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A股本周再迎300億解禁潮 28家上市公司定增股東浮虧

  本報記者 楊坪 深圳報導

  導讀

  1月7日至13日,A股市場有48家上市公司36.20億限售股迎來解禁,總市值鋼彈306億元,其中定增解禁為主力軍。

  新年伊始,解禁潮來襲。

  Wind數據顯示,2019年1月將迎來本年度最大的限售股解禁潮,合計有367.7億股解禁,市值達2667.12億元。

  1月7日至13日,A股市場解禁數量較上周明顯緩解,但仍有48家上市公司36.20億限售股迎來解禁,總市值鋼彈306億元。

  定增解禁為主力軍,28家上市公司解禁股份為定增機構配售股份,10家為首發限售股解禁,8家為股權激勵限售股。

  從個股解禁規模來看,1月7日至13日期間,華僑城A(000069.SZ)、剛泰控股(600687.SH)、大晟文化(600892.SH)等8家上市公司解禁股數量超過1億股,9家上市公司解禁股份數量佔總股本比例超過20%。

  “1月是2019年解禁的最高峰,限售股解禁對市場最大的衝擊在於可供減持的流通股規模增加,加大了股價波動和市場資金流動性壓力,因為一般來說,限售股解禁後如果股東開始大力拋售,就會導致股價下跌。”1月7日,北京一家中型券商策略分析師指出。

  減持壓力驟增

  伴隨著新一輪限售股解禁潮,A股市場減持壓力驟增。

  Wind數據顯示,解禁壓力最大的華僑城A,其機構投資者前海人壽和钜盛華,分別有5.87億、1.17億股在1月7日上市流通,佔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8.59%。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已經有部分上市公司股東發布了大額減持計劃,鵬鷂環保(300664.SZ)就是典型案例。

  公開資料顯示,1月7日,鵬鷂環保合計有2.56億限售股解禁,佔總股本比例鋼彈53.24%,總市值則為26.01億元。

  在提示首發限售股解禁風險的前一交易日,鵬鷂環保公司的第二大股東Ciena Enterprises Limited(以下簡稱“喜也納”)和第三大股東衛獅投資甩出了一則“清倉減持”公告,震動了整個A股市場。

  喜也納和衛獅投資擬分別減持鵬鷂環保9347.08萬股、5270.13萬股,合計佔總股本比例為30.45%,總市值約為14.87億元。

  1月7日,鵬鷂環保證券部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擬減持的股東主要是財務投資者,進入公司很多年了,有的甚至超過十年,想收回一些前期投資回報。”

  據該人士介紹,上述兩大股東的股票可能不會在六個月一次性全部減持,只是按照公告格式必須寫明時間範圍,“如果公司股價波動太大,觸發了相關條件,我們會采取維穩措施”。

  此外,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注意到,八菱科技(002592.SZ)和達華智能(002512.SZ)部分股東也在限售股解禁前發布了減持預告。

  其中八菱科技股東黃生田由於面臨股份質押違約處置風險,1月3日公告,擬在未來六個月內,以集中競價或大宗交易方式減持不超過85.80萬股(佔總股本的0.30%)。而黃生田持有的100.58萬限售股已在1月7日上市流通。

  達華智能股東方江濤和韓洋則在2018年11月24日披露了減持計劃,擬在未來六個月分別減持不超過2417.06萬股和26.08萬股。其中方江濤已經於2018年12月27日前減持了1793萬股。

  不過,上述兩家公司證券部人士均向記者表示,股東披露的擬減持股份為之前已經解禁的流通股份,而對於1月解禁的限售股,還暫未收到股東的減持計劃。

  “解禁壓力很大。”1月7日,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指出。

  在他看來,未來一段時間,實體經濟、上市公司公司業績下行壓力大,相對而言,當前估值不便宜。另外2018年以來連續下行的行情,約有25%的資金被套,考慮到估值上升空間不大、行情不明朗,非常多的資金到了止損線就直接平倉,湧現了一些清倉式行為,對本就脆弱的資金和股市信心造成較大衝擊。

  半數公司定增浮虧

  在巨額限售股解禁的恐慌之下,也有部分上市公司股東爭當“楷模”,選擇不減持。

  如剛泰控股股東——剛泰集團,在公告中承諾:“基於維護廣大中小股東利益及對剛泰控股未來持續穩定發展的信心、對剛泰控股價值的長期看好,承諾在該部分限售股份上市流通後12個月內不減持。”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1月8日晚收盤,剛泰集團持有的1.01億股已面臨浮虧局面。2015年,剛泰控股向剛泰集團在內的9名投資者非公開發行股份4.10億股,募資32.65億元,發行價格為7.96元。然而三年過去了,剛泰控股股價已經跌至4.28元/股。

  Wind數據顯示,剛泰控股定增引入的股東浮虧比例達到45.51%。

  剛泰集團並非個例,由於A股持續低迷,近一半的上市公司股東存在浮虧。

  根據Wind數據顯示,28家存在定增限售股解禁的上市公司中,有23家解禁收益為負,11家上市公司股東浮虧在30%以上。

  其中浮虧比例最高的莫過於飛利信(300287.SZ),其將在1月11日解禁1994.19萬股,解禁市值為4.08億元。這部分股份來自於2015年12月,飛利信向才泓冰等37名精圖資訊股東、傑東控制全體股東和歐飛凌通訊全體股東發行股份購買資產。

  彼時,飛利信股票發行價格為14.63元/股。

  上述股東的限售股分為三批解禁,1月7日為最後一批限售股解禁,1月8日收盤,飛利信股價已降至4.29元/股。Wind數據顯示,飛利信此次限售股解禁收益率為-70.15%。

  付立春指出:“對於浮虧的情況,首先要看機構投資者/財務投資者自身資金壓力大不大、資金鏈條是否緊張,如果投資者著急兌現收益,出於時間成本和不確定性考慮,即使浮虧,部分投資者也會選擇及時止損。”

  但同時,由於四季度以來,資金鏈逐步放鬆,去杠杆轉向,機構投資者的減持壓力或被部分對衝。“寬鬆信號的傳導行業、傳導時間是核心變量,如果資金鏈持續緊張,不排除大量投資者會及時止損,選擇斬倉。”付立春說道。

  (楊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