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鮑司機黑幕曝光 網紅食品的這些“真相”太扎心

  又有黑幕曝光,網紅食品的這些“真相”太扎心

  來源:中國之聲

  這幾天,網紅店鮑司機又上熱搜了

  起因是5月21日長江日報的一篇報導中,記者暗訪了位於武漢江漢路的“鮑司機”網紅店,結果他在12個小時內,共排隊當托10次。事件一經爆出,瞬間引發網友熱議。

  總結下來,這家“鮑司機”在“雇托排隊”具體的操作流程為:

1. 給兼職人群一人發放一張夾著撲克牌的百元鈔票

 

 

 

2. 收銀員在看到撲克牌後,拿糕點給他們;

 

 

3. 集中到隔壁大樓一間掛著廣告公司招牌的房間內,用糕點換成夾著撲克牌的百元鈔票,開啟新一輪排隊;

4. 回收糕點被一名穿著鮑司機工作服的男子統一打包,回店鋪售賣。

  5月22日中午,微博名為“鮑司機總部”、認證為“北京易尚餐飲管理有限公司”,針對雇人排隊事件發布了道歉聲明。表示對上述店面開業初期為了店面宣傳雇人排隊一事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同時表示:“只是這一家店的行為,不代表其他店。”

  之前網紅店雇人排隊的傳聞並不鮮見,這次“鮑司機”也成為第一家低頭承認“找托”的網紅餐飲店。

  近兩年,網紅餐飲成了各地商業區吸引流量的“武器”。像X茶之類帶有輕奢屬性的網紅餐飲店如雨後春筍般冒出,X司機、X爺爺...以及通過社交媒體、大V轉發的餐廳或者飲品店,吸引著一波又一波年輕人排隊、打卡、曬照。

  然而,“網紅是非多”,在流量和眼球的背面,關於網紅店的衛生安全問題、炒作套路接連被曝光。除了雇人排隊,網紅店“表裡不一”的真相可能會讓你大跌眼鏡。

  網紅餐飲的這些真相扎心了

網紅飲品店水果“新鮮、現切”?

——可能用的是爛水果

  5月19日,據“杭州1818黃金眼”報導,有水果賣場營業員爆料:本應銷毀的爛水果流入市場,進入茶樓、酒店和冷飲店...... 

  之前,曾有記者臥底某“網紅”飲品店,發現店員不洗手切水果、手擠茶包,連店員自己都直呼惡心。 

  店裡擺放了很多新鮮的水果,其中芒果看起來十分誘人,但它們只是擺設而已。真正用來榨汁的是下面這些發黑的芒果!

  店員將發黑的地方剔除,剩下的用來榨汁。記者質疑這些芒果還能吃嗎?店員還辯解說能吃,“它沒有壞的那種味道……” 

網紅餐廳裝修文藝有格調?

——可能衛生不達標

  去年7月,多名食客在一家名為“一籠小確幸”的網紅餐廳就餐後出現腹瀉、嘔吐等食物中毒的症狀,經職能部門的調查,主要是因為該店中央廚房超過許可核準範圍加工即時食品,也就是衛生不合格導致。隨後,“一籠小確幸”在上海的11家店面被責令全部停業整改。

  “仰望的包角布”被譽為煎餅果子中的愛馬仕,消費者曾為之瘋狂排隊。2017年11月,上海長寧區市場監管局證實,“仰望的包角布”門市出現鼠患,該店存在老鼠糞便等痕跡,後來被責令停業整頓。

  還有上海市網紅麵包店Farine使用已發霉的過期麵粉,浙江諸暨網紅火鍋店“川譜串串香”與“么妹火鍋店”老闆使用“地溝油”,韓寒的“很高興遇到你”先後傳出餐廳欠供應商貨款,涉嫌無證經營被相關部門罰款,餐廳後廚出現食品衛生問題等。

人人追捧、打卡必吃?

可能菜品味道hin一般

  網紅餐飲店的食物真的好吃嗎?這是小編一直想發出的疑問。

  事實證明,很多網紅店重行銷輕品質,難逃“難吃”“價格貴”的詬病。

  比如“趙小姐不等位”,靠包裝炒作一夜成名,但菜品口味越來越差。去年11月,趙小姐不等位上海虹口龍之夢店、長寧龍之夢店、靜安長樂路店3家全部關閉,一同創立搭售的“高跟鞋73小時下午茶”也隨之淡出視野。

  “水貨餐廳”自誕生之日就成為餐飲界的網紅,“全國首創美式無餐具餐廳”噱頭博的不少眼光,然而有消費者表示,在“水貨餐廳”所點的套餐中,除了蔬菜沙拉,其他菜品的口味都比較重,尤其是“麻辣蝦蟹貝”,可謂重油重辣,當中的海鮮產品多半已經吃不出食材原有的味道,也看不出本來的顏色,但是通過品嚐,能感覺到海鮮食材並不是很新鮮。

網紅店遍地開花?

