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張燕生:美在失業率18年來最低時搞貿易戰 過河拆橋!

  美國單方面挑起貿易戰 對世界經濟貽害無窮

  【核心看點】 美國單方面挑起貿易戰貽害無窮,既有損中美兩國企業和人民的利益,也嚴重威脅著全球自由貿易和多邊體制,阻礙世界經濟復甦步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貿易戰損人害己,美國為了一己私利一意孤行,違背世界道義,最終必將陷入孤立境地。

  □ 張燕生(作者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美國單方面挑起貿易戰,違背了世界道義,最終必將陷入孤立境地。

  美國在全球挑起貿易戰的緣由

  分析看來,美國挑起貿易戰的主因是要建立基於美國公平貿易原則的多邊貿易體系。美國認為自己在現行貿易規則和秩序體系中遭受了不公平待遇。如,德國對美有巨額貿易順差,就是不公平;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中加拿大和墨西哥沒有承擔更多責任,就是不公平;1990年至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中國GDP佔世界GDP的比重上升而美國下降,就是不公平;等等。一句話,美國認為自己承擔了太多國際責任,受到太多不公平待遇,其他國家搭了美國的便車。美國要用所謂的公平貿易和對等開放原則糾正現有多邊貿易體系的“不公平”。

  美國挑起貿易戰的另一個原因,是要打造基於“美國優先”的全球利益格局。如,近日美歐發表聯合聲明,承諾要致力於消除關稅和貿易壁壘,避免當前一觸即發的貿易戰。其利益交換的背後,是美國威脅要對從歐盟進口的汽車加征20%關稅,這意味著德國三大汽車廠商將失去美國市場。作為妥協,德國三大汽車廠商提出了零關稅的方案。美國同意不向歐盟汽車加征關稅,歐盟則同意進口更多的美國大豆和天然氣。川普宣稱這是“自由和公平貿易的大日子”。然而,法國財長勒梅爾明確反對德國的方案,強調如果美國對汽車行業徵收關稅,歐盟應該給予“集體的、堅決的”回擊。

  堅決反對美國挑起貿易戰

  貿易逆差是假象,包括美國學者在內的多數專家不同意“美國貿易逆差是大問題”的觀點。

  首先,美國所謂的大國責任就是通過貿易逆差為世界經濟供給巨額美元,並從中謀利。中美貿易不平衡的實質,是我國用汗水生產商品廉價賣給美國,換回美國廉價負債憑證,美國還認為不公平要打貿易戰。但這個故事已經基本結束了,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美國挑起貿易戰將加快我國從代工貼牌向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自主行銷管道建設的轉型。

  其次,美國利用其金融霸權和美元特權動用全球金融和貨幣奶酪,最終造成美國國民低儲蓄率,這是美國貿易逆差的實質原因。自1990年以來,美國製造業增加值的相對比重持續下降,金融和建築、房地產業的相對比重持續上升,最終導致美國經濟和產業空心化。2002年至2008年,美國在相關技術領域的發明專利申請增長率大幅下降,很多優秀的工程技術人才都去了金融部門,最終陷入金融危機。對此,不少經濟學家多次建議,提高美國儲蓄率是減少貿易逆差的根本之舉。

  再次,全球化和IT革命造就了國際工序分工體系,全球對美順差大量轉移到我國,這其中就包括美國企業在華加工組裝產品返銷本土造成的順差。事實上,世界貿易統計如果不用居民概念,而是用增加值統計,中美貿易不平衡會減半。而如果用所有權統計,中美還有貿易逆差嗎?因此,減少中美貿易不平衡,美國必須提高儲蓄率和產業競爭力,必須創造重振製造業、讓全球供應鏈回歸美國的產業環境,必須接受順差從我國轉移到南亞和東南亞的現實。這個調整過程應當是自然的、市場驅動的結果,而不是貿易戰驅動的結果。美國作為市場經濟國家應遵循市場經濟規律,而不是選擇貿易戰轉嫁調整代價。

  再來看,美國挑起貿易戰選擇了失業率最低的年份。今年以來,美國失業率下降,5月份失業率降至3.8%,為18年來最低水準,而此時美國挑起了對華貿易戰,可以說是過河拆橋。過去這些年,我國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然而,美國對我國經濟的貢獻回報的卻是貿易戰。其目的是否要讓中國在未來十年繼續幫助美國擺脫加息、減稅、增加基礎設施投資而伴隨而來的貿易逆差上升、財政赤字上升、債務率上升的困境呢?其結果是否會再現當年日本付出長期停滯的代價、美國贏來IT革命和新經濟繁榮周期呢?

