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那些被貶為“剩女”的人,後來怎麽樣了?

我有一位未婚女性朋友,每年到這時搶到回家的火車票,就焦慮得像一隻炸毛的鳥。

為了積極響應一年一度的民間節慶習俗“舌戰群戚”,今年她拋出了一個深奧的哲學問題:人為什麽要結婚——

“以前男人找女人是傳宗接代,現在女人找男人呢?也只剩下,傳宗接代了”

仔細想想,社會開放和經濟獨立使女性的自我意識增強,促使女性在婚戀關係中對另一半的需求項精減,是人們越來越追求高品質婚姻的另一種體現,所以我朋友說的也算話糙理不糙吧,但聽來就是刺耳,被我這樣公開寫出來,一定會因為失之片面,引來罵聲一片。

但我想說一句,她客觀地陳述社會亂象,觸怒了男性的自尊心,那麽以她為例的這一代未婚(晚婚、不婚)女性,被“剩女”兩字汙名化十餘年,誰又還其過公道?

百度百科"剩女"詞條的截屏

2007年教育部發布的《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06)》中,“剩女”成為171個漢語新詞語之一,也客觀反應出當時社會對大齡未婚女青年的認知。

你可知道曾經被貶為“剩女”的人,後來怎麽樣了嗎?

她們在不甘心中奮鬥,她們花了十餘年時間終於堵上了愚民的嘴巴,只為證明自己足夠優秀,而不是“被剩下”的,同時卻坐實了“剩下”的事實。

時隔11年,這個詞匯幾乎消聲覓跡,也許有人會說是社會認知在進步,人們不再用這種帶有貶義色彩的詞匯,邊緣化大齡仍保持單身的女性,而這11年來網絡流行語的更迭,令我並不認同“剩女”一詞的遇冷,是社會學會對女性的尊重。

 

 

剩女 

——興 盛 始 於 2 0 0 6 年——

剩 女 當 年 是 被 誰 剩 下 的

希臘神話裡宙斯讓孫子佩琉斯去娶海神女兒忒提斯;格林童話裡王子公主總是恨嫁不得,評書裡英雄好漢經常被繡球拋中,閨中小女偏愛比武招親。

縱觀中西方從古至今,適婚年紀求偶本是人之常情,到了文明的現代,女人求嫁未嫁反倒被貶為“剩”。

在我看來,一個成年女人的婚姻狀態,是“剩”,是“勝”,還是“聖”,關乎她個人的婚姻觀,與任何其他人無關,之所以用“剩”來矮化大齡未婚女性,無外乎兩種心理。

第一種是“男權至上”的遺風,是和我國幾千年"男尊女卑"封建思想影響分不開的。

男耕女織的普遍生活方式,造就了第一批大男子主義者:男人是家庭和社會的主體,在當時的生產力水準下,造物主賦給男人的力量是社會前進的充分必要條件,因此妻子無奈下必須遵從丈夫,逐漸形成“三從四德”的中國古代習俗,對人思想的影響直至今日。

這裡說的男權至上的遺風不單特指男性,包括從小受男權思想教育而大的少數女性,驅動了輿論對當時適婚年齡未嫁女性形象的矮化。

另一種是“酸葡萄心理”作祟,合理化防禦機制的的一種表現,是指看到別人有的東西,但自己沒有,心理很不舒服、失落。為了彌補自己的心理落差,就認為這個東西是不好的,對於不好的東西,想擁有的欲望也就沒那麽強,以此來讓自己心理平衡。

這種心理驅動,表現在輿論風向對“剩女”一詞的解讀,從年紀標準,走向高材、優秀、能乾,甚至不惜用“太挑剔”來妖魔化適婚年紀的未婚女性。

 

百度百科"剩女"詞條的截屏

百度百科至今這樣解釋“剩女”詞條:

比她們年紀大的女人,孩子都上小學了;比她們年紀小的也在挑三揀四之後高高興興地嫁人了;比她們聰明的沒她們漂亮;比她們漂亮的沒她們聰明——可偏偏被剩下的就是她們。

為什麽要用“剩下”,她們是被誰“剩下”的?

