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個似雞腸的藥材,溫養子宮,強腰膝一樣不落

在福建、廣東等地,山野邊常能見到一簇簇長橢圓形葉片對生,有著灰綠色根莖的植物,開著白色的傘形花,在霧氣升騰中,像個仙子般非常美麗。

這植物就是茜草科植物巴戟天,因為根部呈圓柱形,收縮成串珠狀,看起來好像雞腸子,所以有人形象地叫其雞腸風。

這個小肚雞腸,正是入葯部位,味辛、甘,性微溫,功效非常大哦!

為腎經血分之葯,《本草正義》一書將目光密集地放到了其補腎陽的功效上:專入腎家,為鼓舞陽氣之用。可補助元陽,助胃氣滋長,令諸虛自退,其功可居萆薢、石斛之上。

不僅如此,藥典記載表明,巴戟天還能祛風濕,強筋骨,對風氣腳氣水腫,以及失眠和女性不育等的效用也不錯。所以醫家們一遇到陽痿不舉、尿頻、宮冷不孕、風濕腰膝疼痛、腎虛腰膝酸軟等症,就容易想到它。

用藥時,由於巴戟天性熱,所以,同寒涼的黃柏、知母配方,就可強陰治,治女性更年期綜合征。同蓯蓉、鎖陽這些也是大熱的藥草在一起配方,就可以助陽,治陽痿不舉等。

不過《本草新編》卻認為巴戟天雖然性熱,但卻甘潤溫和。書中闡述道:命門火氣不足,脾胃就會寒虛,不能大進飲食,用附子、肉桂以溫命門,又有點熱過了頭,哪裡比得上用巴戟天的甘溫,補其火而又不失其水之為妙呢?很多人將巴戟天只是用在丸散之中,不知道還可用於湯劑中呢?

那麼,巴戟天用在丸散之中,是一種什麼情況呢?

補腎陽壯方大菟絲丸中,就有巴戟天入葯。更有兩種直呼為巴戟丸的丸劑,在不同醫藥書中,用藥不一,效用也不同。

《局方》巴戟丸:

巴戟三兩,良薑六兩,紫金藤十六兩,青鹽二兩,肉桂(去粗皮)、吳茱萸各四兩。

上為末,酒糊為丸。每服二十丸,暖鹽酒送下,鹽湯亦得。日午、夜臥各一服。

治女性子宮久冷,月經不調,或多或少,赤白帶下。

《太平聖惠方》巴戟丸:

巴戟45g,牛膝(去苗)90g,羌活、桂心、五加皮各45g,杜仲(去粗皮,炙微黃)60g,乾薑45g。

上藥搗為末,煉蜜和搗200~300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食前溫酒飲下。

方中巴戟天配伍諸葯有強筋骨、祛風濕等功效。治風冷腰胯疼痛,行步不得。

用在湯劑中,又是什麼情況?

以巴戟天茶舉例。將巴戟天5g、紅茶3g,用200ml開水沖泡後飲用,直到飲至味淡。

不僅可補腎陽,壯筋骨,祛風濕;還可降高血壓。甚至小便失禁、子宮虛冷月經不調、宮寒不孕都可喝它哦。

我們吧

不要錯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