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資本的AI野望,曠視的上市迷局

導 讀

2012年拿到聯想之星的天使輪融資後,曠視的資本之路走得很順暢,幾乎每年拿下一輪新的融資。曠視投資方的名單也是恆星戰役薈萃,創新工場、啟明創投、螞蟻金服、國風投??

作者丨安多

2016年,雙創最熱鬧的時間節點,科技部火炬中心曾聯合某戰略研究所發布了《2016年中國獨角獸企業榜單》。當時,榜單的首位是螞蟻金服,緊隨其後的是小米、阿里雲、滴滴,曠視科技排在第40名。40名以前,沒有一家從事人工智能領域的企業進榜,互聯網金融、電子商務、交通出行才是大幕前的角兒。

彼時,人工智能的熱鬧僅僅是個開場,直到2017年底,這場盛宴才正式進入到高潮部分。為了更好地扶持、幫助企業發展,中關村曾不遺余力地開展各類活動。當時,某部門在力推企業宣傳時,曾在內部擬了一份海澱地區可採訪的企業名單,並盡心盡力地推給有採訪需求的媒體,曠視、商湯、格靈深瞳、雲適配、數據堂等皆在列。

如今,曠視和商湯這兩家視覺領域的巨頭企業一個駐扎在中關村,另一個則在北大東門安了家,相距步行也就20分鐘,但戰略方向卻幾近相背而行。而2014年當紅企業格靈深瞳則搬到了東升附近的創新創業園區,遠離了暴風圈。

短短三年間,CV領域格局已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時間退回到三年前,行走在中關村大街上,樓宇間貼滿了VR、AI的廣告牌,而伴隨著VR聲量漸漸消退,看熱鬧的人群指著紅色廣告牌說:“AI又是什麽?會不會也跟VR一個下場?”人工智能,聽上去漫天繁星,但終究距離地面太遠,但市場是愛人工智能的。自從2014年,谷歌以6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英國名不見經傳的初創公司DeepMind Technologies之後,創投圈逐漸刮起了人工智能風潮,加上此後阿爾法狗大戰柯潔等轟動性事件的發生,微風變颶風,更有愈演愈烈之勢。

計算機視覺異軍突起,這個有些陌生感的詞匯身後是億萬美金的燙手錢。

雖然大洋彼岸的人工智能潮水更早的開始躁動起來,但在興奮的資本推動下,中國這片海域的潮水漲得更高。數據顯示,2017年國內全年AI領域的融資額超過200億人民幣。2018年,該數值更是蹦高一樣的翻倍,總投資額達到 772.3 億。

視覺相關的創業公司也開始了一波融資熱潮,幾乎每一家宣布拿到新一輪融資時,都能突破一次行業的紀錄。時間向前滾動中,曠視逐漸衝到了行業的前頭。

在過去幾年中,基於自主研發的人臉識別、圖像識別等技術,曠視通過人工智能算法和解決方案,將產品觸角伸向金融、手機、安防、物流、零售等領域。根據曠視官網信息顯示,其服務的客戶包含了阿里巴巴、螞蟻金服、華為、聯想等行業級頭部企業,同時服務於國家稅務總局、中信銀行、招商銀行、華潤集團等政府部門和央國企集團。

在完成C輪融資後,這家本就相對沉默的企業顯得更加寡言,直到2019年初,曠視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印奇才再次站到舞台中央,宣布向智能倉儲物流領域進軍,並推出智能機器人網絡協同大腦“河圖”,就在發布會前的幾個月,曠視宣布全資收購艾瑞思機器人。

這一動作被市場看作是曠視戰略升級的重要標誌。在激烈競爭的格局下,各家都在盡量快的向前方奔跑,場景、產業化、落地,關鍵詞在逐漸升級,與此同時,戰火的硝煙味也在擴大。從安防、金融、零售再到自動駕駛、醫療,CV玩家們試圖用技術帶動一切產業升級,並在更多的賽道內站穩腳跟。