——你打卡的店可能是山寨的

  來源:長江日報

  目前許多“網紅店”采取的均是“加盟模式”,一些網紅餐飲店火爆之後,在產品、資金、管理、服務都不成熟的情況下,很容易被“賺快錢”誘惑而大量開店,盲目擴張產業。為了蹭上網紅經濟的紅利,甚至還有出現山寨的情況。

  就拿開頭的鮑司機為例,在北京易尚發布“道歉聲明”後,鮑才勝旗下的“鮑司機”也在微博上發布聲明,稱雇人排隊的所謂“鮑司機”糕點店是山寨侵權店,並非其公司旗下門市,目前所有門市均為直營店。真假鮑司機讓人傻傻分不清楚。

  據悉“鮑司機糕點Pastry”屬於北京鮑才勝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根據工商局資料,其持有的商標為“鮑司機”三個漢字,不帶任何前綴或頭像,而找人排隊的易尚持有帶人頭商標。

  從logo來看,“高仿”鮑司機帶有頭像

  傳說中的真.鮑司機的微博反而很少有人知道

  據悉,真正的鮑司機全國店面只有30多家。鮑司機創始人鮑才勝曾表達過初心——相比賺錢,更想沉澱為一個老字號品牌。遺憾的是,作為“網紅本紅”,你不急著擴展,總有人急著“替”你擴展。

  另外,網紅“喜茶”最初曾使用“皇茶”作為品牌名,但後來由於無法注冊商標而被放棄。原因就是品牌走紅後,引發模仿熱潮,以至於各地出現不少山寨的“皇茶”茶飲店,且部分已經注冊商標。

月銷量過萬?

——可能是無證經營

  盒子實驗室是一家專門製售盒子蛋糕的淘寶店,2013年在南京開業實體經營,2017年轉向淘寶店。之後,經過許多網紅博主的推薦,盒子實驗室成為售賣盒子蛋糕的“大網紅”,每月銷售上萬個蛋糕。

  “盒子實驗室”之前的淘寶店

  今年3月,有消費者稱吃了之後拉肚子,並質疑該店上傳假證、超範圍經營。隨後,淘寶官方決定對盒子實驗室封店,玄武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也責令該店停止經營行為,並對其立案調查。

  網紅餐飲需要針對性監管

  2017年,一大波網紅餐廳接連倒閉。水貨、小豬豬在鄭州、深圳相繼閉店;紅遍健身圈的“沙拉日記”宣布停業;未開業就先紅的kuma cafe,在魔都剛過試營業就被吐槽;“元老”級的雕爺牛腩、黃太吉,更是泯然眾人矣……

  在冷靜思考以後不難發現:這些網紅餐廳所犯的錯誤其實落腳點還是在產品和服務這種餐飲基礎問題上。紅了之後迅速擴張,企業管理者把過多的精力花費在品牌打造、市場行銷等環節上,甚至為了謀取利益,在採購、製作等環節上降低成本,忽略食品品質和安全。

  網紅餐飲走紅、受到推崇的根本原因是滿足了部分消費者多樣化、差異化的需求,在這方面“網紅餐飲”是餐飲業態的一種創新。“網紅食品”不應成為創新的製約,但食品、經營安全的底線不能放鬆。

  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可能性相對較大的網紅店,則更要放在監管“顯微鏡”下,作為重點排查監管對象來對待。整治“網紅店”生產經營亂象,重點檢查是否有生產經營許可證,是否符合行業標準、衛生許可。

  網紅餐飲店自身也應該增強自律,苦練內功,將顏值與實力齊抓在手。唯有沉下心來鑽研菜品,踏踏實實提升品質和口味,守住食品安全的底線,才能避免“曇花一現”的命運。

  編輯:付慧敏

  資料來源:長江日報、AI財經社、都市快報、BTV《生活這一刻》、澎湃新聞、職業餐飲網、庫博、西部網等。

責任編輯:劉萬裡 SF014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