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四新從農場蝶變生態新城

兩江交匯之地漢陽,多年積澱拚搏奮鬥、開拓創新、精益求精的“紅橋精神”,以奮鬥促發展,實現新時代跨越。

憶往昔 奮鬥不易

因建設武漢長江大橋,孫春初舉家從長沙搬到武漢,如今三代人裡有16人是建橋人。這位今年99歲的中鐵大橋局退休老人的人生經歷,平實而令人動容。

1955年,孫春初來到漢陽,是大橋局機械經租站的第一任站長。他曾和同事們一起,摸索著把國外進口的大型機械車開回工地,用推土機推出了從長江邊到現在建橋新村的馬路。

漢陽

待到大橋建成通車時,孫春初已奉調去了鄭州建設新的橋梁,隨後數十年,他跟著一個又一個橋梁工程,走過廣州、長沙、九江等地,每個地方一呆就是3-5年。

建橋人的生活很艱苦,但看著自己建造的一座座大橋跨過江湖,建橋人倍感自豪幸福。孫春初的兒孫們也紛紛選擇了建橋之路,他的兒子、71歲的大橋局退休幹部孫奇忠說,全家祖孫三代有16人都在大橋局工作,有的是基層技術員,有的是高級工程師,工作崗位不同,相同的都是“做事踏實認真”。

奮鬥後 滿是幸福

奮鬥的人生才是無悔的人生,當你拚搏付出後,收獲的是成就感和幸福感。

75歲的肖登維老人一輩子都在四新街,他目睹了漢陽人通過不懈的奮鬥,將四新地區從昔日的一片湖區變成了今天的現代城區。“當年的菜地和碎石路變成了商業區和柏油路,這裡充滿生機和活力,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留在這裡、搬到這裡”。

作為城管工作人員,江堤街公共管理辦公室主任夏金斌說,工作雖然平凡,但努力會帶來成就感,這是精神的滋養。他平時做的很多的工作,是協調轄區店面杜絕出店經營,“有時候一家要談十多次”,雖然累,但最後總是能找到解決方法。

琴台社區書記伍平化和同事們一起,引導居民成立了物業公司,既解決了管理問題,也吸納了居民就業,他詩意地說,“闖過風雨見彩虹,武漢的座座大橋就是城市的‘彩虹’。”

再出發 乾字當頭

跨入新時代,漢陽迎來新機遇,奮鬥基因如何延續,如何創造更美好的生活,群眾也有更多期待。

“紅橋精神就是拚搏奮鬥精神,漢陽人骨子裡都有吃苦耐勞的勁”,四新地區管委會規建部部長蔣建華說,跨入新時代,要繼續奮鬥,高品質發展,要更科學地奮鬥。

四新生態新城管委會綜合計劃局局長楊明生是大橋局的“女婿”,此前曾在建橋街工作過8年,在四新生態新城也已工作了8年,他說,過去大家只知道鍾家村、王家灣,現在四新生態新城已經崛起,“要讓它真正起到引領、示範、輻射作用,現在更感到任重道遠”。

規劃按期實現,項目真正落地,需要堅定信念咬定目標,把奮鬥精神真正落實到每一項工作中去,他表示:“我每天生活、工作在漢陽,想到漢陽的美好明天就充滿了信心和乾勁!”(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