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清凈人生,談談耳鳴

美國和英國曾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發現,耳鳴發病率為17%。如果按10%保守估計,我國應該有1.3億耳鳴患者。在所有患者中,大約有7%的人需要醫生幫助,3.5%的人其耳鳴嚴重影響生活、工作和社交活動,0.8%的人因長期、嚴重耳鳴而不能進行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學習,甚至想到自殺。隨著人口老齡化以及工業、環境雜訊的增加,耳鳴的發病率逐年升高,嚴重影響人們的生存品質。耳鳴已經成為臨床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


1.正常人有耳鳴嗎?
正常人也會有耳鳴,這稱為生理性耳鳴。比如用手捂住耳朵、或者側臥位耳朵接觸枕頭時,就能聽到耳朵裡嗡嗡響聲。一撒手或一翻身,耳鳴就沒有了。再比如,當我們走進一間密封很好的隔音室或消音室內,幾乎每個人,尤其是60歲以上老年人耳內都會感到有嗡嗡聲。這種生理性耳鳴是由於去除或隔絕外界雜訊後,耳內或耳旁組織的血流聲或組織本身產生的聲音被聽到。生理性耳鳴一般在聽閾以下,正常情況下聽不到,而且持續時間短。

2.耳鳴會遺傳嗎?

如果耳鳴是由遺傳性疾病引起的,則會遺傳。如果不是由遺傳性疾病引起的耳鳴,則不會遺傳。

3.長期、嚴重耳鳴是絕症嗎?
耳鳴不是絕症!一般的耳鳴,雖然可以持續響幾月、幾年甚至幾十年,但不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單從時間來說,耳鳴時間越長,說明危險性越小。如果突然耳鳴,或短期內發生的耳鳴,則要到正規醫院查查原因。如果是嚴重的疾病如顱內腫瘤、腦血管疾病等引起的耳鳴,則要積極治療原發病。


4.耳鳴與耳聾有什麼關係?
傳統的觀點認為耳鳴患者常常有耳聾,耳鳴預示著將要耳聾。耳鳴是耳聾的先兆。耳鳴與耳聾的病因基本相同,病變部位也基本一致,耳鳴的頻率 (音調)常與聽力損失的頻率相似,因此,耳鳴與耳聾的治療用藥大體相同。最新研究證實耳鳴和耳聾並無確切的相關性。
5.耳鳴都需要看耳鼻喉科醫生?
為了排除一些惡性重大腦部疾病的可能,建議耳鳴者先去做個腦CT。因為很多耳鳴其實不是耳朵出了問題,而是其他疾病的先兆,如腦腫瘤、腦卒中等。排除了軀體疾病後再考慮其他原因。比如在有焦慮和抑鬱傾向的人群中,耳鳴癥狀常十分嚴重。情緒不穩會導致耳鳴,反之,持續的耳鳴又會加重情緒不穩。這類患者需要調整心情,放鬆心態,換個環境,全面休息,可能就會有所緩解。

6.中耳炎術後為何仍然耳鳴
在臨床上對於慢性中耳炎長期不愈或者反覆發作者,建議手術治療。手術的目的主要是清除中耳的病變,重建聽力,但是並不能使損傷的聽神經恢復正常。中耳炎術後患者聽力可以提高,但是耳鳴依舊可能會存在。耳鳴是一種個人的主觀感受,無法用儀器進行客觀的衡量。 同時,耳鳴發生的原因多樣,它有可能還會受到患者心理以及情感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所以,中耳炎的手術後並不能完全根除耳鳴的癥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