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哈利·波特”把魔杖交給“小雀斑”,歡迎回到魔法世界

在現實的魔法世界片場裡,演員們最容易受的傷,就是揮魔杖把手臂揮傷了。「就跟網球肘一樣……我們會說,『我的天啊,我又犯魔杖肘了!』」

文|楊宙

編輯|張慧

圖|網絡

「小雀斑」埃迪·雷德梅恩變為神奇動物學家紐特·斯卡曼德的最後一步,是一件大衣。穿上它,埃迪就進入了20世紀20年代的魔法世界。

那是一件藍色的粗呢大衣,款型複古修長,隱藏的口袋正適合存放魔藥和魔法生物。演了10年哈利·波特的丹尼爾·雷德克裡夫看到埃迪在《怪獸與牠們的產地》中的扮相後,憤憤不平地說:「我穿了10年牛仔褲和套頭外套,為什麽你一上來就有這麽棒的大衣?」

身為「麻瓜」卻要扮演巫師,總有些物品能讓演員們快速入戲——可能是複古的外套,低調的皮箱,或是一支魔杖。而對癡迷魔法世界的觀眾來說,勾連現實和巫師世界的最佳橋梁當屬改編自J·K·羅琳作品的系列電影,比如即將上映的《怪獸與牠們的產地:格林德沃之罪》。

《怪獸與牠們的產地:格林德沃之罪》

1

《怪獸與牠們的產地》的主創團隊,仍然是《哈利·波特》時期的「標配」。

拍完《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之後的許多年裡,製片人大衛·海曼一直覺得生活裡失去了什麽,空蕩蕩的。

他希望和大家一同回到J·K·羅琳創造的魔法世界中。可現實是,隨著2010年導演大衛·葉茨的那一聲「Cut」,劇組正式解散了。丹尼爾·雷德克裡夫、艾瑪·沃森和魯伯特·格林特已經從當年的小哈利、赫敏和羅恩,長大成人,劇組裡的小朋友與大夥伴們各自經歷了人生的重要階段:修完了A-levels、考了駕照,有人結婚生子,有人離開了人世。更關鍵的是,J·K·羅琳宣布不再續寫《哈利·波特》,9又3/4月台的魔法通道關閉了。

2013年初,大衛·海曼和《哈利·波特》系列電影后四部的執行製片人萊昂納爾·威格拉姆湊在一起,重看了《哈利·波特》的8部電影,覺得J·K·羅琳的世界裡還有些東西可以挖掘。

於是,羅琳在2001年埋下的一處伏筆成了《怪獸與牠們的產地》系列電影的雛形:《怪獸與牠們的產地》是霍格沃茨魔法學院人人必備的生物書,這本書的作者紐特·斯卡曼德是一位在世界各地尋找和研究神奇動物的英國魔法師,他的名字首次出現,是在《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裡。萊昂納爾覺得,或許可以從紐特身上延續這個魔法世界。

當兩人帶著新想法找到羅琳時,羅琳立刻向他們描述了一個屬於紐特·斯卡曼德的故事序列——他的故事發生在《哈利·波特》系列的70年前,1926年的紐約,魔法師和麻雞(美國對非魔法人類的稱呼)的分裂達到了頂峰,整個魔法部處於空前緊張的氣氛中。令大衛·海曼驚訝的是,說起15年前看似不經意留下的一筆,J·K·羅琳不假思索就延展出了另一個魔法社會,似乎那個故事早已存在於她的腦海中。

「這也是她的作品如此受歡迎的原因之一。15年前她寫下紐特·斯卡曼德這個名字時,就已經想好了他是怎樣的一個人,他背後的歷史是怎麽樣的。」大衛·海曼在後來的回憶文章中寫道。

主創們對新電影的想法一拍即合,就連飾演紐特的男主角人選也非常明確:他看來要像個活在1926年的人,他應該是個看起來聰明有趣,同時又有無限同情心的本土英國人——所有這一切都指向了生於1982年的英國演員埃迪·雷德梅恩(中國觀眾因為他面頰上散落著雀斑,而親切地稱他「小雀斑」)。他有著英國人典型的靦腆外表和代表英國正統教育的學歷——畢業於伊頓公學和劍橋大學三一學院,此前憑借飾演《萬物理論》中霍金獲得過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更重要的是,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哈迷」。那支連接魔法世界的魔杖經過大衛·海曼、萊昂納爾·威格拉姆和J·K·羅琳的傳遞,到了埃迪·雷德梅恩的手中。

