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住在鍾粹宮的慈安太后為何蹊蹺而亡

慈安太后,孝貞顯皇后,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廣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穆揚阿之女。鹹豐二年(1852)二月被選秀入宮,四月二十七日進內詔封貞嬪;五月詔晉貞貴妃;六月已擬為皇后,其嬪妃冊封典禮均未舉行;十月立為皇后,時年十六。她生前沒有子嗣,但卻依靠丈夫鹹豐皇帝的信任和寵愛,由嬪連升四級成為皇后,僅用了六個月的時間,堪稱清代晉封速度最快的皇后。

由於第二次鴉片戰爭處置不當,鹹豐皇帝被迫跑到承德避暑山莊,最後死在北京故宮之外。在繼承人問題上,鹹豐帝的遺囑留下了很大的政治隱患。他一方面考慮到皇后無子,貴妃幼子繼承大統,將會出現皇后與母后專政間的矛盾,他設想出一個八大臣讚襄、兩宮皇太后各執一印(皇后用“禦賞”印、那拉氏代載淳用“同道堂”印)的政治體制,以求達到互相牽製的效果,這是鹹豐帝死前的精心安排。誰曾想到,他將六弟奕訢排除在體制之外,使之不能參與朝政,這就開啟了政局不穩的先兆。

鹹豐帝死後,肅順等讚襄王大臣深知身為皇子生母的西宮那拉氏潛在的政治危險,就采取了“抑西揚東”的策略,從禮儀封號上先後為東宮、西宮封號,以示嫡、庶之別,通過對西宮的貶抑,以圖分化兩宮皇太后。

迫於情勢,西宮慈禧太后不僅主動拉攏東宮慈安太后,還聯合此時在京師與英法聯軍談和的恭親王奕訢,內外聯手,最後除掉了肅順等八大臣,不僅使雙方生命得以保全,而且政治生命也得以延續。同治初年,奕訢以議政王名分主持朝政,實握相權。慈禧太后實握帝權,把持朝政,出現了帝、相、後並存的政體,這種以太后之尊聽政的慈禧、慈安兩太后、年少軟弱的載淳帝、主持日常工作的奕訢等王大臣之間構建的三角政治格局,既有臨時穩定的因素,從長遠看又使清廷最高層具有一種不穩定的因素。

傳說光緒七年的一天,慈安到慈禧宮裡對慈禧說,先皇臨死之前曾留下一道手諭,我對任何人都沒有說,現在你可以看一看了。慈禧一看驚出一身冷汗。手諭中寫著,在慈禧違製的時候,慈安可以動用手諭將她誅殺。慈安接著說,這麽多年過去了,現在這道手諭也不需要了,說罷,當著慈禧的面將手諭燒掉。慈禧當然表現得感激涕零,過了幾天,她派人到鍾粹宮給慈安送點心,很快就傳出慈安暴崩的消息。

慈安之死不無蹊蹺,因為前一天她還在垂簾聽政,精神很好。另外,既然是因病而亡,就該留有太醫診病的醫案,但事後這些都沒有找到。還有一件不合常理的事,婦人死後,通常要等娘家來人看過,同意之後才能入殮,但是等慈安的家人趕到時,她已經入殮了。

因此有人懷疑,慈安是吃了慈禧送的點心被毒死的。但因為沒有證據,慈安之死也就只能成為歷史上著名的一個懸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