創新工場投資總監陳俊峰看來,AI最先落地的是數字化程度最高的行業,例如金融、電商等,原來的數字化、電子化程度很高,積累了大量數據,易於進行機器學習模型的訓練。他指出,AI在越來越多行業中的應用已經變得非常可期,例如企業服務,存在大量AI替代重複性人力勞動的場景,客服、票據處理、質檢等;零售行業中,客流統計分析、店內庫存管理、自動結账等;教育行業中,為教師、學生、家長提供的輔助教研、教學管理等AI應用已經走入了千家萬戶。

“智能一切”!尤其是那些亟待升級再造的產業。這裡,充滿著想象力。大潮漲退更迭,即便是海灘信步,也能撿到美麗的貝殼。問題是,誰能撿到更多、更美的呢?

“公司成立7年,外界對我們更多的認識是Face++,並覺得我們就是一家做人臉識別的算法公司,但實際上,Face++只是曠視科技的一部分。” 2019年1月16日,印奇在曠視機器人戰略發布會上說道。

自此,曠視距離出發點已經過去7年時間。進擊的方向也從個人大腦、城市大腦拓展到供應鏈大腦,曠視正在試圖做到更加聚焦、更加智能。

最小化啟動

在幾家CV企業中,曠視科技的出發時間最早,資歷最深。但最一開始,曠視的出發靈感來自一款叫“Crows Coming”的體感遊戲。

曠視的兩位聯合創始人印奇和唐文斌是2006 屆清華姚班同期,大二在微軟亞研(MSRA)實習期間,一個被分在人臉識別組,另一個在圖像搜索組。另一位聯合創始人楊沐,則是兩人的學弟。三人同出自清華大學,組成了曠視的鐵三角陣容。

2011年8月,正值清華大學舉辦第三十屆“挑戰杯”,為了參賽,三個人一起開發了一款用到人臉識別技術的手機遊戲“烏鴉來了”,該遊戲通過搖晃腦袋趕走烏鴉。沒想到的是,他們不僅一舉拿下了挑戰杯的特等獎,還在短時間內累積了40萬用戶,一度衝到中國區 App Store 排行榜的前五名。當時,蘋果公司推出了iPhone4手機,這是手機歷史上第一次出現前置攝影頭,而這一變化也催促著創業者們盡早出發。

三人一拍即合,在兩個月後創立了曠視科技。公司成立後沒多久,三人就拿到了聯想之星的天使輪投資。緊接著,第一個問題來了。在“烏鴉來了”收獲成功之後,曠視將遊戲場景視作出發起點,此後團隊又接連開發了幾款遊戲,但發現與“烏鴉來了”所處境況相似的是,用戶的付費意願很低。他們很快意識到,其實以技術起家、對遊戲市場無甚了解而又並非遊戲熱衷者的他們,並不適合做一家遊戲公司。而當初“烏鴉來了”這款遊戲也僅僅給他們帶來了幾千元的盈利收入,最關鍵的問題是無法變現。

“曠視開始的時候主要是嘗試一些To C的應用,例如把人臉識別等技術應用到遊戲等,但變現能力都比較弱,直到這些技術開始被應用到金融、城市管理領域,商業價值才逐漸被釋放出來。”陳俊峰說。

這時,Facebook以高達1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以色列一家成立不滿一年的人臉識別公司。曠視團隊意識到,與To C市場相比,To B業務有更廣闊的市場。於是,曠視停止遊戲業務的運營,專注開發人臉識別平台。

為了一邊尋找到合適的技術落地場景,一邊完成技術積累,曠視團隊推出了Face++開放平台,通過API的方式提供互聯網服務,先把好的技術放開,讓大家都能用,然後在這個過程中一起探索和發現最後在哪些場景中可以給用戶帶來價值。

Face++是曠視的第一代產品,也是成名作。後來不少人知道曠視,也是由Face++這個品牌而來。直到今天,Face++仍是不少人心中曠視的代名詞,為了拋開人臉識別算法公司的形象,曠視還曾兩度更換品牌logo。