儘管已經拍完系列的第二部電影,提起與「紐特」結緣的過程,坐在沙發上的埃迪羞澀不安地垂著頭、搓著手,對《人物》記者講起了和導演大衛·葉茨聊劇本的場景:

那天兩人約在了倫敦蘇活區一座很有歷史感的酒吧,埃迪從另一個劇組趕來,手裡拎著一個手提箱。那是個棕褐色的皮箱,已經陪伴他8年,「我爸爸上班的時候總是拎著公文包。我想找個方式讓自己覺得演員像個正經工作,我就買了這個箱子。每次去片場我都拎著它,裡面裝著我的劇本和其他用具。」埃迪解釋道。

進入酒吧後,大衛·葉茨跟他講起了《神奇動物》的劇本項目:這是一部J·K·羅琳編劇的電影,男主角叫紐特·斯卡曼德,他有一個裝著許多神奇動物的手提箱……聽到這裡,埃迪的第一反應是把腳邊的手提箱推到後面去,他笑著說,「我可不想讓自己看起來這麽有備而來。」

在《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中露個臉是許多英國演員的夢想。無論角色大小,是英雄還是反派,在羅琳的魔法世界中佔據一席之地,足以成為英國演員的終生榮耀。在《哈利·波特》最後一部電影上映前,美國《名利場》雜誌清點了76位沒有出演過《哈利·波特》的英國知名演員,像掛「差等生」名單似的羅列在其網站上,其中包括休·格蘭特、凱拉·奈特莉、「憨豆」羅萬·艾金森、「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等,「華生」馬丁·弗裡曼曾在節目採訪中說:「我們就像狄更斯小說裡的『霧都孤兒』一樣眼巴巴地盼著能演一回《哈利·波特》。」

沒有參與《哈利·波特》系列甚至成了英國演員中的一個「梗」。電影《國王的演講》路演時,扮演國王喬治六世的「臉叔」科林·費斯和演他妻子的海倫娜·卡特一起參加倫敦試映後的訪談。海倫娜·卡特說完自己當時同時拍攝《哈利·波特》和《國王的演講》後,一臉驕傲地看了看身邊的「臉叔」,後者露出了滿臉的鬱鬱不得志。

埃迪16年前試鏡過少年伏地魔湯姆·裡德爾,後來他的劍橋同學克里斯蒂安·庫爾森獲得了這個角色。因為長著一頭紅發,他總覺得自己天然具備了扮演韋斯萊家族一員的條件,但這些想法都未能如願。當最終拿到紐特這個角色時,埃迪產生了夢想照進現實的解脫感,「哈利·波特(在我們心裡)有著某種神秘的地位。」埃迪對《人物》說,在家時,他常常給兩歲大的女兒艾瑞斯講《哈利·波特》,「英國演員們都會給自己的孩子讀《哈利·波特》裡的故事,就像是他們關係中的某種紐帶。」

與埃迪一同來中國的還有在片中飾演克雷登斯的男演員埃茲拉·米勒。當他在房間裡接受採訪時,坐在門外的記者都可以聽見他巨大的笑聲。雖然是個美國人,他從小癡迷《哈利·波特》,試鏡時壓根不用劇本。第一部電影拍攝接近尾聲的時候,他在片場第一次見到了羅琳,感覺「十分不真實」。他用誇張的表情與動作想《人物》記者闡述魔法世界對他的意義:「神話與想象讓我真正打開內心,記住自己是誰,自己的真正的能力在哪兒。」

四位主演與中國影迷熱情合影

2

但真正進入魔法世界演起戲來,一切就沒那麽有趣了。《神奇動物》系列的女主角凱瑟琳·沃特斯頓無奈地對《人物》記者說,每當別人問她拍攝時的有趣故事時,她都覺得有點無聊。因為在片場時,他們眼前既沒有神奇的動物,也沒有奇妙的魔法,「你們看到的是一隻十腳怪獸,但我看到的就是三個人套在一件怪獸的衣服裡。」每次和埃迪對戲,她都要控制自己別笑出聲來,因為電影中那些用巨大的翅膀或手臂把埃迪銜起來的動物,在現場是一個強壯彪悍的大漢,敬業地抱著埃迪來回移動。

