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打破資訊孤島:中國城市“智慧進化史”

在後科技時代,小到掃碼支付普及日常,大到智能機器人挑戰人類,智慧無處不在。人臉識別、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創新技術助力城市實現更新,打開了新的可能。當全球範圍內的智慧城市建設浪潮襲來,智慧城市不再是科幻小說筆下的遙遠,而是此刻與未來,重新發現與理解城市也就成了新命題。

從2012年住建部發布《關於開展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工作的通知》,如今全國已有超過500多座城市在建設智慧城市,中國已經成為智慧城市建設全球最大的試驗場。而這場智慧城市的實驗在建設過程中面臨著一些阻力,其中以“資訊孤島”為甚。

長久以來,政府各個部門之間的數據難以實現互通互享。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制度和技術標準的缺失,導致不敢開放;視數據為部門“私產”,從部門利益、資源管控等角度考量,導致不願開放;以部門為中心的政務資訊化發展模式,形成許多條塊分割的資訊,加上檔案柯瑞部分數據屬於紙質版,導致不能開放。

近年來,隨著國家和地方一系列政策的推進以及一些城市的實踐,阻礙智慧城市建設的“數字鴻溝”正在逐步填平,“數字壁壘”也開始被打破。一些城市上線城市大腦之後,在交通等方面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改善效果。

打破“數字壁壘”,補齊“數字短板”

國務院在2017年發布了《政務資訊系統整合共享實施方案》,率先給出了破除資訊孤島“頑疾”的“國家藥方”,全國其他地方也在努力打通各部門資訊壁壘,實現數據開放共享。

為了更好地融合數字資訊,2017年3月份,佛山市數據開放平台上線試運行,匯總了41個政府部門共386個數據集,共計3550多萬條數據。2017年12月,為了統一數據標準體系,更好開發應用和發揮大數據的功能,佛山市又成立數字政府建設管理局,利用大數據資源和技術,不斷提升電子政務和智慧城市建設水準。

不僅佛山有此先見之明,在2018年的新一輪機構改革中,一大亮點就是各地紛紛設立大數據管理局,政府“首席數據官”成新潮流。山東、福建、浙江、重慶等省市新成立了大數據管理局,沈陽、銀川、合肥、徐州等地也成立大數據管理機構,將散落在各個政府職能部門內部的數據資源統籌和對外開放。

告別“堵城”,“城市大腦”的產品輸出

曾經在杭州,有一句被很多人熟知的“名言”: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紅綠燈跟交通監控攝影頭的距離。它們都在一根杆子上,卻從來沒有通過數據被連接過。除了交通,安防、建築、醫療等領域的數據之間也是相互隔絕,如何橫向貫通這些系統,而非另起爐灶,是智慧城市建設中無法逃避的問題。

杭州在2016年上線了城市大腦則完美地解決了這些問題,用技術構建了一個平台型人工智能中樞,實現了城市數據的聯通化。

在2018杭州·雲棲大會上正式發布的杭州城市大腦2.0,已經覆蓋主城區、余杭區、蕭山區共420平方公里,比2017年的1.0版本覆蓋面擴大28倍。接管1300個路口信號燈、接入4500路影片,通過七大生命體征全面感知城市交通,並通過移動終端直接指揮杭州200餘名交警。

城市大腦的模式也在逐步推廣到全國。蘇州在2017年啟動建設“城市大腦”,濟南的交通擁堵程度在2016、2017年排名全國第一,2017年引入“交通大腦”後,在2018年高德地圖發布的Q3報告,濟南的擁堵程度在全國已經下降到第19位,高峰時的通行速度明顯加快。

數據連通後一個顯著的效果就是曾經的江南“堵城”杭州在全國最擁堵城市排行榜上從2016年第5名下降到2018年第57名。這背後離不開城市大腦的功勞,數據的互聯互通使得智慧城市建設延伸出了無限的可能。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數據安全與隱私邊界,用政策打一劑安心針

近幾年,隨著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這些前沿技術的突破與發展,全球智慧城市建設也迎來了新一輪的爆發式增長,在這股新技術浪潮中,一種新的智慧城市建設業態正在因技術而重塑。但頻繁爆出的數據販賣新聞也讓人們誠惶誠恐,關於數據安全與隱私邊界的問題也越發受到人們的重視。

有鑒於此,杭州和貴陽兩地做出了表率。2017年,杭州市頒布全國首個數據安全規劃《杭州市數據安全保障體系規劃(2018-2020)》,數據的高共享和高利用,勢必會加大數據洩露的風險,杭州編制的《規劃》,也為進一步加強數據安全保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規劃》提出要建立政務數據分類分級標準規範,數據出境安全管理辦法與數據共享交換安全管理辦法,為數據安全保駕護航。

2018年10月1日起,貴陽開始施行《貴陽市大數據安全管理條例》,市人民政府設立統一的大數據安全監管服務、投訴舉報平台,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大數據安全管理工作納入年度目標績效考核,建立健全大數據安全工作監督檢查機制。

未來已來:智慧城市新風向

如今,智慧城市成了新的城市發展趨勢,不僅一線城市在建設智慧城市,二線、三線城市都加快了建設步伐。從某個角度來說,智慧城市將成為最接近人類對於美好生活幻想的存在。

在基礎設施建設逐漸完備的當下,智慧城市的著重點或許會更加偏向民生,畢竟智慧城市的核心特徵在於以人為本。而技術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發揮的作用也將越來越大。

這樣一個龐大的市場,也將吸引更多企業的主動入局。阿里巴巴的ET城市在更多城市實踐、百度有AI CITY加持、騰訊的數字城市也在各地布局,可以預見,未來的智慧城市賽道,強有力的競爭者將會更多,百家一統或許難以實現,但諸侯爭霸是必然。

美國社會哲學家劉易斯·芒福德說過“人類用了5000多年的時間,才對城市的本質和演變過程有了一個局部的認識,也許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完全弄清那些尚未被認識的潛在特性。”今天,面對全球範圍內的智慧城市建設新浪潮,或許我們還需要更多的時間去沉澱思考,讓未來交出一份智慧城市的美好答卷。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范娜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