商業化是曠視成立後遇到的第一個難題,這也是整個行業的困惑。“深度學習、人臉識別等前沿科技如何進行商業化落地其實有過一段探索期。”陳俊峰回憶。

此時,時間已經走到了2013年,當年7月,曠視拿到了創新工場的A輪融資。事實上,在投資曠視科技前,創新工場內部曾進行了激烈的討論。“因為是A輪投資,我們通常都要求看到公司有明確的商業化方向,有比較清晰的變現途徑,但當時公司在業務方面才剛開始探索,幾乎沒有運營數據,甚至連誰是目標客戶都沒有看清楚,所以內部過會的時候投委會比較糾結。”陳俊峰告訴本刊,“但我們作為一家tech VC還是堅信技術的價值,發現了曠視的幾位創始人與眾不同的特質,最終還是決定獨家投資這一輪,投了幾百萬美元。”

雖然沒有清晰的方向,但當時的創新工場注意到深度學習技術已經取得了重大突破,而這意味著計算機視覺探索、解決真實世界中很難解決的問題變成可能。“這在商業上蘊含巨大價值,而人臉識別恰恰是其中最佳的應用點之一。”陳俊峰說。

同一時期,業界對人工智能的要求不再是“仰望星空”,而是要規模化落地。AI技術下沉到產業端,才能真正實現商業化落地,也只有給客戶帶來價值,AI領域的企業才能更有價值。

唐文斌也意識到,技術的本質創新要與場景應用相結合,這樣才能把技術變成最好的產品去落地,讓最好的服務真正發揮它的價值。場景成熟的時候,技術也會慢慢往前跑。

2015年之後,人工智能的創業熱潮來臨,曠視逐漸找到商業化落地的路徑。從與螞蟻金服合作刷臉支付,到為美圖提供人臉檢測成為長期合作夥伴,再到最近兩年主推城市管理等,曠視逐漸找到一條機器視覺的落地之路。

“以人臉識別為核心的計算機視覺技術應用的領域可以說沒有邊界,一方面技術還在不斷發展和演進,另一方面技術也在往各行各業全面滲透,它本質上就是計算機看懂世界、看懂人的問題。”陳俊峰看來,技術的演變以及行業的滲透下,曠視未來將是可期的。

自此,賽道內的車手們也開始跑馬圈地式的拓展自己的場景,而中國CV行業的序幕也徐徐拉開。

CV大陸裂變

2017年底,AI領域高額融資頻現,人工智能進入了用真金白銀換來的加速期。而CV賽道的競爭也同樣進入到白熱化階段。不少網友在知乎熱議:“誰才是CV領域的霸主?”點讚數量最高的評論是:“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就像三體世界中主張和平的1937號觀察員所設想的一樣,這個問題將引發一場持久的爭論大戰。

事實上,現在談誰是視覺領域的霸主,或許仍為時過早。從周惠平的角度看,這並不是個能一人通吃的行業。原因是,這個領域能落地的場景太多,安防、醫療、無人駕駛??沒人能將觸角深入到每一個行業的深海中去,即便是八爪魚,再多的觸手也不足以一口吃掉大象。周惠平是渤海華美的董事總經理,後者是曠視的C輪投資方。

短短幾年時間,CV領域的格局已經由八方混戰演變到“CV四小龍”再縮減到“雙雄稱霸”的格局。“我們確實也沒有預料到行業會發生這麽大的變化。”周惠平說。

幾乎是同一時間,視覺領域的賽手們啟動了引擎,曠視作為出發最早的一家,也已幾經蛻變。在曠視提出AIOT的戰略之後,他的發展方向更加聚焦。曠視科技副總裁謝憶楠將曠視的升級蛻變歸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針對消費端的個人大腦,第二階段是城市大腦,第三階段為供應鏈大腦。

消費端階段的衝刺,也是各方混戰最焦灼的時期。2017年,蘋果公司推出了第一台具備人臉識別的手機iPhone X。自此之後,華為、三星、小米、vivo、OPPO等手機廠商馬上跟進,人臉識別成為手機終端設備的標配。

撕開人臉識別的裂口後,驗證支付、登錄等功能快速迭代,讓這項技術在手機終端設備上的可應用場景像細菌一樣繁殖、裂變。iPhone X和Face ID的潛力最終釋放了基於身份認證的計算能力。Face ID在這一領域打開另一扇大門。但打開任何一扇門時,都要提前了解一個問題,鑰匙在誰手中?