到了適婚年紀,卻不用依靠男性求生存,至少她們沒被生活剩下。挑挑揀揀人之常情,虛懷若谷絕不將就,說明她們沒被愛情剩下。結婚生子不是女人必經之路,用開放的態度擁抱婚姻,明顯她們沒被禮教剩下。

現在回頭想想,她們明明是在“奔”,卻被思想迂腐者烙上一個“剩”字,也因當時女性群體的覺醒不夠徹底,為了反駁那個“剩”字,女權前赴後繼鬥爭了十餘年,贏在這個字上,也輸在這個字上。

 

 

 

媽寶男 

——興 盛 始 於 2 0 1 2 年——

剩 女 拒 絕 當 媽 寶 男 的 後 媽

 

隨著這一代獨生子女適婚年紀的到來,獨生男孩們在社會高呼“剩女”的時代,已經歷了相親狂潮,也是從小在男權思想教育長大的他們優越感爆棚地擇偶,才促成當年“剩女”一說的走紅。男權至上的思想作用下,對女性的不尊重,淋漓盡致的體現出來。

慢慢的,大男子主義到了這個時代也摻雜了些許雜質,人們改口調侃他們“直男癌”,而這裡是必須要區分大男子主義與直男癌的區別,知乎大神這樣解釋道:

大男子主義:基於自己的男性身份,強製賦予自己某種義務。 

直男癌:基於自己的男性身份,強製賦予自己某種權利。

也就是說,男權社會,看似女人沒有地位,但凡嚴守三從四德,依然受到大男子主義的照顧和尊重。

不禁讓我想起國外人提倡的“Lady First” (女士優先),比如男士幫女士拎箱子,是希望下一次她一個人拎著大箱子的時候,也會有另一位男士幫她拎,推己及人。這是道德的一個很高層面的對自己的一種要求,很了不起。

反過來“直男癌”體現在處處利己、斤斤計較,普遍的思路是:正因為男女平等,憑什麽要求男人更多照顧女人?

因而可以這樣理解,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禮教隻教化出大男子主義,反倒是將大男人對女性的義務利己私用,是真正患上了“直男癌”。

人們不禁要問,“直男癌”的寄主會是怎麽樣的男人?

 

由金星主持的節目《中國式相親》傳遞的婚戀價值觀曾一度引發社會熱議

走過“討伐”剩女的時代,依然保持未婚的獨生子女一代,又迎來在相親節目上展現真我,帶著爸媽去相親的節目中,幾位男嘉賓家人發表了“要找會乾活的媳婦”、“不娶手涼的媳婦”等,引起輿論對婚戀觀念的大討論,有的網友覺得這個節目確實反映出了中國式相親裡的現狀,而我們從這個變種的相親節目裡看到的“媽寶男”浪潮一浪高過一浪,這是姿態太高、眼界太高、優越感爆棚的獨生子女的男性及其母親的真人秀,同時過度呵護下長成的巨嬰也著實被“剩下”的事實打擊到了。

剩下怎麽辦?別忘了他們是因為優越感爆棚、姿態、眼界、家底“三高”,才誰也看不中,母親自然要護犢子,繼續呵護兒子的玻璃心,一代“媽寶男”終於成年於世。

“剩男”的生母母性強烈,不忍剪掉臍帶,導致成年兒子從思想和心理上未曾脫離母體,這類男性即使在事業上能力超群,依然沒有完成人格的獨立和思想的成熟。

“剩女”發奮證明自己優秀過人,習得一身獨立自強的武藝,自然是不樂意當“媽寶男”吃力不討好的“後媽”。

照理說,剩下的本該配對,但婚戀價值觀的巨大差異導致“剩男剩女”不共戴天。

 

 

 

睡愛豆 

——興 盛 始 於 2 0 1 6 年——

剩 女 不 屈 帶 動 下 的 女 性 解 禁

 

在“媽寶男”當道的世道下,女權又發生著怎麽樣的悄然改變呢?

