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8個原因讓血糖忽高忽低 10種不起眼的食物都是控糖高手

播放GIF

秋意未濃,趙阿姨決定趁著這個時候出去遊玩一番。雖然患有2 型糖尿病,但由於一直服用降糖葯,趙阿姨對自己的身體很有信心。但是旅遊剛開始3天,趙阿姨就出現了腹痛、噁心、嘔吐、頭暈、心慌、手抖等情況,用血糖儀一測,發現血糖數值波動幅度特別大,像坐了「過山車」一樣「上躥下跳」,一日內血糖變動幅度達14.2毫摩爾/升。趙阿姨只好中斷了旅遊,來醫院治療。

血糖波動是指血糖水準在其高峰和谷底之間變化的不穩定狀態。正常人在生理狀態下血糖也有一定波動,但通過自身神經內分泌調節系統,一天內的波動幅度小於2~3毫摩爾/升。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內分泌科主治醫師張曉珂表示,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血糖波動帶來的危害,往往比單純高血糖更嚴重。這是因為血糖波動會損傷胰島細胞,使自身反饋調節能力進一步喪失,血糖愈加難以管控。此外,它還會誘發或加重各種糖尿病併發症。

8大原因引發血糖波動

1.日常飲食習慣打亂。

糖尿病患者一日三餐定時定量,逐漸形成習慣,但外出旅遊、商業活動、親友聚會時,難免會出現飲食不規律的情況,導致血糖波動。此外,大量或空腹飲酒也會導致酒精性低血糖。

2.不適當的運動。

規律、適當的運動能有效促進肌甘糖的分解,提高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從而降低血糖。飲食過量、運動不足,血糖必然上升;過度或高強度的運動則會導致低血糖。

3.生活作息不規律。

熬夜加班、睡眠不佳,會引起反跳性高血糖;而長期生活不規律、疲憊不堪,會出現低血糖情況。

4.情志不調。

大喜大悲、情緒大起大落引起交感神經興奮,促進甘糖分解和糖異生,會導致血糖升高;精神抑鬱、萎靡不振則會導致血糖降低或降低後升高。

5.應激性的血糖升高。

急性感染、創傷、腦血管意外、燒傷等應激因素會導致血糖升高。

6.女糖尿病患者的特殊性。

由於女性的生理特點,月經、妊娠等都會影響血糖控制;女性尿路短,易發生尿路感染,可導致血糖頑固升高;更年期女性雌激素水準下降、交感神經興奮,也會使血糖波動明顯,難以控制。

7.用藥不合理。

糖尿病患者應遵從醫生處方,按時服藥或打胰島素,不可私自減少藥量,否則會導致血糖急速升高;擅自增加藥量、服藥頻次會導致血糖過度降低。

8.其他藥物的不良反應。

糖皮質激素(強的松、氟美松等)、避孕藥、抗結核葯、利尿葯、腎上腺素可以導致血糖升高;而水楊酸類葯(阿司匹林)、磺胺類葯、對乙醯氨基酚、四環素均可導致低血糖。

控糖十大超級食物

1.核桃。

核桃富含膳食纖維、蛋白質和健康脂肪,可替代薯片等高糖零食。核桃中的脂肪酸可提高「好」膽固醇,降低「壞」膽固醇水準,從而降低糖友的心臟病發生風險。除了直接食用,還可以把核桃敲碎,添加到優酪乳中或做成核桃沙拉。

2.鱷梨。

鱷梨又名牛油果,富含膳食纖維、健康脂肪和維生素,是目前發現的唯一含健康脂肪的水果,含有大約20種不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尤其富含鉀,維生素C、E、K,葉黃素和β-胡蘿蔔素。吃鱷梨有助增加飽腹感,減緩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保持血糖穩定;降低血壓和膽固醇水準,減輕體重,增加胰島素敏感性,降低糖尿病風險。

3.全麥麵包。

作為一種全穀物健康麵包,全麥麵包中加工原料少,富含B族維生素、膳食纖維、葉酸和維生素C,有益血糖控制。

4.南瓜籽。

南瓜籽富含鎂,可參與能量代謝的多個過程。研究發現,鎂缺乏與胰島素抵抗有關,可引發糖尿病。鎂攝入量每增加100毫克/天,2型糖尿病的患病風險下降約15%。兩湯匙南瓜籽含約74毫克鎂,建議糖友每天吃8湯匙的量。

5.草莓。

草莓富含維生素和多酚類化合物。研究發現,多吃草莓等漿果有助減少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發生。另外,草莓熱量低,不易增加體重,建議將草莓、菠菜和核桃混在一起做成沙拉食用。

6.藍莓。

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者調查發現,每周吃兩次以上藍莓的人與不吃藍莓的人相比,2型糖尿病風險可降低23%。這可能與藍莓中富含一種名為類黃酮的抗氧化劑有關。

7.生薑。

生薑是抗炎、抗氧化的首選植物性食品。研究表明,生薑可降低2型糖友的空腹血糖水準。

8.菠菜。

菠菜富含鉀和抗氧化劑。研究發現,低鉀攝入與糖尿病及其併發症風險增高有關。菠菜的部門體積含鉀量超過香蕉,是降低糖尿病風險的有益食品。

9.肉桂。

肉桂是家中必不可少的調味品之一,研究表明,它有助降低血糖水準。

10.蕃茄。

與其他非澱粉類水果一樣,蕃茄的升糖指數較低,有助血糖平穩。此外,研究顯示,平均每天吃1.5個中等大小的蕃茄可降低血壓,還可能有助降低2型糖友的心血管風險。

點擊關注加入我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