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佳作賞析丨看山看海看霞浦

看山看海看霞浦

中國攝影報(霞浦)專題攝影講習所

作品選登

霞浦,是如詩如畫的名字,這裡有著中國最美的灘塗。“她”靜靜地躺在閩東漫長曲折的海岸線上,霞光鋪滿整個海岸。

霞浦是攝影的“天堂”,也是攝影人成長成熟的搖之一。多年來,拍自霞浦的作品遍布國內外眾多攝影活動,霞浦作為攝影旅遊目的地所造就的經濟文化現象也成為業界熱議的焦點。霞浦以攝影旅遊作為突破口,針對攝影人打造旅遊資源,培訓攝影專業導遊、導攝、模特等,在國內眾多攝影旅遊目的地中具有獨創性和代表性。來到霞浦,濃厚的攝影氛圍和成熟的攝影服務讓每個親身體驗者都有所感觸。

8月2日至5日,300餘名學員齊聚福建省霞浦縣,在“中國攝影地之‘我心中的那片海’第六屆‘海洋杯’霞浦全國攝影大展”啟動之際,共同參加由本報與福建省攝影家協會、霞浦縣旅遊局推出的中國攝影報(霞浦)攝影專題講習所活動。經過4天豐富的學習實踐,主題明確的拍攝,針對性強的課程,導師的透徹剖析和作品點評讓學員們交口稱讚。內容豐富的采風活動讓學員們領略到了霞浦的灘塗魅力。

本次講習所邀請了在自然地理方面有所精研與建樹的攝影家、中國攝影金像獎獲得者、中國攝影家協會“德藝雙馨”優秀會員翟東風,攝影家、評論家、長年致力於攝影多元價值和“行業攝影”研究的攝影家、評論家沈珂,81影堂創始人、TOP20·2013中國當代攝影新銳展入展攝影師、2015“伯奇杯”中國創意攝影展“十佳創意攝影師”歐陽世忠擔任導師。

翟東風通過《風光攝影淺談》的主題分享,分別介紹風光題材拍攝的預判、等待與臨場應變,如何利用和控制光線,常用的濾色鏡,色溫在風光拍攝中的角色轉換,夜間攝影的最佳時機與曝光等話題,以自己拍攝的作品為例,分享了自己在拍攝自然風光時的快樂感受。沈珂通過攝影專題個案分析,分享了近年來組織、舉辦攝影工作坊的經驗及特色的教學互動方式。歐陽世忠結合自身拍攝經驗,分享了自己在攝影創作中使用繪畫、書法以及其他藝術門類與攝影的創作結合,從解讀照片內涵方面分享了自己在各類活動中獲得榮譽的經驗。特想·光影機構還向廣大學員分享了專業影像輸出等內容。

4天的學習和采風,學員們收獲滿滿。福建省攝影家協會特舉辦“我心中的那片海”攝影擂台活動,共征集到講習所學員在講習所活動期間所拍攝的霞浦碧海藍天、綠色家園作品1200余幅(組)。最終51幅(組)作品入選,入選學員獲得了由福建省攝影家協會頒發的榮譽證書,同時獲得由特想·光影、百諾影像提供的商品支持。

來自全國各地的講習所學員在活動期間與導師頻頻互動,提出了自己在風景拍攝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困惑並得到導師的分析與答疑。本次講習所為有志於提升風景攝影水準的愛好者,提供了交流互動、研討提升的平台。

為進一步推廣和宣傳霞浦美麗的自然景觀、和諧的風土人情、厚重的歷史文化以及優質的旅遊資源,集納更多攝影佳作進行宣傳,中國攝影報特聯合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霞浦縣人民政府共同舉辦“中國攝影地之‘我心中的那片海’第六屆‘海洋杯’霞浦全國攝影大展”。熱誠歡迎廣大攝影人積極參與,踴躍投稿。[征稿啟事見本報2018年7月31日7版或登陸詮攝匯網“參展”專區(dz.cppfoto.com)]

優秀作品點評與鑒賞

劍氣縱橫 陳勝超(浙江省溫州市 )攝

點評:晨光中,楊家溪古榕樹下的舞劍女,表現出健康美麗的鄉村主題。紅色服裝與綠樹形成鮮明對比,給人以花紅柳綠的印象。

深山人家 潘佳琪(福建省福州市)攝

點評:當農耕的記憶成為了影像的主題,所有的目光都在感受孺子牛的默默無聞。楊家溪的景觀確實是靠山吃山的典範,水墨畫的影調效果充滿詩意。

討小海 卓長濱(福建省霞浦縣)攝

點評:看似隨意的構圖卻讓我們感受到海的博大。討海的人們專注的神情與大海毫無保留的饋贈形成鮮明對比。細細品讀,海邊的生活勞動其實就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蠣杆漁影 陳連娜(福建省霞浦縣)攝

