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林帶阻滯PM2.5效率下午最高 建議人們下午前往鍛煉

近日,“森林對PM2.5等顆粒物的調控功能與技術研究項目”團隊指出,林帶對PM2.5的阻滯效率下午高於早上,建議人們在下午前往城市森林鍛煉。

城市森林

研究發現,不同樹種滯留PM2.5等顆粒物的能力有差異。多數針葉樹種的滯塵量高於闊葉樹種,滯塵能力較強的前10種為雪松、白皮松、油松、圓柏、側柏、紅松、欒樹、丁香、山桃、刺槐。北京林業大學教授余新曉指出,在北京地區混交林調控作用最強,其次為闊葉林、針葉林和灌木林,草地調控作用最低。北京市城六區所有植物年均總滯塵量為9789至117468噸,其中細顆粒物滯塵量為105至1260噸、粗顆粒物滯塵量為1227至14724噸、大顆粒物滯塵量為8457至101484噸。按照中國環境品質標準PM2.5達到二級標準為75微克/立方米,森林植被可以使北京每年達到二級品質的天數增加15天。

該項目基於森林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站,構建了相對完備的大氣顆粒物監測體系,包括10個定位監測站、兩個監測塔,建立了覆蓋首都圈的森林環境監測網絡。

為了厘清森林對PM2.5等顆粒物的調控作用,原國家林業局於2013年1月適時應急啟動了森林對PM2.5等顆粒物的調控功能與技術研究項目。該項目由北京林業大學負責。

另據蘭州大學馬建民教授團隊的研究,三北防護林在1999年至2010年間對PM2.5的調控作用為2850萬噸,對PM2.5的調控作用增加了30%,其中華北防護林對PM2.5的去除效率最高。(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