曠視早就準備好了一把鑰匙。

在蘋果公司帶領Face ID走向風口前,曠視早已經在這一領域內等待多時。事實上,金融是曠視科技找到的第一個技術落地的場景。2014年,支付寶在尋找一家可以提供人臉在線核驗身份的技術公司,掃遍整個中國,最後發現只有曠視科技可以做到。曠視突破了重重技術難點,最終為支付寶量身定製了一套解決方案。

2015年3月,在德國舉辦的漢諾威IT博覽會上,馬雲親自演示了炫酷的“刷臉”支付,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提供這項“線上實名身份認證”技術的公司曠視科技也受到外界關注。目前,支付寶背後的曠視科技人臉識別技術已經達到十萬分之一的誤識率,通過率接近98%。

在此之後,曠視將金融領域的優勢不斷擴大,截至目前,曠視科技為平安銀行、中信銀行、江蘇銀行、中國電信翼支付等多家金融機構提供Face ID互聯網身份驗證服務。另外,曠視智能終端解決方案也已為70%以上的安卓手機提供刷臉解鎖服務,覆蓋華為、小米、vivo、OPPO等多款旗艦機型。

公開資料顯示,曠視的FaceID已為全球上億人實現了遠程實名身份驗證,是全球最大的人臉識別身份驗證平台;而Face++作為全球最大的AI開放平台,覆蓋了220個國家和超過50%的海外用戶。

唐文斌曾提到,每一年,曠視科技都有自己聚焦的領域。2016年是互聯網金融,2017年是城市管理;2018年是機器人。

事實上,城市管理一直是曠視的得分項。

此前,網上流傳一份曠視的資料顯示,曠視科技在2017年營收達到9000萬美元,並且已經實現盈利。這份資料還提到,目前城市管理佔曠視很大一部分收入,而城市管理領域的主要付費客戶是政府。同時,因為綁定阿里巴巴和支付寶,在金融和新零售、物流領域,不少人預計曠視的未來會有非常大的增長空間。

不過,針對這份資料,印奇給予了否認。印奇回應,“2017年確實是規模商業化比較重要的一年,增幅比較大,我們應該有盈利的可能。(報告)大的趨勢可能差不多,但具體數字肯定不是真實的。”

不過,在城市管理領域的突擊,讓曠視從基於C端設備的個人設備大腦聚焦到了城市大腦。這同樣是一片洶湧澎湃且暗流湧動的深海寶藏。

平安城市、智慧城市、一帶一路??都需要大量的智能化硬體和解決方案來支撐其體系。找到突破口,曠視迅速進行了擊破。目前,阿里雲大廈、中關村大廈都已經使用了曠視的識別技術。

2014年以前,處在To C階段曠視定位是開發者服務平台,主要產品為Face++;從2014年開始到2018年,曠視的主要精力轉向To B領域,開始了“AI+行業”,在這個層面下,安防、金融和出行是曠視的三條主要業務線;2018年底,曠視將業務線再做調整,宣布進軍倉儲物流行業。“每個階段我們的產品定位不同,最早我們可以說是一個PaaS平台,之後是‘AI+行業’的解決方案,現在我們在做的是AI作業系統。”謝憶楠解釋。

