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退燒用酒精擦浴、被子捂汗?!給孩子退燒千萬要避開的4個大坑!

寶寶一發燒,很多家長就非常緊張,老擔心會燒壞寶寶的腦子。於是,捂厚衣被、敷濕毛巾、貼退熱貼……各種能想到的招兒都齊上陣,恨不得馬上就將寶寶的體溫降下來。


有些家長甚至在體溫不到38.5℃就急著給孩子喂退燒藥,或到醫院急診直接要求醫生給孩子打退燒針,巴不得能達到立竿見影的退燒效果。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寶寶發燒家長病急亂投醫反而容易坑了寶寶。

1

誤區:裡三層外三層「捂汗」退熱

「吃點葯,捂一會,等汗出來就不燒了。」不少家長遇到孩子發燒都會用「捂」這一招,一些人覺得孩子發燒同時還會伴有怕冷,因此拚命給孩子穿多點、蓋多點,裡三層、外三層把孩子包裹得嚴嚴實實,只露出一個憋得紅彤彤的小臉蛋。


分析


其實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孩子發燒時,末梢循環變得較差,手腳摸起來可能會有些涼涼的,但這並不是因為孩子穿得不夠多。將孩子包得嚴嚴實實反而會影響到機體的散熱,使體溫上升甚至處於高熱狀態。


在高熱時末梢血管可代償性擴張,使出汗增多,同時機體代謝亢進,耗氧量增加,易處於缺氧狀態,令寶寶身體更吃不消。

正確做法

當孩子發燒時,衣服不要穿得太緊太多、被子也不要蓋得太多太嚴,以保證其身體能充分散熱;與此同時,也要注意適當為寶寶手腳保暖。


2誤區:用酒精擦浴

有一些家長認為孩子發燒需要散熱,用酒精擦身可以幫助降溫。實際上這種方式不僅降溫效果有限,而且可能讓寶寶感覺更加不適甚至造成危害。


分析


酒精擦拭的退熱效果並不顯著,且會發快持續時間短。酒精本身可能對寶寶的嬌嫩皮膚產生刺激。在身體發熱時,酒精更容易通過皮膚吸收入體內,造成寶寶酒精中毒。

正確做法

寶寶發燒時,我們的處理原則是盡量讓TA感覺更舒適。物理降溫可以採取減少衣物、調節室內溫度保持在24℃-26℃、蓋更輕薄的毯子等,都有利於緩解寶寶的不適。


3誤區:發燒只能看了醫生後再處理

有些家長擔心給孩子吃了退燒藥後會影響醫生對病情進行準確的判斷,或者不知道該給孩子用什麼葯,即使孩子已經燒得小臉蛋通紅了還是不積極採取措施降溫,非要等到見了醫生再由醫生處理。


分析


有些孩子已經發高燒了,父母在家不處理就直接抱起來往醫院趕,在診室外焦急地等候時孩子已燒得迷迷糊糊。對於已經高燒的寶寶,如果長時間高燒不處理的話,容易造成孩子高熱驚厥、暈厥等。因此,在未見到醫生之前也一定要積極給孩子降溫。

正確做法

如果孩子已經發燒到38.5℃以上了,在家就應該用物理降溫方式甚至喂退燒藥積極給孩子降溫。


事實上,判定小兒發熱嚴重程度的標準並不僅僅在體溫高低,更在寶寶的整體狀態。假如寶寶一點都不精神、什麼都不想吃,哪怕體溫在39℃以下,家長也不能猶豫,要立即送醫。


4一發燒就馬上喂退燒藥

孩子發燒不能放著不管,但也不能走入極端。有些家長一見到孩子發燒,就馬上給孩子服用各種退燒藥。如果吃藥後效果不明顯,又立即換另一種退燒藥,巴不得馬上就能能退燒。


分析


其實這樣做也不妥。一般來說,孩子的體溫在38.5℃以下,而且並沒有出現明顯的其他不適,建議還是以物理降溫為主;超過38.5℃並且孩子有明顯不適,如哭鬧、精神不振時,才在物理降溫的同時考慮吃退燒藥。

正確做法

若服用退燒藥後孩子體溫還是沒明顯下降,也不要馬上再用一次退燒藥或者更換其他退燒藥;一般要間隔4~6個小時之後再服一次退燒藥。同時要注意給孩子補水,以利於降溫。


一旦孩子出現精神不振、哭鬧等明顯不適的情況,以及新生兒和3 個月以下的小嬰兒,都需要及時就醫,家長自己不要隨便用藥。


除了這四個誤區之外,也有家長會關心給寶寶退燒,退燒藥能否交替使用?這也是一直以來比較有爭議的話題。

支持的觀點——掌握好間隔時間和劑量,退熱效果更好。


支持者從藥理學角度說,有藥理學證據證明,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通過不同的代謝途徑,且不會相互影響,有良好的耐受性。


也就是說,當一種退燒藥血葯濃度下降時使用另一種退燒藥時,第二種退燒藥血葯濃度處於上升水準,從而達到持續退熱的效果。

另一方面,為了追求商業利潤,一些混合製劑甚至同時含有上述兩種成分,以便達到「良好」的退熱效果。


有些文獻表明,在嚴格掌握藥物劑量的情況下聯用或交替使用兩種退熱葯可以取得比單種退熱葯更好的退熱效果,但文獻同時指出,並不能比單用更能增加患兒的舒適度等其他獲益。


如果單純從藥理學角度、良好退熱效果、完美的間隔時間給葯和劑量把握這四個角度來看,交替使用退燒藥似乎是無可辯駁。這也是此前在是否交替使用存在糾紛最大的爭議之處。

反對的觀點——缺乏聯合或交替使用缺乏統一標準,不能改善舒適度。


單獨使用布洛芬或對乙醯氨基酚的安全性已經得到醫學界的廣泛認可,有Meta分析表明,布洛芬比對乙醯氨基酚具有更有效退熱效果。


相比之下,如何聯用或交替使用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迄今為止沒有統一的共識。在這種情況下,使用多少劑量、間隔多久使用兩種退燒藥會由於缺乏指南或共識而存在較大差異,這顯然會增加聯用或交替使用的風險。


2016年4月中國詢證兒科雜誌第11卷第2期的《中國0至5歲兒童病因不明急性發熱診斷和處理若乾問題詢證指南(標準版)》明確指出「不推薦對乙醯氨基酚聯合布洛芬用於兒童退熱,也不推薦對乙醯氨基酚與布洛芬交替用於兒童退熱(證據級別1B-D)」。


Cochrane 系統評價顯示,對乙醯氨基酚聯合布洛芬或與布洛芬交替使用,降低體溫比單用其中任一藥物效果要好,但不能改善舒適度。


由於「退燒藥」並不是為了讓孩子體溫正常,而是為了緩解孩子的不適,減少孩子由於發熱引起的不舒服。所以,交替使用或聯用並沒有達到原本使用退燒藥的期望值。

不管能否交替、聯合使用,家長在面對孩子發燒時都不應自己隨意用藥,對於大一點的孩子,家長應該多關注其行為表現,而不是隻盯著體溫數字。


如果孩子精神狀態尚好,溫度在38.5℃以下且有下降趨勢,就不必太過擔心。而3個月以內的小寶寶免疫系統尚未發育成熟,一旦發燒還是儘早就醫。

來源| 醫藥衛生報、醫學界兒科頻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