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安達保險卷土重來 華泰保險話事權易主業績仍承壓

安達保險此次通過母集團和子公司合計取得華泰保險26.1772%股權,這意味著安達系擁有了一票否決權。而這家一度創下股東數量之最的中資保險集團,也將變為首家合資性質保險集團

《投資時報》研究員 宋希

122年之後,那個號稱全球最大財產險和責任險的上市公司,終於再次在中國市場拿到了“第一”。而支付的對價,則遠小於其2015年涉資283億美元對美國丘博保險的天價並購案。

3月,銀保監會官網發布了華泰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泰保險)股權變更的批複,同意深圳市億鑫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億鑫投資)及悅達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悅達投資),將其分別持有的華泰保險4.9%、1.2%股權轉讓給集團總部位於瑞士蘇黎世的安達集團(CB.N)旗下安達百慕大保險公司(下稱安達百慕大)。

據了解,轉讓後安達百慕大將持有華泰保險2.48億股股份,佔總股本的6.1772%,而億鑫投資、悅達投資則不再持有後者股份。值得關注的是,若加上安達集團此前通過包括安達北美洲保險控股公司(下稱安達北美保險)在內三家子公司持有的20%股權,誕生迄今已有227年歷史的安達系對華泰保險的持股比例共計26.1772%。

由此,成立於1996年的華泰保險的性質將從中資變為合資,即國內首家中外合資的保險集團。別忘了,基於標的公司手中所擁有的壽險、產險等含金量十足的金融牌照,此前法國安盛通過46億人民幣完成對安盛天平財險公司百分百控股的舉動仍不能與之媲美。

安達集團子公司輪番出擊

2017年,當安達保險慶祝自身進入中國120年時,甚至選用來自東方古陶器和青銅器上的傳統紋樣回紋圖案當做主題活動標識,以昭顯“富貴不斷頭”的寓意。也正是自當年起,安達系便運用多種手段幾次三番增加對華泰保險旗下華泰人壽的持股數量。

想要真正實現中國老話所說的“吉利永長”,自然就需掌握足夠分量的近衛軍。先是在2017年11月16日,據華泰人壽官網披露,其向大股東華泰保險和安達北美保險定增5億股,每股定價1元,募集資金共計5億元。2018年2月2日,原保監會批複了該次增資事宜。

2019年1月,華泰人壽又在中保協官網連續公布了兩份增資文件。文件顯示,華泰人壽擬向華泰保險和二股東安達北美保險分別定向增發3.2億股和0.8億股股份,每股標價1元,募集資金共計4億元。

與此同時,股東們也在蠢蠢欲動。

2018年6月,億鑫投資將其持有的華泰保險19842.6萬股股份(佔總股本的4.9339%)在深圳聯合產權交易所掛牌,該標的對應評估值為人民幣12億元,掛牌價格為人民幣18億元,並最終以此價格成交。而此次交易的接盤方,恰是安達保險集團旗下公司。

之後,持股時間已達22年的江蘇悅達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悅達投資,600805.SH)也發布公告稱,擬將持有的華泰保險集團5000萬股股份(佔總股本的1.2433%)轉讓給安達百慕大,轉讓價格為4.475億元。據悉,悅達投資通過此次轉讓將獲得3.4億元的投資收益。

如今隨著安達百慕大的籌碼到手,也預示著在這場控股權爭奪戰中安達系最終勝出。據悉,目前華泰保險持股比例5%以上的股東名單中“安達系”公司數量上升至三家,除母集團外另兩家分別為安達天平再保險有限公司(下稱安達天平)和安達北美保險。

華泰股權頻繁被轉讓

股權過於分散且多元,對於一家集團化的保險公司來說或許並非好事。在各方資本勢力競相角逐之時,華泰保險股權被頻繁掛牌轉讓也就順理成章了。

2018年6月15日,中保協官網發布公告,當代金控將其持有的1.97億股(佔比4.9043%)華泰保險轉讓給北京朗淨天環境工程谘詢有限公司。

同年8月24日,中國國旅貿易有限責任公司將持有的華泰保險660萬股股權轉讓給浙江福士達集團有限公司,用於抵償債務。

9月28日,中石化系轉讓華泰保險近7%股權事宜獲中國銀保監會批複。其中,人福醫藥集團股份公司(600079.SH)受讓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持有的華泰保險2.5247%股權,天風天睿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則受讓中國石化財務有限責任公司轉讓的4.45%華泰保險股權。而人福醫藥、天風天睿投資均為當代金控旗下企業。

2018年12月12日,中國一拖集團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2200萬股華泰保險股權,對應掛牌價為1.969億元。據悉,此次股權掛牌轉讓也是中國一拖擬一次性出清其所持華泰保險股份。

時至2019年1月2日,國泰君安證券(601211.SH)下設創新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國泰君安創投)亦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所持有的華泰保險股份,此次轉讓涉及1870萬股股份,報價1.42億元,佔總股本的0.465%。對於此次轉讓,國泰君安創投要求一次性付款,並且要求受讓方同意本次產權轉讓涉及的標的企業債權債務由轉讓後的標的企業繼續承繼,並要求在確認意向受讓方資格後,3個工作日內後者需交納4260萬元保證金。

加上億鑫投資和悅達投資,僅2018年6月至今,華泰保險股份已連續被交易八次。

變革之下公司治理堪憂

華泰保險集團旗下擁有產險、壽險、資管、基金等多張牌照,而這也間接造就了外部資本對它的青睞。

事實上,華泰保險創下了國內保險機構股東最多的記錄——持股比例超過5%的股東最多時共計9家。目前,在其十大股東當中,持股達到5%以上的企業仍有8家。不過據此前產權交易資料顯示,曾經在其十大股東名單中分量吃重的雲南紅塔集團、華潤深國投、兗礦集團等,如今均已全部退出。

2018年6月,華泰保險集團董事長兼CEO王梓木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為了公司穩定,我們當然不希望變動,股權頻繁變動給人感覺好像股東總是在賣股權。但股權變動是股東的權利,公司能配合都會全力配合,希望股東對公司發展有信心。”

但是,從現有數據所披露的經營情況來看,2018年上半年華泰保險實現保險業務收入71.14億元,和2017年同期的127.37億元相比下滑44.15%;實現淨利潤5.42億元,和上年同期的7.5億元相比下滑了27.73%。

顯然,當外資股東取得話語權後,也將面臨不小的業績挑戰。而更值得推敲之處在於,作為勝者的安達保險,未來又將如何面對其已有的全資財險公司——安達財險。這,也是業內普遍關注的焦點。

按照《保險公司股權管理辦法》要求,投資人及其關聯方、一致行動人只能成為一家經營同類業務的保險公司的控制類股東,成為保險公司控制類和戰略類股東的家數合計不得超過兩家。這也意味著,同一資本不能同時控股兩家相同性質的保險公司,而最多“一參一控”。

對此,有市場人士給出的結論是“安達系的最終目的或是華泰人壽,而不是華泰財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