凱瑟琳說,在現實的魔法世界片場裡,演員們最容易受的傷,就是揮魔杖把手臂揮傷了。「就跟網球肘一樣……我們會說,『我的天啊,我又犯魔杖肘了!』」

雖然片場的一切都在提醒演員們,魔法世界並不是真實存在的,但這並不能掩蓋演員們擁有一根屬於自己的魔杖時雀躍的心情。埃迪稱之為「這份工作最讓人激動的時刻」,他從道具組提供的魔杖草圖中選擇了最簡單的一支,用有機材料做成,上面有一顆簡潔的珍珠母。他覺得紐特是一個謙遜而不張揚的人,因此魔杖也應該是那樣,「就像是匠人一下一下削出來的」。

埃迪在片場

不僅如此,為了讓自己揮舞魔杖時看起來專業些,埃迪還請了位教練培訓自己揮魔杖的手勢。在電影裡,他把魔杖放在地上,讓它顯現出動物們的蹤跡;他用魔杖聆聽動物們的聲音,隨後一隻隻地收復他們。採訪時,每次提到這些電影裡的魔法畫面,埃迪都興奮不已,「電影呈現的效果甚至比你的想象還要真實!」在《神奇動物:格林德沃之罪》中飾演年輕版鄧布利多教授的演員裘德·洛更專門去看畢加索的紀錄片,學習他畫畫時揮筆的手法,甚至想要去學些真正的魔術。但讓他失望的是,這些東西都用不上。他曾在採訪中抱怨:「我一到那兒他們就跟我說『我們有CGI特效。』」

相比之下,埃迪開拍前的準備有更大的發揮太空。他專門跟著一名教練學習野外求生,他想知道動物學家紐特是怎麽樣在叢林裡跟蹤動物的,他怎麽樣與動物們打交道。他不僅學會了鴨掌式的走路方式,還學會了給食蟻獸撓癢癢,就像電影裡的紐特挑逗著財迷「嗅嗅」。他想盡可能地接近那個在荒野裡生活過一年的紐特,甚至還讓食蟻獸在自己的手腕上留下了一道疤,「這就像嗅嗅和我打鬥時留下的傷口,每個傷口都會留下一段小歷史。」

嗅嗅

埃迪兩歲的女兒喜歡擺弄紐特的魔杖,但是埃迪卻總擔心她會捅到眼睛。埃迪偶爾會給女兒表演電影中的「魔法場景」,比如深受觀眾喜愛的紐特與小嗅嗅的互動,但是沒有特效的加持,他的女兒總是一臉迷惑,甚至打起瞌睡。

接下這個角色時,埃迪提出跟J·K·羅琳暢談一小時。見到羅琳後,他跳過寒暄,直切正題:來,跟我說說紐特吧,他的家庭和背景是怎樣的?埃迪飾演《萬物理論》中的霍金、《丹麥女孩》中的變性人LiliElbe時,歷史資料就擺在那兒等著他考據,但是到了紐特這個角色,他能做的只有窮盡羅琳腦海中的那個世界,那個與紐特有關的魔法世界。

「紐特來自她心裡的某一部分。」埃迪說。

通過電影還原魔法世界的人重新聚在了一起。J·K·羅琳偶爾來片場探班,被演員們圍起來追問魔法世界的細節;過去的員工有了小孩,他們也被帶到片場,在1920年代的電車上穿梭玩耍,揮舞著魔杖;導演大衛·葉茨8歲的兒子甚至也被拍進了電影中的一個小片段裡,當時他正好在讀《哈利·波特》,簡直激動壞了。

《怪獸與牠們的產地》第一部上映後,一位網友在豆瓣上寫下自己的感受:「你已經21歲,距離11歲已經過去十年,甚至17歲都是四年以前的事了。你以為你長大了,但是你沒有。21歲的你坐在3DIMAX廳裡看《怪獸與牠們的產地》,熟悉的主題曲響起來,那一刻你和6歲在天津的破舊影廳第一次看《魔法石》時沒有區別。」

電影上映前的一個月,倫敦的聖保羅教堂前,9根來自電影《哈利·波特》和《怪獸與牠們的產地》的巨型魔杖矗立在廣場上。每當黑夜降臨,9根魔杖與聖保羅教堂一起亮起了神聖的光。從世界各地前來朝聖的粉絲們每個人手中也握著屬於自己的魔杖。或許只有真正相信魔法世界的人們才能感受到那種力量,正如埃迪所言,「人生難免起起落落,身處谷底時,如果你能在一個與現實世界平行,又充滿想象的魔法世界中找到一些安慰,那會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