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崇禎有支親軍,明亡後誓死不降,為大明流盡最後一滴血

明朝末年,天下大亂,農民起義軍風起雲湧。為了挽救國家於水火之間,祖大壽的關寧鐵騎、盧象升的天雄軍、孫傳庭的秦兵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除了這些比較有名的軍隊外,一些不知名的軍隊也為國捐軀,比如大明帝國最後的禁軍—勇衛營。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大明勇衛營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歷朝歷代,皇帝身邊都會有一支禁軍來護衛自己的安全。明朝也不例外,最初這支禁軍名為騰驤四衛,人數只有幾千人,選拔的人員都是各衛所中最精壯的男子。後來四衛人數不斷增多,到了嘉靖年間,嘉靖皇帝將其拆分為勇衛營和四衛營,管理機構是禦馬監。等到崇禎皇帝上台時,這兩支軍隊已經完全沒落。為了對抗野心勃勃的滿清和李自成等人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崇禎決定派曹化淳重整這兩支軍隊。

在影視劇中,曹化淳是替李自成開城門的賣國賊。但在真實的歷史上,曹化淳對崇禎忠心耿耿。在接到崇禎的任務後,曹化淳就將這兩支軍隊打亂整編,合稱勇衛營。為了提高新軍的戰鬥力和忠誠度,曹化淳又安排自己派系的盧九德和劉元斌出任監軍。這倆太監也不是庸碌無能之輩,他們都對兵法有所了解。除此之外,曹化淳還選拔孫應元、黃得功、周遇吉等能征善戰的將領加入其中。有了他們的加盟,勇衛營的戰鬥力噌噌的往上漲。

崇禎九年,清軍寇邊,剛剛組建的勇衛營迎來了他們職業生涯中的第一仗。在此次戰役中,孫應元、黃得功、周遇吉三位主將表現優異。黃得功後來轉戰於良鄉、涿州等地,憑戰功做到了總兵,而孫應元、周遇吉也被提拔為副將。經過實戰檢驗,勇衛營已成為崇禎手中的一把利劍,這讓崇禎十分欣喜。

崇禎十年,農民軍進入河南,朝廷大為震驚。楊嗣昌會兵10萬,增餉280萬,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張網”的主張。看著身邊的兄弟們都去殺敵立功,孫應元、黃得功等人也坐不住了,紛紛向崇禎請戰。崇禎看著勇衛營將士們高昂計程車氣也備受鼓舞,他不僅答應了孫應元等人的請求,而且還親自下場檢閱將士。經過調整和補充後,勇衛營達到了一萬兩千人的人員編制。

在到了戰場後,勇衛營的表現也絲毫不遜色於其他軍隊。在剛到了河南時,他們就取得了鄭州、密縣兩次大捷,斬首1700余級。第二年正月,更是在短短四天內,三戰三捷,斬首2900余級,一度成為剿匪最強軍隊。後來遼東告急,勇衛營又被調到東北支援關寧鐵騎抗清。等到張獻忠的大西軍死而複生後,勇衛營再次被崇禎安排南下。

此次因為督師楊嗣昌的指揮失誤,明軍在戰場連續敗北。秦良玉白杆兵全軍覆沒後,明軍更加陷入了不利地位。崇禎十五年,勇衛營大將孫應元與農民軍大戰於羅山,因孤立無援,所以戰死沙場。崇禎十七年,被調任為山西總兵的周遇吉為抵抗李自成的大順軍被殘忍殺害。明朝滅亡後,黃得功成為江北四鎮的頭領之一。當其他將領迅速軍閥化的時候,只有他對大明朝忠心耿耿。後來他在抵禦左良玉時,清軍南下,弘光政權滅亡。在逃亡的途中,黃得功被清軍射中咽喉死亡,勇衛營正式退出歷史舞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