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郭寧教授:妙手仁心,俠骨柔情

對 2017 年之前的老王來說,從床邊走到衛生間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嚴重的冠心病導致他左主乾及前降支重度狹窄,迴旋支中度狹窄,支架植入無疑是最好的選擇。但是,老王卻遭遇了多家知名醫院的拒收。40 多年的血友病病史、高危出血狀態使得心臟介入醫生們望而卻步。

絕望之際,老王輾轉找到了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郭寧教授。讓他意想不到的是,這位娟秀的女醫生果斷拍板:我們做!

冠脈支架植入手術讓老王徹底擺脫了胸痛的折磨,也讓郭寧教授再次驚艷介入學界。

因為熱愛,所以投入

郭寧教授熱愛她的專業,談起來總是一臉自豪。她回憶起 2008 年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做訪問學者時,還完全是單方面學習,僅僅 11 年過去,中國介入醫生的整體水準有了質的飛躍,尤其是技術水準在國際上都首屈一指。她如數家珍地談起中國學者的創新成果,葛均波院士領銜的中國冠狀動脈慢性閉塞病變介入治療俱樂部(CTOCC)每年都有大批原創研究發表;韓雅玲院士的 BRIGHT 研究從介入相關藥物研究方面發出了中國聲音;陳紹良教授的系列 DK-CRUSH 研究成果已列入相關國際指南等等。

因為熱愛,所以投入。郭寧教授是行內聞名的「女漢子」。冬季冠心病高發季節,病區一天可以排 30 余台手術,連軸轉幾乎是家常便飯。「這是沒有辦法的事」,但作為女性領導,郭寧教授自有她細膩柔情的一面,「為了患者的安全,也為了我們能夠在高強度工作中長期保持一個好的工作狀態,能更好地、更長期地工作,夜間 12 點後盡量不安排手術」。可輪到她自己,卻經常「只能忍了」,有一次剛換上鉛衣,郭寧教授肩周炎犯了,卻還是堅持完成了操作。她說,「介入醫生都這樣,沒有一個身體不帶傷的,前輩們都是這樣過來的。」

正是因為這種不怕吃苦、勇於奉獻的精神,讓郭寧教授在病人中贏得了眾多「粉絲」。當我們問到她與病人溝通有什麼高招,她笑說,關鍵在於換位思考。但是,很多高難度以及高危手術,跟病人談話的結果經常是病人畏縮不前,怎麼破?郭寧教授答,告知風險的同時,也要樹立病人的信心,告訴他獲益,不能只顧著擔心病人出了併發症來找麻煩。比如老王這個病例,風險很大,我們把風險和獲益都跟病人坦誠相告,病人說,「郭主任你做吧,什麼結果我都接受」。郭寧教授深有感觸地說了兩遍,「我們的病人非常好,給了我很大的信心。」實際上,又何嘗不是她用自己高超的醫術和真誠的態度換來了病人的信任。

學習,思考,嘗試,創新

作為一名女性 PCI 術者,郭寧教授的成功有什麼獨到之秘?她說,要有紮實的根基,要學會全面管理病人,因為患者是一個整體;其次是要多學習,多閱讀文獻,從中汲取營養,輔助臨床決策。至於我們以為的「動手能力培養」,她反而微笑道「無他,唯手熟爾」。

她談到老王那個非常棘手的血友病合併冠心病病例。「這個病例其實並不複雜,但是為什麼之前很多醫院都不肯收?因為心臟科醫生不會管理血友病病人。」郭寧教授也沒有經驗,但是她不退縮,帶著團隊查文獻,查到了國外的血友病 PCI 的專家共識與個案報導,再結合病人的實際情況,多學科會診討論,做出了第一次 PCI 術前的優化管理方案:將Ⅷ因子活性在術前至少要提升至 50% 以上,甚至 80%;術中選擇使用比伐盧定進行抗凝治療。因為患者處於高危出血狀態,術中為減少出血機會選擇橈動脈作為穿刺路徑,盡一切可能降低因操作不當而發生出血的幾率。第二次 PCI 前,恰逢美國 TCT 會議發表的 EXCEL-QOL 研究,研究提示「左主乾病變治療,使用依維莫司洗脫支架的 PCI 手術,不僅臨床預後可與外科搭橋手術相媲美,患者術後的生活質量提升也與搭橋手術不相上下,甚至在 1 個月時優於外科手術。」有了循證證據做後盾,第二次 PCI 手術也順利進行。術後進行了抗血小板和強化降脂治療。