 

狂熱粉絲楊麗娟與偶像劉德華見面,父親“幫助”女兒實現心願跳海自殺

當年轟動全國的楊麗娟是瘋狂女粉絲追求男星的典型代表,令人惋惜的是她的認知偏差引發了悲劇,但與此同時,追星的熱度再度被推至公眾視野,喜歡偶像沒有錯,尤其是女性,在一代“剩女”維權的不懈努力下,逐漸推翻傳統思想對女性形象繁文縟節的束縛,越來越有主導權、話語權,經歷著思想與行為的雙重解禁。

以70後、80後為代表的獨生子女的女性,當她們還是追星族主體的時候,從小在男權當道下成長,擇偶觀自然受其影響,所以找一個可以被依靠、像父親(父輩)一樣照顧自己、照顧家的中流砥柱,無疑成了大部分70、80後女性的首選。看看她們崇拜的明星,劉德華、張學友,後來的吳秀波、陳道明、張涵予,一直到霍建華、靳東、胡歌等人,謝幕了偶像大叔控的時代。

當這一代女性在陸續完婚後,他們已不是粉絲經濟主要群體了,年紀前移化,也就是更年輕的90後、95後。他們本身出生在衣食無憂的和平年代,又成長在中國思想開放、言論自由的好時代,男權至上的思想對他們成長造成的影響明顯疲軟,更多的是崇尚自主、自由、自我。

90後、95後所推崇的價值觀,映射在他們的追星方式上。2012年,中國電視真人秀節目終於被推向了真正意義上的“繁榮”,到2014年達到“鼎盛”,成為具有普遍意義的社會文化現象。

也有人憂慮,“真人秀”節目走紅螢幕,僅是在滿足人們的窺私欲,但負面的聲音很快被蓋了下去,因為對粉絲而言,能成功拉近與原本高不可攀偶像的距離,對於明星來說,也是變現的粉絲經濟。

隨著明星主動卸下光環,以俗人的一面示人,人們也從獵奇到不再好奇,心底的貪欲撐起了粉絲想象力的無邊無界,他們嘗試稱呼“國民老公”、“國民公公”,首先是用“國民”兩字,拉上13億中國人陪襯自己都覺得抹不開臉的妄言,之後是部分當紅明星私生活被頻頻爆出,女粉絲們發現自己與明星之間隻隔著一個網紅,多少女生為了睡到愛豆(英語idol的音譯,意為偶像),先躺上了冰冷的手術台?

 

Mc HotDog在台灣綜藝節目中的玩笑,不知是娛樂圈多少人內心的寫照

那些“炮王”男明星醜聞滿天,年輕一代的女粉絲不為恥反為榮,在互聯網上交流起如何睡到自己的愛豆,由此“睡愛豆”從口頭上放肆調侃,成了有根有據可以實現的做法,從前隻出現在男性言語裡的不堪之詞“把誰睡了”,反倒被少數年輕女粉絲拿來滿足追星的虛榮心。

不得不提,這裡的“睡愛豆”,單單令人想到女粉絲與男偶像之間的行為,因為反過來就會令人聯想出一副汙穢的情形,“睡愛豆”最終成了女粉絲被默許的“專權”,即使是打打嘴炮、說說過癮,也符合性壓抑的中國人躁動的內心,所以沒有人站出來喊停,娛樂圈化身發酵的溫床。

再看現代社會,世俗對傳統婚姻制度合理性的推敲,”炮友關係”逐漸從地下浮出水面。一開始是負面的,完全受到道德壓製,慢慢敵不過人性和人權,畢竟傳統婚姻模式確實與人性存在緊張關係,“約炮”一詞慢慢走向平淡如水的中性詞。

也罷,社會上越來越多的男女主動選擇,或被動“剩下”,他們有權在獲得婚姻關係許可以前,行使身為人的權利。

我們尚未經歷過真正意義上的“男女平等”,人們用性解放的思潮詮釋自己腦海中理解的“男女平等”。是,又不是,模糊地、不確定地朝前走著。

 