點評:海的蔚藍與山體的綠色倒影融為一體,小船穿梭在蠣竿中。這是一幅青山碧水的畫卷,光影曼妙、構圖虛實有度。

阿婆走水 蘇旭文(福建省霞浦縣)攝

點評:祈求平安、保佑風調雨順始終是人們最樸素的期望。走水既是懷古,更是展望。傳統民俗總能凝聚人心,彰顯文化的力量。

盼歸 王磊(安徽省蕪湖市)攝

點評:日落時分的場景凸顯出神秘的氛圍,矗立海邊遠眺大海既有遠航的期待也有盼歸的心情。畫面下方人物與海中飄搖的船隻遙相呼應,形成對比。

修補漁具 蔡岩付(浙江省瑞安市)攝

點評:以海為生與海相伴的漁民,與漁船漁具風雨同舟,作品通過修補漁具的畫面傳遞了濃濃的海岸風情,冷暖色調的對比吸引了觀者的眼球。

北兜的礁與水(選一) 嶽國明(浙江省溫嶺市)攝

點評:大海的喧囂歸於平靜,攝影師用慢門把礁石與海水定格。表達了海的永恆,也呈現了海平面的和諧,但畫面缺乏“中心”點。

心中的海 陳豐寧(福建省三明市)攝

點評:自然造物,大海作畫,尋尋覓覓的腳步成為了鏡頭中的畫龍點睛之筆。人物的形態、水中的倒影,使得畫面的平靜動了起來。

大海脈絡 蔡瑞雲(福建省漳平市)攝

點評:航拍視角把霞浦沙江地形地貌的大地脈絡表現得淋漓盡致,血脈一般的河道、方方正正的鹽田凸顯了大地脈絡的畫意之美。

不一樣的霞浦 唐世家(福建省廈門市)攝

點評:航拍讓家家戶戶的屋頂和老厝裡的生活有了上帝的視角,屋裡的人家雖然以海為生,但如今也有了避風的港灣。古樸的建築,散落房前屋後的漁具強烈地表達了漁家人生活的點點滴滴。

耕海 陳明山(福建省三明市)攝

點評:這是一張以構圖取勝的作品,作者通過俯拍灘塗勞作,把耕海的主題巧妙地表達出來。相向移動的勞動者,像音符一樣呈現在畫面對角線上,極具視覺衝擊力。

霞浦百年油坊(選一)馬朝武(福建省霞浦縣)攝

點評:古老的油坊漸行漸遠,略顯沉重的畫面在訴說往昔的故事。百姓的生活日新月異,古老的工藝也將成為歷史,畫面虛實之間定格了一段歷史的訴說。

歸 陳守祝(福建省泉州市)攝

點評:霞浦半月裡的佘族風情通過剪影的勾勒帶來無限的想象太空,榕樹下竹林間匆匆的身影難掩回家的喜悅心情,人物輕快腳步的抓取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根的啟蒙 李東平(江蘇省淮安市)攝

點評:潮起潮落的海水造就甲骨文般的場景,人物影子的點綴更是以點帶面傳遞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主題。

人生恬淡 蔣坤周(福建省福州市)攝

點評:酸甜苦辣、柴米油鹽,傳統魚露加工的畫面讓我們感受生活的恬淡。大膽的高調後期製作讓作品與眾不同。醬缸顏色反向處理更突出人物主體,同時凸顯圓形線條之美。

小村現代超市(選一)吳墅(浙江省平陽縣)攝

點評:雖然沒有琳琅滿目的感覺,但我們同樣看到小村超市的應有盡有,豐富的商品、符合情境的人物,讓我們感受到當下鄉村生活的自給自足,也看到了“二胎時代”的元素。

綠色家園 牟惠琴(浙江省寧波市)攝

點評:標誌性的建築、夜幕下的百姓生活,有光有影讓海濱攝影天堂的霞浦有了都市化的影像印跡。

孤舟劍影 張和生(江蘇省淮安市)攝

點評:風吹過來,鼓滿的風帆烘托勞動之美。如果多些光影的烘托,多些動感的瞬間,整個畫面會顯得更加生動活潑。

畫中行 楊笑敏(浙江省蒼南縣)攝

點評:點線面的自由發揮使得畫面無拘無束,行進的船隻點亮了畫面,讓畫面富於動感。感歎大自然奇妙的同時也感受到人造景觀的惟妙惟肖。

圖文編輯自《中國攝影報》·2018年·第66期·16版,文:李一森 點評:邱太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