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殘障大叔靠一把“推子”養家,娶賢惠妻子買3層沿街樓

2019年2月26日報導:在山東省日照市莒縣桑園鎮駐地,今年56歲房祥義,從小就患小兒麻痹症。但是他身殘志堅,自強不息,初中畢業後,學習美發手藝,並依靠這個手藝養家,娶了一名賢惠的妻子,並在鄉鎮駐地買了一套400多平米的三層沿街樓。同時,他還極富愛心,常年為當地孤寡老人,以及敬老院的老人免費理發,受到人們的稱讚,成為殘疾人自主創業的典範。

據房祥義介紹,他在1歲的時候,因為發燒導致小兒麻痹症,身體行動不便。小時候家裡生活比較拮據,又加上他姊妹6個人,常常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父親在44歲的時候因病世去,更是讓他們一家陷入困境。圖為夫妻倆拿著去年志願者為他們補拍的婚紗照。

雖然家庭貧困,但是母親還是省吃儉用,堅持讓他們姊妹幾個上學。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1981年,房祥義初中畢業後,看到母親為了全家辛苦的下地乾活,不捨得花一分錢。讓他的心裡很不是滋味。於是他就想辦法掙錢,想幫助母親養家糊口。

其實,當時房祥義並不知道,姊妹6人當中,母親最擔心的就是他。因為他的腿有殘疾,母親擔心他娶不到妻婦,更掙不了錢。為了能掙錢,能娶上媳婦,內心好強的房祥義先後學過修鞋、服裝裁剪,學過修表、修收音機等技術活。但是,最終他還是選擇了學習理發技術。因為他覺得,理發接觸的人多,對於以後成家立業會有幫助。

主義定下來之後,房祥義打聽到莒縣招賢鎮的騰墩敏(音)理發手藝非常好,於是他就前往拜師學藝,這一學就是3年。1983年9月份,已經掌握美發手藝他,於是回到了桑園鎮老家,準備開業理發。

“當時說是開業理發,其實就是用紙殼在路邊的牆旮旯搭了個擋風的棚子,一下雨就被淋壞了。當時理發用的推子和毛巾等都是師傅給的。一個木頭桌子還是朋友送的。”房祥義介紹,當時理一個頭才1毛5角錢。不過這已經讓他非常高興了,因為他可以通過自己的雙手掙錢養活自己和家人了,也能為母親減輕一點負擔。圖為房祥義上門為行動不便的老人王為左理發。

誰也不會想到,這個路邊理發攤一乾就是17個年頭。房祥義說,從1983年到2000年17年間,他的路邊理發攤從紙殼棚子、塑料布、石棉板、鐵皮房,再到磚頭牆,因為鄉鎮街道的變化,他先後換了8個地方。這期間,他還找到了媳婦,成家立業,圓了母親的心願,並成為當地響當當“勵志”人物。很多人都說,一些身體健康的人都找不媳婦,他卻能找到,真不簡單。圖為房祥義上門為行動不便的老人王為左理發。

“1989年,一位漂亮的姑娘來到理發攤上理發,聊著聊著就成了朋友。可以說當時是一見鍾情。”說起和妻子的相識,房祥義心情很激動。而妻子陳長菊說起當時情況,也非常激動。她說:“看到他美發的手藝很好,人又實在,就一下決定這輩子就跟著他了。”圖為房祥義上門為獨居的老人高為理理發。

在當地,一個漂亮的姑娘,跟著一個腿部殘疾的理發師,成為當時的一大新聞。“她父母堅決反對,天天上門要人。”房祥義說起當時的情景,依然非常感慨。“想想妻子家人反對可以理解,誰願意讓自己健康漂亮的孩子跟著一個身體殘疾的青年呢。”當時,房祥義心中就只有一個想法,只要兩人相愛,他就一定會給她幸福,讓她過上好日子。圖為房祥義上門為獨居的老人高為理理發。

房祥義的妻子陳長菊說,兩人結婚時沒有辦婚禮,因為家人生氣,她3年沒有回娘家。後來,隨著日子越過越好,家人也看到了他們非常相愛,就默默接受了這個事實。如今,他們夫妻倆互敬互愛,有兩個兒子,大兒子是軍人,現已成家,小兒子還上初中。男主內,女主外,一家人非常幸福。圖為夫妻倆在收拾洗澡間的衛生。

2000年,鎮上規劃要建設第一批樓房,房祥義搶在前邊報名。當時雖然沒有多少錢,但是他向親友借,從銀行貸款,籌了7萬多元,建設起了現在的這棟三層沿街樓。 圖為房祥義的妻子陳長菊在整理櫃台。

從路邊理發攤,到有了固定場所,房祥義把理發業務開展的更大了,理發、拉直、燙發、染發等,還開辦了洗澡堂。如今,在夫妻倆的努力下,當時的借款都已全部還完,還幫助兒子在城市買樓房付了首付。圖為房祥義的理發項目成為自主創業工程。

從理發第一天起,房祥義還堅持一件事,那就是免費為孤寡老人、殘疾人、流浪漢、敬老院裡的老人理發。有時,只要老人們有需求,無論多忙,他都上門免費服務。他還加入了莒縣自強志願者協會,經常參加志願服務,奉獻自己的愛心。圖為房祥義美發手藝獲得的榮譽。

房祥義說,因為自己身患小兒麻痹症,而且眼睛也患黃斑病,有時會出血,近視1700度。他深知殘疾人身體和心理上的痛苦,不管是現在,還是將來,他都願意為需要幫助的人做點力所能及的幫助。圖為2018年5月20日,房祥義夫妻倆參加志願者為他們補辦的集體婚禮。(圖文、視頻/明之)歡迎關注《新圖視野》,打開溫暖視界,感受百味人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