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50年後無人重返月球,居然要怪阿波羅?

50年前,阿波羅11號實現了人類的首次登月。阿波羅登月也成為了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成就。

在那之後,NASA就立誓有一天要超越這一成就——要麽重返月球,要麽把人類送上火星。但半個世紀過去了,NASA仍然沒有把這一宏圖大志變成現實。止步不前的一部分原因,大概還得歸咎於阿波羅計劃本身

太長不看:

1.50年前人類登月,至今無人超越,為何?

2.當年的成功不可複製,既有美蘇爭霸的冷戰背景,也有肯尼迪遇刺的意外“助力”;

3.阿波羅打造的承包商大軍和航天中心,當年立下大功,如今尾大不掉;

4.私營航天蓬勃發展,可能提供另一條出路,但仍有待證明自己;

5.無論重返月球還是前進火星,歸根結底,沒錢。

“生活中很少有什麽事情,我們今天回顧起來會說,它比1969年反而還有所退步的。”今年5月從NASA辭職的馬克‧斯蘭格洛(Mark Sirangelo)說,“我可以非常客觀地講,美國的載人航天已經退步了。”在辭職之前,他曾幫助領導過NASA的重返月球計劃。

阿爾忒彌斯計劃是NASA最新的載人航天旗艦項目,目標是在月球附近建立某種長期存在,並將首位人類女性送上月球表面。

為了放飛阿爾忒彌斯計劃,NASA正在動用一批現有的基礎設施——基本上是他們自航天時代開啟以來就用慣了的那一批。如同50年前的做法一樣,對於最關鍵的硬體設備,比如火箭和飛船,NASA堅持要自行監督製造。

但是,這種阿波羅式的作派需要大量航天預算的支撐,而這樣的預算自冷戰結束以來就再也沒有實現過。結果便是工人們試圖用更少的資源來做更複雜的工作,導致工程進度不斷拖延甚至停滯。

讓問題變得更複雜的是,國家層面上的緊迫感已經蕩然無存。相反,NASA被立法者的心血來潮耍得團團轉,而後者優先考慮的是他們選區的就業率,而不是尋找通往深空的最高效路線。

上面提到的這些事情,有很多必須改變才行。想要重現阿波羅時代的輝煌,需要一條不同的硬體流水線、一套全新的籌資結構,還要對整個過程中NASA扮演的角色作一番自我反省式的評估。NASA必須要明確一點——他們到底為什麽要做這些事情。

“人類進入深空是重要和有價值的,以此作為NASA必須全力以赴的前提,我認為根本就是瞎扯淡。”在奧巴馬政府出任過NASA副局長的洛麗·加弗(Lori Garver)說,“還是阿波羅當年扯出來的。”

先例不可複製

阿波羅的成功,跟當時的大環境脫不開乾系。這一計劃誕生於冷戰的巔峰時期,當時的美國在尋求向蘇聯炫耀實力的辦法。肯尼迪總統的顧問對他說,在航天領域擊敗蘇聯人的最好辦法,就是派人登上月球。於是,1962年,肯尼迪在萊斯大學那場著名的演講中公開承諾,要在那個10年結束之前將人類送到月球表面。

在愛國主義至上的驅策下,美國國會貫徹並支持了這一倡議。數據顯示,NASA的預算不斷增長,從1960年的每年5億美元,猛增到了1965年的50多億美元。在當時,這佔到了美國聯邦總預算的4.31%。而今天,NASA的預算在年度聯邦預算中隻佔大約0.5%。

即使如此,美國人民對登月的支持率充其量也只能說是寥寥。在整個上世紀60年代,多達60%的美國人反對美國政府在阿波羅計劃上投入這麽多資金。甚至有一度,美國國會都打算要削減該計劃的資金數額了,連肯尼迪本人也憂心忡忡,擔心阿波羅計劃的收益抵不過付出。

接下來便到了1963年,肯尼迪總統遇刺身亡。接任美國總統之職的林登‧約翰遜下定決定,要把肯尼迪雄心勃勃的夢想變為現實。約翰遜總統呼籲提高NASA的預算金額,並給阿波羅計劃持續提供資金直到關鍵的阿波羅11號任務。