 

 

小鮮肉 

——興 盛 始 於 2 0 1 4 年——

腐 女 是 女 權 的 一 次 脫 殼 結 痂

 

除了遲遲未嫁的“剩女”依然在於男權思想的遺風做抗爭,已獲得人生的60後女性、獲得事業的70後女性、獲得家庭的80後女性,在男權思想的教育下早做了符合男權社會的選擇:在年紀尚輕之時,前赴後繼跳入婚姻,又在複刻父母一輩男權至上的婚姻模式下四散奔逃,抑或是廝守空巢。

張愛玲說的紅玫瑰與白玫瑰,便是想得到的得到了人就會空虛、厭倦,而對年輕肉體和有趣靈魂的渴望、對權力在手掌控一切的渴望、對男性崇拜與誠服女權的渴望,是她們終其一生沉溺的幻想,她們形成了龐大的“中國腐女”群體,和原產地日本不同的是,極具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習俗對女性思想的浸透。

“中國腐女”是一群什麽人,為什麽會這麽癡迷?

著名的性學家李銀河接受新浪娛樂對話時就提出,除了中國式家庭教育、中國女性性壓抑和性解放、愛美之心之外,女孩的嫉妒心理也是“腐女”這個群體形成重要原因,而她所提提及的防禦機制更是腐女心理的典型佔比:

大多數腐女都來自於比較嚴謹的家庭,嚴於男女之大防。在中國女孩喜歡性就會受到負面的評價,比如不是好女孩、淫蕩之類的差評。腐女將視線轉向男同性戀可以避免得到過多的指責,因為男同性戀是離異性戀女孩距離最遠的一種關係,在男同性戀的世界裡沒有女孩,腐女可以作為一種旁觀者的姿態來看待,這也是一種防禦外界指責,保護自己的心理。

同期,粉絲經濟的主要群體在低齡化,對同齡異性的吸引,令那些年輕的男孩偶像迎來了事業的春天。“小鮮肉”最早是2014年中國粉絲對韓國男性明星的稱呼,後泛指年輕、帥氣的男性,年齡在18-30歲之間的性格純良,感情經歷單純,沒有太多的情感經驗,並且長相俊俏的男人,對低齡化粉絲異性相吸。

而原本只存在於BL作品(Boys’ Love 的縮寫,譯為“男孩子間的愛”)裡的人物,由一位位活生生的小鮮肉偶像,來具象化了“中國腐女”們的想象,甚至這種口味從娛樂圈照進了現實生活,最終形成各年齡階層女性都鍾情“小鮮肉”的婚戀價值觀形態。

 

 

小奶狗 

——興 盛 始 於 2 0 1 8 年——

男 性 通 過 示 弱 輕 易 獲 取 甜 頭

 

“剩女”所帶頭的女權抗爭,在持續十餘年後終於有所成效,社會摘除了對女性的刻板印象,那些以前以為只有男人能勝任的事,女性也不甘示弱地平起平坐。“剩女”一詞連同它的貶義色彩被逐漸遺忘,人們用獨立女性來形容這一代新蛻變出的女權嫩芽。

也是與此同時,社會的混沌,男性女性社會職能被逐漸模糊,影響著正在成長的一代人,他們從小被照顧與呵護,也被教育“強者就該保護弱者”,恰恰是沒人站出來告訴他們什麽叫真正的“男女平等”,導致年輕的男女都爭奪起“弱者”一席。

 

知乎上對“小奶狗”男友的討論參與者、關注者越來越多

如果說幾年前坊間流行起的“小狼狗”男友,還是男權社會下向女性示弱從而獲得好處的男性,尚有一絲自尊心作祟,那麽2017年年末現身於網絡的“小奶狗”男友就是女權崛起下長大、男子主義思想淪喪的一代男青年,他們通過向女性示弱輕易獲得好處,並以此為傲,互為推崇。他們通常長成於母親強勢的家庭,是尚未催熟的媽寶男,抑或是從小缺愛,投射在擇偶標準裡。