由此,從個人設備大腦到城市大腦,再到供應鏈大腦,曠視完成了三級跳。

新的戰場

2018年2月,曠視全資收購機器人公司艾瑞思。

根據官網介紹,這家公司一直在做智能物流倉儲、智能工廠搬運等行業的智能化解決方案。艾瑞思面向電商倉儲推出了第一代智能倉儲系統iWS,提供“貨到人”“智能搬運”兩種解決方案,可減少60%~70%揀貨人力,人均揀貨效率提高2—3倍,已與心怡科技、科捷物流等合作夥伴合力打造智能倉庫,並應用於富士康工廠,提供“P2P”廠內物料搬運服務。

據了解,交易雙方早有交情。2017年開始,曠視與艾瑞思開始在技術、產品方面合作,曠視為艾瑞思提供基於深度學習的機器視覺和智能調度算法技術支持,以提高物流機器人的智能、增強人機協作效率。同年,曠視對艾瑞思進行戰略投資。

意在何為?為何是物流?

在過去一年中,印奇不止一次提到聚焦,這也是行業共識。手機、金融、城市管理,已在第一梯隊的曠視急需要找到一個足夠大的產業,保持自身優勢的同時,將優勢身位的差距拉得更大。如果說CV賽道的競爭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一開始比的是出發姿勢和勇氣再加上零星運氣,而決定能走多遠的,則是格局和理性。

進軍物流,早就在曠視的計劃之中。

在過去18個月中,曠視團隊深入到中國各個產業一線進行廣泛的市場調研,最終選擇了通過機器人革新倉儲與物流產業。

之所以選中物流產業,原因有二:市場大、變革空間大。

2018年中國物流總額將近250億萬元,佔比GDP總額約15%,分揀運送包裹數量達500億人,從業人員超過4500萬,是一個真正的“兆元大市場”;另一個是變革空間足夠大,IMF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物流市場規模位居全球第一,但綜合競爭力僅名列28位,存在物流成本高、效率低的無奈難題。

有痛點就有機會。

唐文斌曾對心怡科技位於天津的一個天貓超市貨倉進行調研。唐文斌看到的是機會,北方冬天2萬平方米的巨大倉庫,無論暖氣和空調都不起任何作用,眾多揀貨員要在零下10攝氏度的寒冷倉庫中,每天走30—40公里分揀超過4萬個SKU的貨品,“基本上每天就是一個馬拉松”,工作非常辛苦,因此人員流失很大。對於天貓超市、京東超市這樣電商巨頭來說,招聘、雇傭、管理大量揀貨員需要付出巨額成本,如遇上“雙11”“618”這樣的促銷狂歡節,對揀貨員的需求量還會翻倍,但人員很難及時到位。唐文斌開始思考能否通過自動化的、智能化的手段來降低倉儲物流的成本、提高效率,同時提升員工的價值、改善工作環境,而不是每天重複低效的往返分揀。

這之後,曠視科技與心怡科技共同為天貓超市貨倉提供了智能化升級方案,將傳統“人找貨”的模式變革為“訂單到人、人機協同”模式,實現了倉儲效率的最大化,並且隨著算法改進,該效率還在不斷提升。數據顯示,通過500台曠視機器人協同作業,在龐大SKU壓力、包含十餘種品類的複雜訂單的情況下,心怡將消費者下單到出庫的時間控制在了1個小時以內,使得天貓超市的天津倉人效提升了40%。

隨後,曠視科技與艾瑞思機器人完成了科捷物流的貨倉智能化升級,幫助寶潔公司在促銷期間從容應對業務10倍的波峰變化。又與日本MUJIN工業機器人公司共同打造手腳聯動無人倉,讓機器人具備貨物抓取能力,進而實現全流程無人化。

作為曠視的投資方,陳俊峰對於曠視進軍物流產業的動作有著自己的解讀,“物聯網智能化是曠視的一個重要戰略方向,過去十年,隨著電商行業的迅猛發展,降本增效是物流倉儲領域的強剛需,這裡面存在大量AI落地的機會。艾瑞思團隊在機器人本體的研發上有不俗的實力,曠視通過戰略收購,把自身頂尖的AI技術注入艾瑞思的產品和解決方案中,有利於他們快速推出新產品並拓展市場。”