沒有哪一屆國會,也沒有後來的哪一任總統,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把紀念肯尼迪的這一大筆錢挪走。”航天歷史學家羅伯特‧珀爾曼(Robert Pearlman)說,“就連尼克松都明白——他無法取消阿波羅計劃,除非任務達成,或者俄羅斯人勝出。”

然而,阿波羅任務一取得成功,它在政客眼中的必要性便迅速減弱,載人登月也在1972年草草收場。最終,冷戰也結束了,沒有給美國留下能在載人航天領域再次一較高下從而證明自己的對手。珀爾曼說,“撐起阿波羅計劃的那場完美風暴,永遠不會再有了。”

阿波羅的幽靈

50年後,阿波羅的幽靈仍然困擾著NASA。阿波羅計劃創造出了這樣一種期望,即NASA必須始終擁有旗艦式的載人航天探索計劃。航天政策谘詢機構PoliSpace創始人吉姆‧芒西(Jim Muncy)說,“確實誕生了這樣一種觀念,認為必須要有一個重要的政府計劃來管理這一前沿,管理載人航天探索乃至無人航天探測的方方面面。”

過去幾十年來,包括大小布什、奧巴馬和現在的川普,歷任美國總統都提出了大規模的載人航天計劃,比如送人去月球和火星。這些志向高遠的計劃全都苦苦掙扎過,最大的一個原因是缺錢:NASA後來根本就沒有拿到過能夠跟阿波羅時代同等可觀的預算

“現在我們所擁有的,只是阿波羅的構架,卻少了一場國家危機,”芒西說,“人們有很多其他的事情需要去做,而且他們不能像當年那樣雇那麽多的人,因為他們沒有當年那麽多錢。”

不只沒有載人航天專用的預算,恰恰相反,如果需要額外資金的話,NASA往往被迫要在航天局內部削減預算。結果就是,NASA要在其他領域(比如行星科學、地球科學、天體物理、教育等領域)拆東牆補西牆,以便達成所謂“更有價值”的目標。

不管NASA能夠湊到多少資金,這些錢都會湧入一套既有的體系,後者可以追溯到太空計劃最初的歲月。阿波羅打造了一支承包商大軍,創建了專長於製造火箭的多家NASA航天中心。而在阿波羅計劃結束很久之後的今天,這些承包商和航天中心仍然如饑似渴,想要從NASA那裡獲得合約和工作。NASA不得不而且仍將繼續使用這些機構,來領導航天局最大的項目,並製造火箭硬體。

“作為一家大型承包商,你知道你的工作是穩定的。”航天研究和谘詢機構Astralytical的創始人勞拉‧福爾切齊克(Laura Forczyk)說,“這就是NASA的運作方式,讓那些真正的大合約一年又一年地延續下去。”

波音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家公司,還有北美航空公司和道格拉斯飛機公司,是土星五號火箭最大的承包商。在阿波羅時代,正是這款火箭將人類帶上了月球。而現在,收購了道格拉斯和北美航空的波音公司,成為了主要承包商,在為NASA建造太空發射系統SLS,這款巨型火箭將用於把人類帶入深空。波音也曾經是太空梭的最大承包商之一,同時還是國際空間站上美國艙段的最大承包商之一。其他公司,比如洛克希德‧馬丁、諾斯羅普‧格魯曼和Aerojet Rocketdyne,也全都跟阿波羅計劃有關聯,今天也繼續在為NASA最大的那些項目效力。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航天政策研究所創始人約翰‧洛格斯登(John Logsdon)說,“阿波羅當年所做的,是創建了一套航天工業綜合體。”

那些NASA航天中心,比如阿拉巴馬州的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密西西比州的斯坦尼斯航天中心,以及路易斯安那州的米丘德裝配工廠,都是當年為阿波羅計劃而建的,如今仍在為航天局製造火箭硬體。這些航天中心創造了成千上萬個就業崗位,並給當地經濟注入了數十億美元的資金

NASA阿爾忒彌斯任務主管邁克‧薩拉芬(Mike Sarafin)說,“整個探索項目的全部組合,包括獵戶座飛船、太空發射系統火箭,以及由火箭和飛船的飛行測控及發射系統構成的地面體系,涉及到美國全部的50個州,給美國各地帶來了大量的工作崗位。”

