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潘魯生:巨野工筆畫的發展模式

近日,潘魯生新作《美在鄉村》在京舉行了新書發布會。該著作由山東教育出版社出版,分為鄉風文明、村落保護、手藝農村、農民畫鄉、鄉愁記憶五個章節,篇幅40萬字,從理論到實踐兩個層面回答了鄉村文化建設的相關命題。本文即摘自此書。

菏澤巨野是著名的“中國農民繪畫之鄉”。巨野縣農民工筆畫有深厚的群眾基礎,是當地一項重要的文化產業,形成了兩條書畫專業市場街,有巨野鎮、獨山鎮、麒麟鎮、董官屯鎮4 個專業鎮,50 個專業村,1 個專業示範村,1 個書畫產業基地,500 多個專業戶,長年從事繪畫、裝裱、銷售的人員達7000 多人,形成產、供、銷穩定的產業鏈。“巨野工筆牡丹”作品銷往全國30 多個大中城市,並出口日本、韓國、歐美、新加坡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僅工筆牡丹的銷售就佔據全國市場份額的八成左右,年實現產業增加值2.8 億元,已成為當地繼煤炭、煤化工之後的第三大產業。巨野農民工筆畫在產業組織發展方面具有典型特點,是一種以繪畫形式獲得發展機遇的鄉村文化產業模式,吸引了國內外專家學者的關注。

一、合作社發展模式的形成

巨野農民工筆畫的發展可以追溯到20 世紀70 年代。當時巨野縣為出口創匯開辦了工藝美術廠,姚桂元及骨乾作者在廠裡專事出口彩蛋、屏風畫、褂扇、玻璃瓶畫等工藝美術品的製作。1982 年,巨野縣工藝美術廠解體,一批業務骨乾走向社會,為了生存,逐步開始了家庭作坊式發展的道路。姚桂元從工藝美術廠出來以後,研究宋畫工筆繪畫方法,並總結經驗,使新手更容易入行,實現了農民工筆畫的批量繪製。隨著訂單增加,集培訓、繪畫、銷售為一體的合作社(畫院)在政府扶持下建立起來,迅速擴大規模,畫院、裝裱室、銷售網點形成了系統的產銷渠道。與很多地方的農民畫不同的是,巨野農民工筆畫並不是農閑時的副業“補差”,而是作為繪畫農戶的主業,農耕是副業。當地人均一畝地左右,有些農戶會把土地租給別人耕種,投入大量時間繪製農民工筆畫。

巨野農民工筆畫形成了一種以合作社或畫院為主體的經營模式,在培訓、繪製程序、銷售網絡方面快捷、成熟,藝人入門快,繪畫程序簡潔,視覺效果豐富,在工筆畫的產、供、銷方面形成了相對完善的產業鏈。1996 年,當地成立了“巨野農民書畫研究會”。2000 年,文化部命名“中國巨野農民繪畫之鄉”。2009 年,巨野縣麒麟鎮洪廟村成立了山東省農業廳批準的“巨野農民繪畫專業合作社”,以“經銷—合作社(畫院)—農民畫師”的模式進行繪畫和銷售。全縣50 人以上的合作社(畫院)有6 個,書畫裝裱室多達60 家,在全國建立起70 多個銷售網點,與國內500 家畫廊、畫院建立起友好合作關係。

巨野農民工筆畫的繪畫題材起初分為牡丹和麒麟,後來逐漸發展出十八羅漢、山水、仕女、水滸人物等各種題材,主要根據客戶訂單的要求或者來樣加工。比如在徐鳳秋的畫院中,有的作者比較擅長畫動物,有的比較擅長畫植物,有的比較擅長畫人物,在繪製大幅作品時,會根據要求進行流水線作業,提高繪畫效率,保證繪畫水準。工藝美術廠時期,廠裡的訂單多為出口產品,為滿足國外訂單需求,主要在紙張、屏風等不同載體上複製宋代工筆繪畫,是一種勞動密集型的生產加工。如今,國內市場需求逐步提高,當地人們也會購買作品饋贈朋友或裝飾家庭,繪畫的題材、內容包括尺幅不斷變化。由於酒店等公共環境裝飾需要,作品的繪製尺幅逐漸增大,規格逐漸增多。

在畫院和作坊中有拷貝台、畫案,通常是根據定單或客戶要求,依據畫樣拷貝提煉出線稿,在線稿基礎上獨立設色。每個畫工的設色水準不一樣,這也是影響作品定價的因素之一。同一個底稿,染色水準不一樣,價格也就不同。巨野農民工筆畫的基本工藝與傳統工筆繪畫相同,設色方法比較傳統,採用中國傳統工筆繪畫的染高法,分層染色,因此雖然尺幅很大但色彩效果非常統一。

巨野農民工筆畫色調效果分為兩種:大紅大綠的重彩效果和素雅的墨色效果,以工筆畫形式繪製。據藝人們講,他們自己比較喜歡文人畫的墨色層次效果,一些年紀大的藝人喜歡臨習宋畫,認為那是真正的雅文化。前來訂貨的客戶多數喜歡重彩效果,大紅大綠的牡丹能迎合大眾喜好。在各種展覽或比賽中,藝人們會根據展覽主題需要進行創作,根據不同的定位來把握繪畫格調和手法。巨野農民工筆畫作者在產業發展基礎上,不斷研究技法,以期與人們的審美需求同步。

