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美國大學招生官懺悔:我們也是人,也會選錯學生

每年錄取結果出來的時候,我們總忍不住有這樣的疑惑——為什麽招生官沒有錄取我?他是不是選錯了?他會不會後悔沒有錄取我?

答案或許能安慰你:他們確實會判斷失誤。

佐治亞理工招生主任:候補學生被其他大學錄取是我們的損失。

佐治亞理工學院官網的編輯休了產假...他們的招生主任Richard Clark在沒有編輯阻攔的情況下,抖落了不少waitlist背後的許多算不上秘密的秘密...

他在文章中坦承:waitlist的存在就是招生官不夠完美的結果。如果招生官足夠厲害,能夠預測所有收到offer的人都100%一定能入學,那麽waitlist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真是各有各的苦...

一個關鍵詞——Yield

要理解waitlist,就牽涉到一個關鍵詞——Yield。Yield是什麽?其實就是產出率,這是招生官視為規條的一個數據。簡單說Yield=最終入學新生人數/學校發出的offer數量。因為每個申請的學生可能拿到好多offer,但最後他只能去一所學校,那其他學校的offer就浪費了唄。給你一個大致的概念——美國所有大學的平均Yield只有33.6%。

Yield牽涉到誰的利益?因為Yield是很多排名考慮的因素之一,比如Yield直接關係到學校的排位。因此,Yield是檢測一個學校招生工作是否成功的一個重要指標。

在理想情況下,每個大學的Yield應該是100%,每個收到offer的學生都開開心心上學,平平安安畢業,就職高薪職位走上人生巔峰。

招生官坦言:然而現實是由於經濟原因、地理原因、學校名字的原因、排名的原因、女朋友的原因、擔心南方人不穿鞋的偏見等等原因,拿到offer的申請者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最終不會走進佐治亞理工。

風口浪尖的招生工作

一般來講,佐治亞理工在州內的Yield是63%,外州的Yield是24%,國際的Yield是35%。每個學校的招生官會根據歷年的數據來分析到底應該發多少offer,才可以找到恰好數量的學生。

學生招得太多或者太少都有問題。學生招得不夠當然是大問題,然而學生招太多的話,住宿、就餐、課堂都會受到影響。而一旦學校的任何一個方面受到影響,招生部門都會首當其衝會受到責難。因此,面對各方面的壓力,處在風口浪尖的招生官,就只能求助於waitlist這一招了。

最挫敗的電話

每所學校製作waitlist的方式不一樣,但是學校差不多都會向4~6位申請者提供1個waitlist的位置,到了5月1日大學要求交押金的截止日期之後,如果入學的學生人數不夠,招生官就要開始給waitlist上的學生打電話了。

當然到了這個時間點,大部分的學生已經接受了其他學校的offer, 交了押金、買了學校文化衫、見了學長學姐,甚至參加了新生見面會。因此招生官撥打電話的時候,面臨了不小的壓力。該招生官坦言自己也曾經被waitlist,而且後來學校打電話詢問是否願意入學的時候,很爽很刺激地拒絕了學校的招生官。

然而,現在輪到自己去打這些電話的時候,Richard Clark還是感受到了深深的挫敗感——“無論這個學生被哪所學校錄取了,都是我們的損失。”

弗吉尼亞大學招生官:我的確會判斷失誤

『是的,我的確會判斷失誤。』

『有時候,我拒絕了一些學生的申請,然後事後回來重新看他們的申請材料,我又不禁感歎:‘我那時到底在想些什麽!’』

Parke Muth老先生是一名資深的大學招生官,他曾在弗吉尼亞大學的國際學生招生辦公室服務近三十年,為學校招收的學生已經不計其數。如今回憶起自己的招生生涯,也會時不時為自己曾經拒絕某些學生而後悔。

任何一名招生官都會為拒絕或接受某個學生的決定找到理由。有時候,我覆核自己看過的申請材料,也會覺得自己對之前某篇文書過於挑剔,或者對某個學術項目、標化成績陷入過度的主觀判斷。

在申請季,招生官的工作負荷和壓力其實超乎想象,甚至趕超在金融行業裡沒日沒夜工作的那些人。但是重點是,拿到的報酬卻是有天壤之別。然而,我認識的每一位招生人員都在盡他們最大努力保證審核的標準前後一致、結果合理。儘管如此,我也不得不承認,我曾以為我做的正確無比的錄取決定其實並不那麽“正確”。

我會如此坦承我的錯誤,是因為我希望大家都可以認識到:招生官也只是不完美的人類中的一群人。但我相信,所有曾為自己某個決定後悔的招生官,當他們發現自己拒絕的學生最終在另一所學校獲得成功,都會感到前所未有的高興。畢竟我們選擇從事教育行業,也是為了可以幫助學生成長,沒有什麽能比聽到學生(特別是我曾拒絕錄取的學生)獲得成功更令我開心的事情了。