所有的這些公司、這些航天中心,還有這些州,都習慣於拿到這些工作和合約,既沒有太多的競爭,也不急於交付

“我們一直在為這些基礎設施和航天中心而製造一些東西,卻不是為了響應國家當前的需求而打造一個計劃。”NASA前副局長加弗說,“因為已經有了這些航天中心,我們就不得不使用它們。人員也是一樣。幾乎無法想像,要是沒有它們,NASA還能不能有其他的辦事方法。”

改變現狀

多份政府審計和調查報告已經發現,NASA在管理載人航天探索的方式上存在問題。按照5月剛從NASA辭職的斯蘭格洛的說法,NASA之所以未能達成任何可以跟阿波羅相提並論的載人航天里程碑,這些組織問題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人們將技術視作是唯一缺失的拚圖,”他說,“但在許多情況下,缺失的其實是管理技術的方式,是管理合約的方式,還有設置計劃的方法。這些事情也需要有所創新才行。”

時間過去了這麽久,想要擺脫阿波羅留下的“軍團”還挺棘手的。據NASA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的說法,僅SLS火箭項目就在全美國範圍內提供了超過25000個工作崗位,經濟產出高達47.5億美元。想要鏟除這些人的生活根基,結果可能是毀滅性的。而且,由於NASA的載人航天探索已經在美國南部支撐起了大量的工作崗位,許多南部的立法者都希望保持這種就業狀況不變。

當年,奧巴馬政府想要取消布什的星座計劃,那也是一次想將人類重新送回月球的努力。白宮當時聲稱,支撐星座計劃所需的預算不切實際。但據當時的NASA副局長加弗所說,取消該計劃對於來自南部的立法者來說是不可接受的,因為他們的選民將會失去大量的工作崗位

加弗說,“NASA內部一些拚命想要保住這些工作的人說服了國會,於是我們收到了最後通牒,必須要建造大火箭,否則就得不到商業載人開發許可,拿不到我們想要的那些技術項目和地球科學項目。我們只能接受這筆交易。”

於是,星座計劃的火箭搖身變成了太空發射系統SLS,從那以後NASA就一直在研製這款火箭。SLS火箭正在阿拉巴馬州建造,代表那些選區的立法者會不惜一切代價為其辯護。與此同時,SLS在過去的10年中已經花費了NASA大約140億美元的經費。原計劃要在2017年發射的這款火箭,現在的首飛時間大概要推遲到2021年去了。

正如藍色起源公司創始人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所說,這種心態保住了經濟,卻讓NASA難以實現長期目標。“現在,你的目標不是讓一個男人或者一個女人登上月球,而是要在讓這個女人登上月球的同時,保住我選區裡的N個工作崗位。”貝索斯在一次訪談中說,“局面越來越複雜,而且根本不健康…… 但在1961年和1962年,情況並非如此。他們當時行動迅速。”

商業化的選擇

NASA必須得改變它的運作方式,否則會繼續陷入同樣的死循環。幸運的是,蓬勃發展的私營航天產業或許給NASA提供了擺脫困境的途徑

在非常長的一段時間裡,NASA是火箭製造領域的領導者,他們製造的火箭能一次性將大量物資送入太空。想把這樣的開發任務外包給航天工業綜合體之外的其他公司,根本就找不到任何選擇。這種局面已經開始改變了。SpaceX、藍色起源和聯合發射聯盟ULA(洛克希德‧馬丁和波音合作的衍生公司)之類的公司正在開發更便宜的火箭。

我們讓藍色起源、SpaceX和其他公司去競爭開發實現登月的方法,從中挑出我們認為最聰明的路線,然後投資買下這套方案,跟他們合作登月。”航天政策谘詢師芒西假想了這樣一個送人類上月球的計劃。“如果真這麽做的話,結果又會如何呢?