郭寧教授在一次學術會議上談到這個病例時,明確提出,老王這個病例的診療過程,也是一種創新,是臨床醫生的創新。之前我們都沒有看到過這樣的疑難病例,通過學習,我們攻克了難關,這就是創新。她認為,創新並非一定要高大上,對於臨床醫生來說,每一個哪怕很小的臨床診療工作的改進,只要能夠造福患者,都是創新。

郭寧教授說,對中國的介入醫生來講,現在是一個幸福的時代,我們可以第一時間獲得來自不同渠道的最新的知識,還有一大批倡導創新的前輩,為中青年醫生營造了好的創新氛圍,比如葛均波院士創立的中國心血管醫生創新俱樂部 (CCI),明確提出創新主體是醫生,強調從臨床需求出發,推動醫學創新成果的產出和轉化。其中,她特別提到了以為生命創新為使命的醫療科技公司波士頓科學的一些創新舉措,公司持續引進並研發創新產品來滿足本土市場醫患的需求,同時也在上海、北京等地創立創新中心和培訓學院,以助力搭建國際一流的醫療學術交流與學習的平台。這些舉措推進了臨床醫生、科研和企業的溝通和合作,最終造福患者。

開放的心態,善於發現的眼睛

郭寧教授所在的團隊是我國西北地區規模最大、實力最雄厚的心血管學科之一。團隊建設是她作為學術帶頭人的一件大事。郭寧教授對年輕醫生一貫傾囊相授,從不藏私。不僅如此,她善於發現他們的優點,培養他們的「絕活」。她提起一位被戲稱為「杠精」的小夥子,其實主要是小夥子腦子好使,轉得快,總有些不同他人的想法,郭寧教授充分鼓勵和引導他把這種杠勁用到鑽研和思考臨床問題上。老王第一次手術前的血友病相關資料就是這位「杠精」檢索到的。郭寧教授發現另外一位醫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非常強,刻意培養她這方面的能力,如今女醫生在撰寫臨床研究方案方面成了一把好手。她說,年輕人都很優秀,作為領導,要善於發現年輕人的特點,幫助他們發揮出自己的長處。

郭寧教授知無不言的開放心態也讓她在對外交流中贏得了友誼。她興緻勃勃地談起承擔的一帶一路周邊的國家短期和長期 fellow 培訓項目,尤其是剛剛結束的「最美心絲路——馬來西亞學術交流之旅」。三天的旅程,郭寧參觀了當地公立、半公半私和私立三種模式的醫院,進行了多台操作演示。她高超的技術贏得了馬來西亞同行對中國醫生水準的一致讚譽。在馬來西亞演示期間,她邊做邊講,讓國外同行印象深刻。當場就有醫生提出,希望今後可以和中國醫生長期合作。

與國外同行的交流也讓郭寧教授看到了差距。「有些特殊器械的引進還是太慢,比如在馬來西亞已經在應用的一些冠脈介入器械,我們還沒有見到過。更重要的一點是,我們在冠脈慢性閉塞方面雖然手術做得非常成功,但一級預防還遠遠不夠」。聞聽此言,我們感覺,她善於思考的腦子又在運轉,這位女漢子大概又要有什麼動作了吧。

孫思邈《大醫精誠》有言,醫道是「至精至微之事」,習醫之人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同時,醫者應「見彼苦惱,若己有之」,「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我們在郭寧教授身上,真真切切感受到大醫精誠的精髓。秉一雙妙手,懷一腔仁心,她上承老一輩醫生創新開拓、不畏艱辛的學風,下達嚴謹細緻、精益求精的理念,為我國冠脈介入領域培養了一支優秀的團隊。有了這樣的中堅力量,我國冠脈介入領域必能薪火相傳,走向更加輝煌的明天。

推薦閱讀

李學斌教授:心臟微創治療急先鋒 創新賦予生命新變革

^^^ 點擊閱讀 ^^^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