我曾接待過一對父女的來訪,當時我們已經決定錄取他的女兒,他也非常希望自己女兒可以選擇弗大。但這位姑娘卻還在猶豫,傾向於選擇另一所藝術設計類的學校。父親希望我可以幫助他說服他的女兒,然而在仔細聆聽過她對設計與時裝的強烈興趣之後,我最終建議她選擇藝術學校。事後,這名父親給我寫了一封用詞嚴厲的譴責信,但最終他還是答應讓女兒去了那所學校。整整10年過後,這名父親親自登門道歉,並將手裡一本著名時尚雜誌遞給了我,其中一篇文章所推薦的設計師正是他的女兒。

這個姑娘並不是特例。弗大還有一名學生,全家都是這所學校的校友,但她自己並不很適應這裡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在了解她的想法後,我幫助她轉學到另一所藝術學校。不久前,我聽說她去紐約辦了自己的首場時裝秀,瞬時成為許多行業雜誌和網站的專題報導人物。

這兩名學生,如果當時選擇的是弗大,或許就無法獲得今天的成功。因此,學生找到最合適自己的學校,才是招生官們最樂意看到的。

Parke Muth老先生只是眾多美國大學招生官中的一位,還有許許多多曾為此困擾、愧疚的招生官,希望公眾可以理解他們的工作和決定。

前普林斯頓大學與哥倫比亞大學招生官Erika Robinson

我常為無法給予學生錄取資格而感到愧疚,畢竟錄取名額總是有限的。

無論這些學生是否被我所在的大學錄取,我都非常樂於聽到他們的成功故事。學生們處理失望情緒的方式,標誌著他們的人格。而世界上有如此多美好的學校,孕育著不同人的美好的生活以及就業前景。因此每個學生都有適合他們的學校,我只希望與我有過接觸的任何一位學生都不要把自己的價值與招生官的決定直接掛鉤。

麻省理工學院資深招生官Marilee Jones

我肯定會為這些學生感到高興,因為我相信生活不是雜亂無章的。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參與了他們未來人生的一部分,在將他們眼前這道門關閉的同時,引導他們去尋找另一扇能夠幫助他們拓展未來的窗。

擁有5年以上經驗的博士項目招生官Alyson Colon

招生官需要在結合申請材料以及面試表現的基礎上做出決定,但這些僅僅只是對學生過去表現的一個總結,很多未被錄取的學生都可以在將來取得優異成績。僅因為當時的他們不符合我們項目的招生要求,不代表他們就一定不適合其他項目,或者不能夠從其他途徑獲得成功。

那些沒被錄取的學生沒有必要難過,也許命運給你安排了更好的出路,比如他們:

1. 湯姆.漢克斯(Tom Hanks)

他高中畢業後申請了三所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維拉諾瓦大學(Villanova University)、夏波學院(Chabot College)。阿甘兄選校跨度也太大,麻省理工估計也是申著玩的。最終他被Chabot社區大學戲劇專業錄取,這是一所位於舊金山灣區的兩年製社區大學,完成兩年學習後,他轉入了加州州立大學薩克拉門托分校,完成本科後兩年的學業。

2. 奧巴馬

奧巴馬總統當年是在加州一所文理學院--西方學院(Occidental College)就讀兩年後轉學到哥倫比亞大學讀本科,最後在哈佛法學院獲得法學博士學位。但其實奧巴馬當年的目標是另一所文理學院--Swarthmore College,這所文理學院全美排名前三,比西方學院排名靠前很多(西方學院排名四十多名),不過奧巴馬被這所學校拒絕了...

3. 斯皮爾伯格(Steven Spielberg)

世界著名導演--斯皮爾伯格當年申請大學時,因為GPA不高,被南加州大學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電影專業拒錄(這兩所大學的電影專業也是舉世聞名,但他們卻錯過了斯皮爾伯格)...

4. 艾薩克·阿西莫夫(Issac Ashimov):

喜歡科幻的朋友一定聽說過這位大神。阿西莫夫是美國著名科幻小說家、科普作家、文學評論家,美國科幻小說黃金時代的代表人物之一。曾獲代表科幻界最高榮譽的雨果獎和星雲終身成就大師獎。

但是,他申請哥倫比亞大學本科時卻被拒了。哥大面試者說的原因是他年齡太小(15歲),但真實原因是當年哥大對猶太裔招生名額已滿(阿西莫夫是俄裔猶太人,年幼時隨父母移民美國)...

5. 蒂娜·菲(Tina Fey)

喜歡美劇的同學肯定對這位女神不會陌生。Tina是美國劇作家、喜劇演員、製片人。她贏得過8次艾美獎,2次金球獎,以及5次美國演員工會獎,4次作家協會獎,簡直是獲獎專業戶。Tina因在《周六夜現場》和《我為喜劇狂》中的表現廣為人知。

但Tina當年申請普林斯頓大學被拒,她最後選擇了弗吉尼亞大學戲劇系,在這裡,她如魚得水,系統學習了劇本寫作和表演,獲得喜劇專業本科學位。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她2013年出演了一部《愛在招生部》(Admission)的電影,她飾演的角色是普林斯頓大學招生官。

所以,別讓拒信定義你的價值,定義你的人生。

聲明:本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及時聯繫小編刪除,我們會第一時間進行處理,謝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