  美國挑起貿易戰,是為了強調“美國優先”,其代價是損害包括我國在內的全球共同利益。

  我國堅守的“道”,是推動全球貿易投資開放,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和發展,促進世界經濟再平衡。

  一是繼續推動全球開放。我們深信,“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美方失道,失在推動貿易保護主義打貿易戰不得人心,退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不履行大國責任,以霸凌主義施壓中國、歐盟、加拿大、墨西哥等讓利讓步不公正。

  二是繼續推動全球治理改革。近期,中國歐盟長官人會晤並發表聯合聲明稱,堅定致力於打造開放型世界經濟,提高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抵製保護主義與單邊主義,推動更加開放、平衡、包容和普惠的全球化。雙方堅定支持以世貿組織為核心、以規則為基礎、透明、非歧視、開放和包容的多邊貿易體制並承諾遵守現行世貿規則。

  三是繼續推動全球發展。我國堅持走開放融通、互利共贏之路,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其中一個重要努力就是把發展議題納入全球治理框架,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我國堅決反對美國挑起貿易戰。一方面,已將美國對華340億美元輸美商品加征關稅之舉訴諸世貿組織,並針對美國對華2000億美元商品征稅清單向世貿組織提出追訴。另一方面,中方指出對話必須建立在相互平等和尊重的基礎之上,建立在規則的基礎之上,單方面威脅和施壓只會適得其反。我們希望中美兩個大國負起責任,在維護自由貿易原則和多邊貿易體制的基礎上重啟談判。大國之間貿易戰任性打下去,對世界經濟和本國人民都是不負責任的。中美回到合作的基礎上,維護“和平的國際環境和穩定的國際秩序”才是大局。

  美國挑起貿易戰的影響和應對之策

  美國挑起貿易戰有可能將世界經濟和貿易推向衰退。2017年,全球GDP增長態勢明顯向好。如果美國執意發起全球貿易戰,全球貿易和經濟增長的前景堪憂。比如,近年增長勢頭較好的全球製造業,尤其是高技術製造業等的快速增長勢頭可能發生逆轉。全球經濟貿易和產業失序會引發衰退提前到來。

  美國挑起的貿易戰,有可能演變為改變世界雙邊、諸邊和多邊貿易體系的規則戰,有可能演變為改變世界科技革命格局和增長動能的創新戰,更有可能演變為改變世界經濟格局和大國關係的持久戰。能否構建基於合作基礎上的公平貿易、自由貿易等協調發展的世界秩序,能否構建中美超越零和博弈的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大國關係,能否構建共同維護“和平的國際環境和穩定的國際秩序”的合作格局,不僅將決定中美兩個大國的前途和命運,還將影響世界的未來前景。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我國應對美國挑起的貿易戰的綜合優勢是明顯的。一是我國有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體。二是我國有世界上最齊備的產業體系。在世界500多種主要工業品中,我國有220個產品產量位居世界第一。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現代農業、製造業和服務業的比重將不斷提升。三是我國儲蓄率較高,通過深化改革,將高儲蓄有效轉化為高品質投資,同時加快推動消費更新,發揮消費引領作用,將使擴大內需成為我國應對貿易戰的戰略支點。四是我國經濟具有潛力大、韌性大、回旋余地大的綜合優勢,將形成較強的抗風險、抗衝擊、抗危機的綜合能力。五是我國正在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高品質發展將增強應對貿易戰的綜合實力。

  決定貿易戰勝負的不僅靠硬實力,也取決於軟實力。影響從來都是有利有弊、福禍相依、有危有機的,比的是誰能夠最終趨利避害、趨福避禍、轉危為機,考驗的是人心向背。當前,我們要全面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積極參與和推動經濟全球化,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和綜合國力,大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快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加快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做好自己的事情。中美兩國最終一定會回到合作的軌道上,建立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大國關係,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責任編輯:陳永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