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70年人均存款從1.5元到5萬元,恩格爾系數達“富裕水準”

新中國成立初期,人均存款年底餘額為1.5元、居民存款年底餘額8.6億元。70年後,作為“民富”重要指標的住戶存款突破70兆元。

回顧70年來,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288倍,代表富裕程度的恩格爾系數下降近40個百分點,城鄉居民人均存款實現從1到萬的指數式增長。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蘇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居民收入增長是消費結構改善的根本因素。隨著收入的增長,人們對於“奢侈品”需求增加的比例大於收入增長比例,就形成消費升級。

居民儲蓄和可支配收入高速增長

新中國成立之初,居民收入和消費水準很低。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956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為98元,人均消費支出僅為88元。由於人口增長快,積累和消費關係不合理等原因,1978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僅為171元,人均消費支出為151元。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帶動城鄉居民收入水準不斷提升。2018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8228元,比1978年實際增長24.3倍。

蘇劍表示,簡單而言,居民可支配收入主要由居民儲蓄和居民消費兩部分組成。70年來,居民儲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一樣,都保持著高速增長。

1952年,全國城鄉居民儲蓄存款年底餘額只有8.6億元,人均儲蓄存款1.5元;1978年,儲蓄存款餘額也只有210.6億元,人均21.9元。改革開放之後,居民存款開始快速增長,1984年儲蓄存款首次突破1000億,達到1214.7億元,人均存款也首次破百,達到117元。

1992年儲蓄存款餘額再破1兆元,達到11757.3億,人均為1003.2元。此後,儲蓄存款餘額以每年1兆元的速度增長,2003年突破10兆元之後,2008年就突破了20兆元,人均過萬元。

國家統計局以“城鄉居民人民幣儲蓄存款年底餘額”為口徑公布的最新一次儲蓄存款餘額是2014年,達485261.30億元。

與居民存款數據相近的為“住戶存款”。國家統計局會再年度統計公報中,公布該數據。

住戶存款是指銀行業金融機構通過信用方式吸收的居民儲蓄存款及通過其他方式吸收的由住戶部門(由住戶和為其服務的非營利機構組成的部門)支配的存款。住戶存款的口徑略大於城鄉居民人民幣儲蓄存款年底餘額。

2018年住戶存款為72.4兆元,同比增長11.1%。如按照14億人口簡單測算,人均儲蓄存款超過5萬元。

恩格爾系數下降近40個百分點

就在30多年前,“萬元戶”還曾是劃定富人的標準,如今可以說,這個詞已經成為歷史。

在居民收入水準穩步提高以及消費觀念轉變的帶動下,居民消費從注重量的滿足轉向追求質的提升,消費結構不斷調整。這一調整首要表現是,吃、穿等基本生活類商品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明顯降低。

恩格爾系數是衡量一個國家富裕程度的標準之一。

聯合國糧農組織給出的估計是,個人或家庭恩格爾系數在19%及以下為最富裕;20%~29%為富裕水準;30%~39%為相對富裕水準;40%~49%為小康水準;在50%~59%之間為溫飽水準;60%以上為貧困水準。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居民恩格爾系數為28.4%,比1978年下降35.5個百分點,已經達到上述標準的富裕水準。全國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0.1%,比1957年下降35.6個百分點,也達到了相對富裕水準。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居民商品消費主要以滿足吃、穿等基本生活需求為主。1957到1978年20年間,恩格爾系數不降反增,從65.7%上升到67.7%。

改革開放之後,恩格爾系數不斷下降,1983年跌至59.4%,進入溫飽水準,2000年繼續下跌至49.1%,達到小康水準,2012年到39.3%,達到相對富裕水準。

2017年全國居民恩格爾系數為29.39%,這是中國恩格爾系數首次由“3字頭”時代邁入“2字頭”。2018年,恩格爾系數再創歷史新低為28.4%。

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認為,我國在恩格爾系數上達到了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或者說發達國家30%以下的水準。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張翼認為,中國的消費升級,一方面體現為食品消費在總消費中佔比下降;另外一方面也體現為食品消費中糧食消費佔比逐步下降。

70年間,吃、穿等基本生活類商品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明顯降低。2018年限額以上部門商品銷售類值中,糧油食品飲料煙酒、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商品佔比分別為14.5%和10.1%,分別比1952年食品、服裝類商品零售額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降低39.1和8.3個百分點。

社消總額年均增11.6%

張翼認為,消費升級過程,既是消費中糧食消費佔比逐漸下降的過程,也是消費者從以消費生活必需品為主轉型到消費耐用消費品和消費服務為主的過程。

只有消費者在居住、交通通信、醫療保健、教育文化娛樂方面消費佔比增加,才可以更好滿足生活需要。

新中國成立初期,農副產品以統購統銷為主,消費品實行調撥分配,大多憑證定量供應,市場處於緊張狀態。1978年以來,消費需求強勁,購銷活躍,消費總量持續擴大。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1952年的277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380987億元,增長1400倍,年均增長11.6%。

從城鄉來看,2018年我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325637億元,是1952年的2593倍,年均增長12.6%,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由1952年的45.4%提高至2018年的85.5%。2018年我國鄉村消費品零售額55350億元,是1952年的366倍,年均增長9.4%。

從商品類別看,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的消費品零售額佔全部零售額的比重明顯下降,反映消費升級的耐用品類消費品佔比提升。

2018年汽車類商品零售額為4.2兆元,比1998年增長超過150倍,近20年來年均增長速度近30%。2018年末我國城鎮居民平均每百戶電視機、洗衣機和電冰箱擁有量分別為121.3台、97.7台和100.9台,而1981年僅分別為0.6台、6.3台和0.2台。

蘇劍表示,“奢侈品”是相對個人收入而言,不同人定義不同,但隨著收入的增加,大家對“奢侈品”的需求增加比例會大於收入增加比例。

與此同時,國內消費對經濟增長拉動作用不斷強化。2018年,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6.2%,比1952年和1978年明顯提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