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今日處暑,切記三不做,保你平安,健康順遂

處暑,在每年公曆的8月23日左右。史書記載:「鬥指戊為處暑,暑將退,伏而潛處,故名也。」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這時的三伏氣象已過或接近尾聲,所以稱「暑氣至此而止矣」。

全國各地都有「處暑寒來」的諺語,說明夏天的暑氣逐漸消退,但氣象還未出現真正意義上的秋涼,此時晴天下午不亞於暑夏之季。俗語有「秋老虎、毒老虎」的說法,就是提醒人們,秋天還會有熱氣象的時候,也可將此視為夏天的迴光返照。

諺雲:處暑十八盆,謂沐浴十八日也。意思是處暑後還要經歷18天的流汗日。處暑以後的氣象才是真正轉入秋季了。

處暑切記三不做

1、避免過早起床

播放GIF

處暑時節,氣象逐漸轉涼,人體內的陽氣也隨著自然界中陽氣的收斂而有所下降。要使體內的陰陽之氣達到平衡,以更好適應氣象的變化,就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因為睡眠有很好的保健養生作用。最好比平常多睡一個小時,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秋乏」。

2、避免吃薑

處暑後的燥氣最易傷人肺,而肺是與大腸相表裡的,所以這種燥氣不僅傷損人的津液,而且常引起大便秘結,並可引起各種疾病,所以要少食辛辣刺激物和用油煎炸的食品。特別是生薑,食後容易上火,加重「秋燥」對人體的危害

3、避免躁亂

時至處暑,秋意越來越濃,大自然逐漸出現一片肅殺的景象,此時人們容易產生悲傷的情緒,不利於人體健康。因此,在精神調養上,處暑時節要注重收斂神氣,使神志安寧,使情緒安靜,切忌情緒大起大落。

精神內守是使人的思想保持在一種少思、少欲、淡泊寧靜狀態的養生方法。調神貴在一個「靜」字。「恬淡虛無」在傳統的精神調養方法中佔有主導地位,並且深受道教和佛教思想的影響。人有各種慾望是自然的,只是不可過度。所謂「恬淡」是針對心神的易「躁亂」而言。

處暑養生小貼士

1.多喝水去秋燥

播放GIF

想去秋燥必須養陰,而養陰的重點在於留住水分。除了多吃平潤的食物外,水分的攝取也不可少。建議早上起床後喝一杯溫水,可以讓整個消化系統甦醒過來;但是千萬不要喝冷水,低於室溫的水多喝反而有害健康。

2.養脾胃祛濕是關鍵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秋傷於濕、冬生咳嗽」。雖然處暑過後意味著秋天的開始,但氣溫上還沒真正進入秋天,桑拿天、雷雨氣象依然很多,氣象悶熱。

播放GIF

因此,處暑時節要特別注重消暑清熱、健脾祛濕、夜裡不要貪涼、不要多吃冷飲,以預防胃腸道疾病。比較適合吃健脾祛濕養胃的食物,可用蓮子淮山、百合等健脾胃的中藥煲湯煮粥;

淮山紅棗粥

食材:淮山藥一根、紅棗50g、珍珠米200g、冰糖50g

做法:準備以上食材;淮山藥切成小段;水開後放入珍珠米;再次水開後,放入淮山藥、紅棗、冰;待鍋裡的食物沸騰後,提起放入外鍋;放入外鍋後還在繼續沸騰;蓋好外鍋蓋,40分鐘後開個就可以吃了。

功效:淮山藥:山藥都是秋冬季最佳滋補食品,具有健脾益胃、補中益氣 、消渴生津 、助消化、 斂虛汗、滋腎益精、益肺止咳、降低血糖、延年益壽等功效。

紅棗:特點是維生素含量非常高,有「天然維生素丸」的美譽含有 滋陰補陽,補氣養血、提 高人體免疫力、美容、美白祛斑、延緩衰老、豐富富含鈣和鐵它們對防治骨質疏鬆 、產後貧血有重要作用。

也可以每日飲用健脾養胃祛濕茶飲。

蒲公英五方草茶

原料:蒲公英根0.7g、赤小豆1.7g、薏仁0.7g、淡竹葉0.2g、五方草0.1g、槐米0.1g、芡實0.3g、綠茶0.2g為一袋製成,每日1~2次。

蒲公英的主要功效為瀉火濕,可以改善濕熱所導致的噁心、舌苔發黃等問題,對濕熱引起的痘痘也有不錯的效果。現代人精神壓力大,心氣虛;飲食不節,運動量少,脾虛濕盛。既要去濕,又要補心,還要健脾胃,非薏米和赤小豆莫屬,赤小豆清熱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腫、通氣除煩。

淡竹葉一葯,始載於《本綱目》。淡竹葉的利尿作用較好,以滲濕泄熱見長。薏仁「 健脾益胃,補肺清熱、祛風勝濕。五方草能散血消腫,利腸滑眙,解毒通淋。槐米可涼血止血,清肝瀉火。

芡實能健脾祛濕、固腎止瀉。不發酵,多種成分幾乎都保留下來,祛濕效果最佳!槐米可清熱,涼血,堅腎水。

五者搭配在一起健脾祛濕效果更好。

3.通氣透風、早晚添衣

處暑時節、正值初秋,暑熱尚未褪盡,此時不宜過多過早地添加衣服,以自身感覺不過寒為準,以提高機體對低溫環境的適應能力。

4、輕鬆運動

播放GIF

不管哪個季節,堅持運動絕對是沒錯的。入秋之後鍛煉的好處在於,在逐漸降低溫度的環境中,經過一定時間的鍛煉,能促進身體的物質代謝,增加產熱,提高對低溫的適應力。

但對於不同的季節,運動的類型和強度也應該有所調整,秋季的運動可選擇快走、登山、打球等,對於老年人來說,運動要以「不累」為標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