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武漢地鐵站名趣談漢口名園中山公園

地鐵2號線上,有一座民國年間便建成的名園——中山公園。問及現在40歲以上的人,少兒時期最希望去、最喜歡去的地方,可能絕大多數會回答是中山公園。

中山公園是19世紀20年代後期建成的,當時正值武漢城市建設大發展時期,武漢的首義公園、蛇山公園、中山公園等,都是在那個年代開始投入建設的。中山公園的修建者是1928年前後從英國留學歸來的建築專家吳國柄。

漢口名園中山公園

當然,中山公園並不是完全重新設計的,它的基礎是晚清漢口地皮大王劉歆生的私人花園。劉歆生和同鄉、辛亥元勳孫武有矛盾,辛亥革命後,他趕忙把西園送給了與孫武關係密切,且同為“將軍團”成員的財政廳廳長李華堂。辛亥革命後形成的“將軍團”,是袁世凱所賜之榮譽,其成員都是參與了辛亥革命的功臣,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是享有名聲並無實權,李華堂是為數不多的有實權的人物。李華堂接受了劉歆生的贈予之後,給花園命名為西園。西園附近,有塊面積較大的空地,屬於吳佩孚的。1927年,大革命高潮時期,漢口特別市政府把西園作為敵產予以沒收。

1928年,英國留學歸來的建築專家吳國柄意氣風發,想要有所作為。他向當時的湖北省政府主席張知本建議,成立“漢口市第一公園辦事處”。這個建議得到了第四集團軍總司令李宗仁、漢口特別市長劉文島、第十九軍軍長胡宗鐸等人的支持,之後,負責修建中山公園的任務就交給了吳國柄。吳國柄在漢口市內進行勘測,最後選定在西園和直魯豫同鄉會這個範圍內修建公園。今天在很多的關於中山公園的資料和文章中,都隻言中山公園和西園的關係。其實,若單單隻論面積,直魯豫同鄉會對中山公園的貢獻還大於西園。

修建公園伊始,將兩塊地盤用圍牆圈起來,為了不影響民眾,把修建公園的任務交給了軍隊和犯人。這些身強力壯的軍人和犯人,在公園內挖湖,用挖湖的土堆成小島,幾個小島之間用橋梁連接,還有更多的土用來堆山;吳國柄還聯繫雞公山,從那裡運回來大批的苗木,對公園進行綠化。這些軍人還奉命在園內建運動場、游泳池、溜冰場。為適應當時的要求,同時還建有民眾教育館;為紀念孫文先生,建有總理紀念堂。1929年6月10日,中山公園部分竣工,就對外開放了。

中山公園的開放,對於日期的選擇也是頗有講究的。開放的日期選在了武昌首義的紀念日,即10月10日,公園命名也為中山公園,以紀念孫文先生的豐功偉績。公園的正門,是根據英國的一個皇宮外觀設計的,門兩邊的石墩子上,分別刻有“中山”“公園”四個篆體字,兩旁側門為出口處,也刻有相同的“中山”“公園”四字。

中山公園作為當時漢口市民唯一的休閑娛樂場所,也曾在1931年大水期間歷盡浩劫。記載武漢大水的文獻有不少,專門的書籍有《1931年大水記》(文字)、《漢口大水寫真》(攝影集)和《武漢水災留景1931》等,無論是文字還是攝影集,這些書中,都記載了中山公園的災情。

中山公園被淹沒後,“從遠處觀望,昔日喧囂的公園,寂然無聲,唯音樂亭(此亭現已不在),在陽光的照射下,孤獨地屹立水中。”音樂亭是中山公園最高點,曾經是公園的著名景點,建築在公園內的假山之上,未淹之前,每遇節假日,許多學生攜樂器從四面八方相聚於此,吹拉彈唱,自娛自樂,悅耳的歌聲與悠揚的琴聲長久繚繞於公園上空,為公園平添了幾許藝術氣息,音樂亭也由此得名。但在大水時日,音樂亭成了守園者的棲身之地,“搖櫓及近,園內天氣台三樓及風向器露出水面,石山建築內的瀑布裸女,村舍山林,已入水過半;總理紀念堂,各紀念碑,或微露石峰,或篙槳可攀,再進至游泳池、足球場則是一望無涯,水天一色。”(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