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佔裡村:一棵樹上一窩雀,多一窩就挨餓

佔裡村坐落在深山密林中,是一個植被良好、民族風情濃鬱的美麗侗寨,村外蒼山疊翠,門前流水淙淙,一幢幢吊腳樓錯落有致,鼓樓、風雨橋歷歷在目。佔裡的祖先為躲避戰亂,1368年從江蘇逃難,長途跋涉後,經廣西梧州最終定居此地的,佔裡村的得名就來源於其祖先“吳佔”和“吳裡”。

佔裡村由於地理環境好,祖先們在這裡定居以後,開墾了很多土地,生活過得十分富裕,享受著與世無爭的幸福生活。

據村寨裡的人說,這裡生男孩要女孩是可以選擇的,佔裡村寨的年輕人結婚之後,要生育前只要到村裡這口井去喝一口井水,左邊流出的泉水喝了生男孩,右邊湧出的泉水喝了生女孩,非常靈驗!

佔裡侗寨,全部為吳姓侗族,寨中有鼓樓一座。2005年以前不通公路,寨種人很少外出。佔裡人性格溫和,對外來人友善,現在逐漸開發旅遊,將來也會成為侗族的旅遊勝地。

村寨位於佔裡山的河谷中,柳江河由北而南從村寨西邊流過,在河流左岸與山巒之間,有一塊比較平緩的坡地,寨子就修建在這塊臨河的坡地上。村寨以濱河路線作為村寨南北交通乾道,從該乾道引出東西向路線為支路,將村寨分為幾個區域,再從這些東西向支路引出若乾平行於河濱乾道的南北向小路,村民住房就面臨這些小路層層修建。

在該村寨東側突出伸入村寨的山嘴陡坡上,是該寨的薩壇。村寨唯一的鼓樓位於村寨偏北的兩個組團的民居之間,修建於水塘群中。民居建築以鼓樓為核心,向四周層層展開。這些民居有單家獨戶和群體組合兩種形式,以單家獨戶居多。順著臨河石板主乾道內側,依次排列著排架式禾晾,其內就是村民住房和倉房。

建寨700多年來,代代流傳下來的寨規森嚴地寫著:不許外娶、不許外嫁,以保守換花草的秘密。佔裡村的祖先吳公力提出了要控制人口增長,於是便召集村民聚集於寨中的鼓樓進行商議,訂立了一條寨規:一對夫婦只允許生兩個孩子,誰多生就依寨規進行處罰,嚴重超生的,永遠逐出寨門,不得再回到這裡居住。

在佔裡村,只有正月初五和初六的日子才能舉行訂婚儀式,而婚禮則只能在農歷二月十六日或十二月二十六日才能舉行,其他日子都不允許結婚。“一棵樹上一窩雀,多一窩就挨餓”、“崽多了無田種,娶不了媳婦;女多了無銀兩,嫁不出姑娘”、“人會生崽,地不會生崽”……如今,在佔裡村流行著許多控制人口增長、實行計劃生育的歌詞,意義深刻。

特殊的環境,形成了侗寨特有的生育密碼,佔裡青年男女戀愛自由,一般在十八九歲就可以開始談戀愛。但佔裡村同時又遵循著晚婚晚育的習俗,因此姑娘們大都在23歲以後才結婚。在佔裡人看來,結婚晚就老得晚,早要孩子就意味著會早當老人,壽命也就短了。正是這種淳樸的生命觀使佔裡的青年不願意過早的結婚,而生育期的縮短,客觀上降低了婦女的終身生育率。

佔裡村還有一個獨特的習俗使得村裡的青年即使早婚也不會早育。在佔裡村,男女結婚後,新娘會仍住在娘家“不落夫家”。農忙時,男女可以到對方家裡幫忙乾活——“夫妻互助”,待姑娘年紀稍大一些——二十七八歲時,才會住到夫家去。除了對結婚嚴格限制外,佔裡人對離婚者還會進行嚴厲的懲罰,對提出離婚者要上繳“稻穀300斤、白酒50斤、肉100斤”而這所有的這些東西都會用來充公。之後,提出離婚者,不得繼續留在村裡生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