在曠視收購艾瑞思的消息傳出後,不少智能物流領域的創業企業開始擔心,擁有了機器人軀乾的曠視,加之計算機視覺領域的修為,是否會吞食掉大半市場蛋糕。“這樣的敵人是難以擊敗的。” 一位倉儲機器人創業公司創始人表示。

令人意外的是,曠視的目標並不是硬體設備商。

2019年年初,曠視在北京舉行戰略發布會,推出面向倉儲、製造等場景的機器人作業系統——河圖。如果說收購艾瑞思機器人是曠視科技下決心深入AIoT產業物聯網的第一步。那麽發布河圖,就是曠視集倉儲物流之大成的一把利劍。

簡單理解,河圖是一個平台系統,就好像滴滴集成了車主和顧客。不同的是,河圖更加智能,它相當於智能機器人網絡協同大腦,或者可以將其比擬為一支由機器人組成的樂隊中的指揮家。它可以向上對接WMS、MES、ERP等業務系統,向下對接不同廠商的產品和設備,讓它們有序協作、高效運轉。

當然,曠視並不是第一個試圖連接協同不同廠家設備的企業。過去很多集成商也在做,不過大多是散兵余勇式的連接協同,如今曠視將其進行了標準化,兼容更多設備,協作也更加高效。

目前,國內能單倉調度300台以上機器人的只有兩家企業,曠視正是其中之一。

對於堅持做河圖的原因,印奇解釋,“To B產業客戶往往需要的是整體解決方案,這也是為什麽曠視堅持要做河圖。”印奇希望看到的是,未來曠視在某種意義上會成為一個很大的渠道,把所有生態鏈的產品賣給用戶,讓他們可以在一個作業系統上協同工作,這是一個多贏的生態。

值得關注的是,在發布會上,曠視科技還宣布了河圖合作夥伴計劃,計劃投入20億元,在未來5年內連接超過10億個機器人。如果曠視將想象變為現實,那麽,還會有誰能與之匹敵?

資本的嗅覺

2012年拿到聯想之星的天使輪融資後,曠視的資本之路走得很順暢,幾乎每年拿下一輪新的融資。曠視投資方的名單也是恆星戰役薈萃,創新工場、啟明創投、螞蟻金服、國風投??

不僅僅是曠視,CV領域的各家企業,幾乎可以說都拿錢拿到手軟。即便是當年最熱的共享出行領域,融資大戰也在一兩家內進行貼身肉搏。反觀人工智能領域,2017年,如果算上計算機視覺領域外的其他玩家,如自動駕駛領域蔚來汽車,AI芯片領域的寒武紀、深鑒科技等獨角獸,還有智能硬體、機器人領域各種創業公司的融資,2017年國內全年AI領域的融資額超過200億人民幣。

李開複也曾感歎:“沒想到養活了這麽多AI企業。”

資本是有嗅覺的。

2018年,《資管新規》的落地,讓創業企業進入了融資寒冬。GP們也體驗了一把“地主家也沒有余糧”的狀況,投資門檻變高,投資人們的眼光也更為苛刻。但人工智能卻並沒有冷靜下來。

根據IT桔子數據顯示,截止到 2018 年底,人工智能領域相關投資事件共發生1539 起,涉及金額達 2104 億人民幣。其中有 312 起投資事件發生於 2018 年,總投資額達到 772.3 億,投融資金額再創歷史新高。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泛濫也是一種匱乏。

隨著市場自發的成熟,馬太效應開始顯現。此前“CV四小龍”的格局,開始收窄。競爭逐漸落在曠視和商湯身上。這種局面也源自各家不同的打法。

從出發開始,幾家企業各有側重,雲從以銀行切入市場,依圖則是主攻安防。不過在之後的發展路徑中,兩家企業都發生了不小的改變。雲從開始拓展安防領域,而依圖則進入了醫療行業。一名接近該行業的資深投資人告訴本刊:“雲從的競爭力仍然在銀行這個板塊,但是銀行的錢也不容易掙。依圖本來主打安防,一時半會還拿不下醫療,醫療領域的創業企業都在找變現的方法,現在,依圖也是用安防的現金流在養活醫療。”該投資人表示,“商湯切了幾十個領域,幾乎CV每個行業都有商湯的身影。”

