又偉大。這不正是我國廣大勞動人民傳統美德的真實寫照麽?在拜金主義盛行,貪汙腐敗成風,見利忘義,世風日下的當今時代,想想蠶的美德,重溫頌蠶詩文,不更有現實意義麽?

  2010年7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