總之“小奶狗”男友形成於年輕的偶像人見人愛的階段,是中國腐女心理夠得到的“小鮮肉”,他們的腐和萌女權至上擇偶具象的依托,正激發了女性母性泛濫,以及女性空缺千年的“強者照顧弱者”帶來的成就感。

國家中國民政部的數據顯示,我國現代未婚女性大齡化、大量化,不得不讓人承認,婚姻對現代女性的諸多功能性在逐個消亡。

物質靠自己,精神獨立思想,愛情凌駕於婚姻之上,剩下的生育需求儼然成為她們考慮是否需要婚姻的決定因素,如同男權時代對女性的需求,歷史在驚人地重演,充滿了諷刺。

獨立後才明白,“自由”的另一種解釋,是無依無靠、不問西東。但等你具備這種能力,跟誰結婚又有什麽分別?連結不結婚都沒有關係。

也因為這樣,“小奶狗”男友符合當下的獨立女性的口味,在婚戀關係中什麽都不求人,正因太過獨立所以缺愛,遭遇示弱導致母愛過剩。

一開始被人拿來嘲諷“中年少女”無可救藥的意淫幻想,後來也被部分當局者出於自嘲自虐的意味,乾脆從被動換位主動,自己也稱自己為“中年少女”,於是,這個詞就漸漸固定下來,實錘“中年少女”與“小奶狗”男友之間達成了一致的婚戀觀。

 

 

微博上網友紛紛曬出自家“小奶狗”男友這種秀恩愛方式在悄然流行

微博上網友紛紛曬出自家“小奶狗”男友這種秀恩愛方式在悄然流行

 

聽,那一聲嬌喘的“小姐姐”,是幼齡“媽寶”主動棄權身為男性應盡的義務、純享受身為弱者的特權,而邁出的第一步。

於此同時,由大男子主義演變成的直男癌——大齡“媽寶”,也在尋找“後媽”的征途上屢遭挫敗,見女權崛起的社會風氣,便放低了些許姿態,依照“強者應當照顧”的千年古訓來要求“剩女”多些擔當。

可是在社會上處久的人都明白,自尊心分明就是面皮薄、意志弱、受不起挫折、經不起摔打的代名詞。偏偏大齡“媽寶男”非要照搬生母對自己的無私:一方面對女方有多擔待的要求,另一方面又要她們護著自己嬌貴的自尊心。

也有一些獨立的未婚女性拒絕這麽做,她們依然信奉男權社會下男女社會職能的劃分,寧可單著,也絕不將就。

她們是曾經被貶為“剩女”這一代,從小接受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都受男權當道的思想熏陶,卻在適婚年紀扛起男弱女強的世道大旗,要殺出的是一條男女真正實現平等的血路。

無論男人能乾的事女人也能乾,還是男女社會角色互換,或者像一些激進的女權主義者效仿男性站著撒尿、穿著象徵男性的服飾打扮,這統統都兩性之間的較量,是計較。在我看來,男女要實現平等,一定要找到兩性社會職責的平衡點,並不是分毫不讓地算出公正的平均分。

“男女平等”是一種高尚道德的境界,我對其的解讀,涵蓋了以下三方面:

一、各司其職,精益求精

二、扛得起社會角色的義務,也享受得到相對應的權益

三、懂尊重,並自重

 

只有極少數完成精神層面撕裂與重建的獨立女性,熬過了“剩女”的時代,渡過了相親浪潮,經過男性示弱的考驗,是她們改寫了中國千年男權史,令我們迎來了女權的崛起,但這“女權”一定不是最終實現兩性平等的一方女權,如同男權也經歷過鼎盛、輝煌、低靡、陣痛,但我相信女權的千錘百煉不必再用上千年。

男權已逝,女權當道,距離男女平等還會遠嗎?

又是一年催婚季,你看那些未婚的“剩女”還在等,等的興許不是一位如意郎君,而是一個真正洗去自己“剩女”汙名化的時代。

-EN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