二、畫院式的培訓管理機制

畫院式的培訓管理機制是實現規範化管理和持續發展的基礎。根據畫工水準,巨野農民畫工筆畫作者分為三個層次:一類為專供商品畫的複製畫工,是量化生產人員,主要通過複製工筆畫完成作品“生產”,多由一年以上的學徒繪畫人員擔任,作品用於衝擊市場,鮮有個人藝術偏好。第二類是畫工較好的畫師,技術比較嫻熟,主要進行禮品繪製,這類作品要求精工細作,對畫工的審美要求較高,作品銷售價格也相對較高。第三類是從事農民工筆畫學習的專業創作人員,主要為參加學術研究和展覽進行創作研究,這類農民畫家的作品價格最高,複製的數量極少。

此外,其他一些大學生和希望學習工筆畫的藝人,也會參與到繪畫隊伍中來。巨野農民工筆畫分為流通品、禮品、藝術品三種形式,定價依照複製數量、創作程度和畫面的精細程度也有較大區別。巨野農民工筆畫院多數采取免費提供培訓教育及材料,包吃住的模式發展,只要是願意到這裡學習工筆畫的作者,都可以免費學習,因此在畫院中有許多從外地慕名而來學習的作者。

在畫院學習半年以上的學徒,其收入包括兩個部分:基本的生活補助和賣出作品的分成的總和。也就是說銷售的作品越多,收入就越多。每一個畫工收入從500 元到6000 元不等。畫工普遍對當前的收入表示滿意,對老師表示感激。在培訓機制方面,按照師徒學習的方法傳承,學好的作者出師後都能夠賣畫,並可以繼續帶自己的徒弟,因此這種培訓的網絡慢慢擴大開來。

大多數藝人比較對畫畫本身也非常有興趣,所以熱情比較高,悟性高的藝人有時候學習三個月時間就可以畫出令客戶滿意的作品。這種系統的組織和繪畫方法大大地縮短了藝人入行的時間周期。在魯西書畫院,結了婚的夫婦在畫院繼續畫畫,畫院提供兩間住房,並支付孩子的幼兒園費用,上下學專車接送,使藝人能夠全力投入繪畫。出師以後的學員,也可以回家畫畫,每月28 日把畫送到畫院,由畫院統一出售,並支付給作者費用。

魯西書畫院有固定學員70 人,在外固定骨乾人員70-80(含出師班和早班),其余畫院送畫的散戶有210 人,總計360 人。出師的學員被分配在兩個班裡,一個是出師班30 人,另一個是早班15 人。所謂早班,是在書畫院出師以後的學員,在照顧家庭、看孩子的同時,為增加收入繼續到畫院畫畫,他們隻畫到下午六點,所以叫做早班。

畫院人員的構成是一個動態的變化過程,從學習班到出師班有一年的,也有三年的,學習的進度不同;在出師班裡有1 年的、5 年的,還有15 年的,時間不等。畫院裡的日常組織管理工作由資歷較老的員工負責,比如逯雪偉及丈夫苗祥振在大師班負責管理工作,其弟弟逯光彬擅長畫走獸等較大難度的題材,弟妹叫黃貴貴,也在畫院工作,他們月收入都在5000 元上。

巨野農民畫的繪畫、經銷、研究的環節比較健全,形成了穩定的產業化鏈條。據書畫院統計,從魯西書畫院裡培訓過的學員以及學員帶出來的人員有3000 人。魯西書畫院現有360 人是相對固定發工資的人員。

三、穩定發展的繪畫隊伍

巨野農民工筆畫作者以女性為主要群體,年齡從15 歲到40 多歲不等。培訓一年後學成的職業方向通常分為留在畫院繼續畫畫、回自己家裡畫畫以及從事銷售三種情況。其中,回家繪畫的藝人,除了可以畫畫送到畫院銷售以外,大多數還在家裡開辦繪畫作坊,繼續接收學徒,規模少則四到五人,多則十幾人,形成學徒幫學徒、傳幫帶的結構,並繼續擴大。

在這種形式下,巨野農民工筆畫不斷吸引更多的人參與,作者隊伍逐年遞增。巨野農民工筆畫院不斷提升繪畫水準,廣泛參與展覽、博覽年會,擴大了知名度,形成了地方文化品牌。

巨野農民工筆畫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以菏澤牡丹之鄉的地域文化為基礎,形成了特定民間繪畫題材、樣式和產業鏈,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在巨野的諸多畫院中,很多藝人是全家總動員,畫工筆牡丹的家庭不在少數,繪畫帶來了穩定的經濟收入,這些一手耕地一手繪畫的民間藝人參與到“美麗鄉村”建設中來,事業如畫,生活如畫,促進了當地的鄉村文明建設。

薦號,下載藝術頭條

訂閱,入駐藝術號

歡迎各位藝術家、藝術機構、自媒體等

入駐藝術號

注冊基本步驟如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