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北宋最具爭議的宰相:百姓認為是奸臣,如今卻評為千古名相

縱觀北宋一朝所有宰相中,可能沒有誰像王安石這樣備受爭議了。如果把王安石評價根據時間段來劃分,從宋朝到近代一直以貶低為主,尤其是宋朝人更是稱他是奸臣,但如今人們卻稱他是“千古名相”。

這裡面究竟有何深層次的原因,讓人們對王安石的評價天差地別?一切都要從熙寧變法(嚴謹稱法應該稱“王安石變法”)說起。改革向來都是你死我活的鬥爭,何況封建社會。仔細分析熙寧變法,並不是一種經濟發展的內在需要,它更像是一場應付危機的政治衝動。

北宋積貧積弱,財政虧空致使朝廷不斷加賦。除了正常的稅收外,還有種類繁雜的苛捐雜稅,給老百姓造成了極重的負擔。同時,北方外敵的不斷南下,給北宋政權雪上加霜,尤其是以范仲淹主導的“慶歷新政”失敗後,局勢越發危急。

熙寧變法主要內容是,青苗法、募役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稅法、均輸法等。這幾項規定本質都是希望能最大程度增加國家收入,其中青苗法、均輸法非常有遠見,朝廷乾預市場,通過一系列手段,加快貨幣流通,從而加快國家財富的積累,“民不加賦而國用足”。

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熙寧變法最大的問題在於理論和實際情況,出現嚴重脫節的局面。變法確實讓國庫迅速充盈,可到最後違背初衷,嚴重危害了老百姓的利益,受害最深的還是那些被迫以實物換貨幣的貧困老百姓,“與民爭利”。

對於這次變法,王安石本人的初衷沒有問題,但他的核心部下呂惠卿、曾布、章惇、呂嘉問、李定、鄧綰等人,人品就有問題,時人視為“小人”,結果王安石自然就被視為“奸相”。把老百姓坑得如此之慘,能得到老百姓高度評價?

王安石確實有遠大的理想,也深知變法“緩而圖之,則為大利;急而成之,則為大害”,卻還是在具體實施中操之過急,最終陷入到了欲速則不達的困境。因此,《宋史》對王安石的評價也頗低,“安石乃汲汲以財利兵革為先務,引用凶邪,排擯忠直,躁迫強戾,使天下之人,囂然喪其樂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於崇寧、宣和之際,而禍亂極矣。”

宋神宗在任免王安石為相時,也曾詢問司空兼侍中韓琦的意見。韓琦給予一針見血的評價,“安石為翰林學士則有余,處輔弼之地則不可。”可惜,宋神宗聽從,“此雖宋氏之不幸,亦安石之不幸也。”至於王安石在現今受到高度評價,跟他的文學作品有很大關係。

參考資料:《王安石變法》、《神宗實錄》、《宋史·王安石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