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熊錦秋:抱團取暖投資模式或是偽價值投資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熊錦秋

  一些機構投資者扎堆抱團取暖的投資模式,或非真正的價值投資,在熊市環境下抱團股正面臨泡沫破裂風險。

  近日,酒類、機場、餐飲旅遊、食品等大消費板塊出現重挫,另外其它機構抱團取暖白馬股也爭相踩踏。筆者認為,一些機構投資者扎堆抱團取暖的投資模式,或非真正的價值投資,在熊市環境下抱團股正面臨泡沫破裂風險。

  消費股等白馬股一直受到投資者追捧,究其原因,是一些投資者意圖複製巴菲特的成功投資模式。巴菲特一直偏愛消費股,消費股受經濟周期的影響小,穩定性強,無論經濟繁榮或緊縮,喝酒吃藥等消費都少不了,巴菲特投資可口可樂等消費股就獲利不少。每年的伯克希爾哈撒韋股東大會,都會吸引大量的A股投資者前去朝聖,A股投資者受到“股神啟發,也紛紛買起消費股,一些機構更是扎堆豪買。

  但A股一些機構投資者大舉扎堆投資消費股、白馬股的東施效顰做法,或許已把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理念”,演變為“價值投資概念”。白馬股初期的上漲行情屬於價值回歸、符合價值投資理念,然而隨著越來越多機構投資者扎堆抱團取暖,市盈率越來越高,有的甚至遠高於市場平均市盈率,那就已經稱不上價值投資了。

  有人稱價值投資的精髓就在於買入價格低於內在價值的股票、賣出價格高估的股票。巴菲特是價值投資開山鼻祖本傑明·格雷漢姆的門徒,自然對價值投資會有獨到見解。不妨分析2010年二季度巴菲特增持的幾隻醫藥股,彼時標普500指數平均市盈率18倍,其增持的強生市盈率為12倍、賽諾菲安萬特的市盈率10倍、BD公司市盈率13.5倍,市盈率均明顯低於市場平均水準。

  看看目前的A股市場,10倍以下甚至三五倍市盈率的股票已不少見,而一些被機構抱團的消費股、白馬股市盈率在10倍以上,有些甚至高達五六十倍。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兩相比較,自然讓消費股、白馬股投資者感到心虛,由此股價開始大幅下跌。

  說一千道一萬,如果公司股票市盈率明顯高於市場平均水準,而成長性又不突出,那麽抱團推高所謂的消費股、白馬股價格,同樣是在鼓吹泡沫。事實上,消費股的成長性往往並不太高,酒喝多了傷身,沒病也不會吃藥,人們的消費總量雖可在一段時期維持一定增長,但爆發性增長卻不大可能。

  即便對於一些高成長的消費股、白馬股,幾十倍市盈率估值也面臨較大泡沫風險。若公司業績基本維持不變,50倍市盈率相當於上市公司需50年才能幫投資賺回本錢;白馬股偶爾幾年的財報高增長數據,並不代表此後每年將永遠同比例增長,即使前幾年高速增長、為投資者賺回投資成本的幾分之一,而未來幾十年的增長形勢卻存在無窮的不確定性。

  相反一些周期性行業,比如傻大黑粗的鋼鐵股,市盈率卻只有三五倍,什麽概念,公司只需三五年就可幫投資者賺回全部投資,應該說,未來三五年公司或行業的發展形勢相對來說比較容易預測,假若分紅等制度比較完善、公司所賺即投資者所賺,那麽只要沒有太大突發狀況,投資者未來幾年快速回本應無懸念、剩下的持股就是乾賺。

  筆者認為,所謂價值投資,無論是投資那些價值低估股還是高成長股,都要審視未來投資者到底能從上市公司那裡得到多少利益,未來不確定性越強、投資風險自然就越大。這樣看來,市盈率越低股票,投資者就可在越短時間收回投資成本、承擔的不確定性風險也越小,由此看來,市盈率或許才是投資者在進行價值投資時最應關注的指標,低市盈率股票真是個寶。

  值得指出的是,抱團股的股價泡沫之所以滋生,也可能是由於機構抱團操作存在聯手操縱等行為。分析現在消費股股價泡沫之所以破裂,其中一個原因或許就是由於受資金鏈等影響,一些參與抱團的機構開始從消費股、白馬股撤離,聯手抱團機制出現松動或背棄,相互踩踏也就成為必然;由此可以反證,當初若沒有機構等暗中聯手買入或維護股價機制,消費股、白馬股的股價泡沫也或難形成。建議監管部門理應對其中涉嫌市場操縱行為加強稽查和處理。

  (本文作者介紹:資深市場評論人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