有業內人士將人工智能公司分為兩派,一派是用標準化的技術做技術平台,試圖賦能百業。另一派是,先選擇幾個垂直的行業深扎下去做透,將來再去賦能別的行業。曠視顯然屬於後者。

競爭是生存問題,也是難以逃避的話題。

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是,vivo選擇商湯和曠視兩家公司同時為旗下不同產品提供解決方案,並借此獲得議價優勢。vivo執行副總裁胡柏山曾提到,vivo旗艦機X20上面的人臉識別技術來自商湯科技,海外市場如印度地區手機應用的人臉解鎖技術則來自曠視科技。

“這種分區域、分品牌的製衡對手機公司而言,可分攤供應商過於集中的風險。”胡柏山提到。

唐文斌認為,要打破這一競爭的尷尬格局,只能提高技術或是產品體驗,“對於我們來說,歸根結底是你的產品是否受到認可。”

他看來,目前曠視走的商業化渠道,還有很大的技術提升空間,“現在提到的‘逆光也清晰,照亮你的美’,只是第一步,我們關注的焦點在於最好的手機攝影頭還遠遠不如單反相機的效果,這其中的差距,就是值得長期努力研究的方向。”

談到跟友商的競爭,唐文斌笑說:“我們經常與對手直面競爭,但我覺得其實是蠻好的。當我們自己一家在前面領跑的時候,我覺得我們跑得不夠快。但我們現在遇到一些競爭時,我們跑得比自己想象得更快。大家是在互相促進的過程中。”

“任何護城河都能轉化成金錢和時間。”AI行業的一名資深研究人員告訴本刊,“並沒有不可複製,只不過是代價有多大?”

焦灼的競爭後,是否會有後來者居上?傳統安防廠商如海康、大華抑或是語音領域的領頭羊訊飛是否會跨界發展?以BAT為首的互聯網巨頭們又將有何打算?

唐文斌坦誠地說:“後來者已經沒有機會了。”

渤海華美投資前,曾對業內幾家頭部企業進行了梳理。“在安防、金融等領域,曠視已經有了自身的優勢。我們認為,之後小公司已經沒有進入的機會。”周惠平說,“所謂大廠的降維打擊,我們認為是不成立的。CV行業發展到今天,即便是BAT,想要做這件事也要付出巨大的時間和金錢成本。更何況,不是每件事都要親力親為。”

業務不斷拓展,就要面臨領土邊界的主權問題。“大家都會有一些交叉邊界,這並不可怕,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的核心在哪裡。包括BAT這些巨頭,都有很多新業務的嘗試,邊界一直在變化,但是核心能力如果想的很清楚,確實是這個領域最強的,你就可以和大部分人做朋友,真正建立壁壘,保證你的商業價值。”印奇說。

從人臉識別的貼身肉搏、智慧城市的跑馬圈地,CV領域格局初定。從目前看,產業化,仍是賽手衝刺前最關鍵的問題。從上天攬月,到下海捉鱉,比拚的是硬實力,是戰略和格局。“吸金力”十足的CV玩家們需要更快速的吸引更頂級的核心人才。而資本從本質看,是為了幫企業跑得更快、跑得更遠。至於計算機視覺能跑多遠,曠視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

近幾年,媒體多次盛傳曠視上市時間表,雖然一再澄清,但這樣的消息屢見不鮮。經歷了多輪融資和產品的不斷迭代後,何時上岸,或許對曠視而言,也僅僅是時間問題。

融資中國2019大消費行業投資峰會

水母研究微信公眾號——關注的不只是母基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