某種程度上說,這正是NASA想要嘗試去做的事情。NASA選擇了多家公司向月球發射無人著陸器,官方也宣稱在重返月球計劃中將需要使用商業火箭。此外,NASA還計劃選擇一兩家公司,在不受到NASA過多監管的前提下,以自己的方式打造載人月球著陸器。NASA阿爾忒彌斯任務主管薩拉芬說,“我們既要使用航空航天工業的中堅力量,也要使用一些新晉公司,這是一種‘相加求和’的策略。”

問題在於,這些私營企業還沒有完全超越NASA。一些運載火箭,比如SpaceX的重型獵鷹和ULA的德爾塔4重型火箭,已經能夠進行可靠的發射,但商業公司承諾的許多更加雄心勃勃的項目,目前都還沒有成型。NASA的商業載人發射計劃,早在2010年就拿到了第一筆資金,但由於開發遇到困難,至今都沒有發射任何一名宇航員進入太空。

一方面,商業航天正在尋找立足點,另一方面,NASA幾乎包攬了美國的每一項重大航天項目。想要啟動大型計劃,就必須要得到NASA的引導,特別是把人類送往深空這件事,根本不存在明顯的市場需求。而且私營企業也確實需要NASA的資金。NASA的投資往往可以成就或者擊垮航天創業公司,哪怕它是如今這個舞台上最大的玩家。比如SpaceX,NASA最大的合作夥伴之一,其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要歸功於剛剛成立的時候, NASA簽給他們的開發合約。

除非商業航天企業開始一次又一次地發射巨型火箭,頻率比NASA還高,否則航天局大概還是要繼續建造自己的運載火箭。“現在有的只是大量的承諾,而我們在歷史上可以看到,有多少公司在承諾時誇下海口,最後卻交付不了。”航天研究和谘詢專家福爾切齊克說,“這有點像第二十二條軍規,你想要打開更多的可能性,把商業玩家也納入進來,但很多公司還沒有證明自己的實力。可是,沒有大量資金投入的話,他們又能不能證明自己呢?”

為了什麽?

打破阿波羅模式,是NASA幾十年來面臨的最大挑戰。攻克這一問題的關鍵方法或許就在於,NASA必須解釋清楚,為什麽我們如此迫切想把人類送入深空

按照白宮目前的說法,這麽做的目標是要保持美國在太空的領導地位,開發月球上的資源,同時扶持商業航天。然而,跟當年被紅色恐慌和總統遇刺全國哀悼所激發起來的登月熱情相比,現在這些目標根本不值一提

現任美國政府正試圖推動NASA加快時間表,以便再次創造出一種緊迫感。今年3月,美國副總統邁克·彭斯(Mike Pence)向NASA發出挑戰,要求將人類重返月面的時間從原計劃的2028年提前到2024年。即便時間緊迫,NASA仍努力提交了追加16億美元資金的申請。然而,美國眾議院在給NASA起草2020年預算案時,忽略了這一追加經費的申請。

相比於上世紀60年代美國國會硬塞給NASA的成堆金錢,現在的資金連涓涓細流都算不上。在美國國內,要是選區裡沒有NASA承包商和航天中心,那些政客根本沒有必要去推動增加資金。而從外交政策的角度來看,也不存在其他超級大國構成足夠的威脅,能夠再次引發大規模的太空競賽。

最終,當公眾對載人深空探索的支持甚至低於當年對阿波羅的支持時,任何雄心勃勃的計劃都將是難以為繼的。所以,除非NASA能夠解釋清楚,重返月球或者前往火星是有必要的,否則任何進展都將是緩慢的——只要阿波羅模式還繼續存在。航天政策研究專家斯蘭格洛說,“你沒必要非得掀起一場戰爭,但我們必須要創造出一個目標。”

阿波羅計劃是有目標的。它是太空競賽的一個重要接力,展示了當人們將個人意願擰成一個不朽的共同目標時,人類能夠完成何等令人難以置信的工程壯舉。它讓人夢想,並激發創新。

如果NASA找不到一個新的目的,有著像當年冷戰一樣的激勵效果,那麽有可能在一段時間內,NASA仍將被陷在載人探索目前的發展困局之中。NASA正試圖擺脫這種模式,但航天局政治和幾十年來一直在開發火箭硬體的航天工業綜合體,會讓NASA難以自拔。

如此說來,NASA還真是得好好“感謝”阿波羅計劃呀!

作者:Loren Grush

編譯:艾麥樂

編輯:Steed

參考來源: APOLLO WAS NASA’S BIGGEST WIN — BUT ITS LEGACY IS HOLDING THE AGENCY BACK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