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晚清北洋軍閥的功勞觀: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北洋大時代道德篇(三十八):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在歷史上,北洋軍閥的名聲不佳,除了一些敢於疾風中扛纛的名角兒,草包確實也比較多。北洋時期多次和魯迅展開“筆伐”的名嘴陳源,也曾給不可一世的“草頭王”們當頭一罵,即“其余的軍閥,都是時勢造成的草包”。這一點和魯迅也算是殊途同歸,畢竟民國元年的盛夏,當時仍是“科長”的周樹人,與即將繼任教育總長的范源濂,在受到袁項城接見後,給出了“這中間只有袁項城略知怎樣對待知識分子,對穩定統治亦最為有利”的評價。作為北洋軍閥的“老頭子”,這個心機似海的舊派權臣,骨子裡其實也是一個“實乾家”。

但是,有能力的“乾吏”,自然做不了人畜無害的“可人”。晚清名臣眾多,愛惜羽毛有“可人”之稱者,也就只有一個“香帥”張之洞,代價卻是得意門生唐才常的項上人頭。所以,學乖了的北洋軍閥,開始得過且過混日子,畢竟“老頭子”在混沌亂世中激起的治世欲望,反而成了誤入歧途的欲蓋彌彰。“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成為北洋軍閥功勞觀的準則,草頭王們都想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稱王稱霸,晚清宦海那套“多磕頭,少說話”的生存智慧再次成為信條,以至於草包開始遍地走。最著名的草包莫過於有“青天草包”之稱的韓複榘,這位韓青天雖然是武夫出身,然而鍾愛在轄境內升堂斷案,刷存在感的同時渴望有所功勞,不過效率之高,儼然兒戲。

其實,無論是韓複榘這樣的小軍閥,亦或是徐世昌這樣的北洋元老,都清楚明哲保身的最好方式。民國六年,丁巳鬧劇之後,長江三督之首、直系軍閥掌門人馮國璋帶領一師衛隊北上,就任北洋代理大總統,孰料再次與執拗的“北洋之虎”段祺瑞上演老戲碼,徐世昌受梁士詒邀請出山調解,留下“往日明鬥,我能解。今日乃暗鬥,恕我無能為力”的委婉說辭,拒絕趟這趟渾水,其實只是為求“無過”。畢竟馮段兩人背後的直皖兩大軍閥集團,都是得罪不起的實力派。“保定王”曹錕也是這樣一位善於“只求無過”的角兒,大智若愚地捧出吳佩孚這位“吳大帥”,自己作為“老帥”坐享其成。

最終,早在民國五年率領第三鎮北洋軍南下對戰護國軍,曹錕都是亦步亦趨地穩扎穩打,在瀘州、納溪捷報頻傳,卻絕不貪功冒進,最後與護國軍隔水相峙,靜觀其變。既在北洋群雄中博得了為老頭子衝鋒陷陣的“虎將”之名 ,也沒有與西南軍閥徹底撕破臉。不過段祺瑞則是“無功即是過”的踐行者,在這位“老頭子”的衣缽傳人看來,無辜不是無能的借口,武力南征成為“雖千萬人吾往矣”孑然,這種功勞觀帶給段祺瑞的是四面樹敵。民國九年的直皖戰爭中一敗塗地,皖系軍閥也一蹶不振,只有梁啟超對其評價看得透徹:“其人短處固所不免,然不顧一身利害,為國勇於負責,恐無人能比。”

參考資料:《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北洋派之起源及其崩潰》、《菜根譚》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