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棚改貨幣化比例下調:三四線房地產短期利空?

  棚改貨幣化比例下調: 三四線房地產短期利空?

  本報記者 王營 實習生 晏思思 北京報導

  導讀

  當前,決策層對於棚改貨幣化的態度已經非常明確,即“棚改貨幣化不搞一刀切,房價上漲城市推進安置房”。

  棚戶區改造走勢如同陰雲籠罩在房地產行業。

  7月12日下午,住建部聯合發改委、財政部召開工作會議談到棚改時表示,將因地製宜推進棚改貨幣化安置,不搞“一刀切”。住建部明確表示,商品住房庫存不足、房價上漲壓力較大的地方,應有針對性地及時調整棚改安置政策,更多采取新建棚改安置房的方式,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對棚改專項貸款不予支持。

  作為曾深刻影響三四線樓市的棚改政策,住建部這一則表態隨即便引發了業界巨大關注。7月20日,恆大研究院副院長夏磊對外發布一則預判稱,“當前,政策已釋放出明確信號,去庫存任務基本完成,棚改貨幣化比例將大幅降低。”夏磊進一步推斷稱,“2018年,如果三四線城市貨幣化安置比例降至40%,建案銷售面積將減少0.6億平,銷售增速降低5.8個百分點;貨幣化安置比例每降低5個百分點,三四線建案銷售面積增速降低1.3個百分點。”

  夏磊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以上結論是基於多年對政策的理解以及經驗判斷。而他的結論是,“棚改貨幣化即將落幕:去庫存任務完成,三四線房地產將深刻改變。”那麽,棚改政策變化將會使三四線樓市產生哪些變化?

  微妙的棚改變化

  7月20日,一則廣為傳播的消息稱:《財富》世界500強榜單發布。值得關注的是,去年首次上榜的碧桂園表現突出,成為榜單中排名躍升得最多的第10名企業。該公司以收入335.7億美元(人民幣2269億元)排在353位,較2017年躍升了114位。

  在這則廣為傳播的文稿中,有句非常值得玩味的表述:“有分析認為,《財富》世界500強榜單堪稱一個時代的縮影。作為全球領先房企,碧桂園的成功一方面是得益於誕生在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偉大時代。”

  作為一家主戰場在三四線城市的房企,碧桂園的高度躍升或許恰好得益於棚改政策。2014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將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納入國家新型城鎮化發展戰略中,並提出到2020年基本完成城市棚戶區改造的任務。2014年4月央行推出低利率PSL支持棚改,政府可以獲得足夠資金進行貨幣化安置後,貨幣化安置比例迅速抬升,從2014年的9%攀升至2016年的48.5%,且棚改開工套數顯著增加,從2013年的304萬套到2015年的601萬套。

  夏磊認為,棚改貨幣化安置是在三四線成交冷清、庫存高企的背景下提出,肩負三四線去庫存的歷史重任。而據恆大研究院測算,2016年-2017年,三四線通過棚改貨幣化去庫存分別為1.4億平和1.8億平,佔銷售面積的14.8%和18%;當前商品住宅可售面積已降至2014年峰值的37.2%。

  棚改貨幣化政策並非一路通行。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梳理歷年政策表態發現,自2014年棚改貨幣化安置政策提出以來,其表態就在依據市場變化發生微妙變化。2015年8月,住建部、國開行發布的《關於進一步推進棚改貨幣化安置的通知》提出,國家開發銀行對商品住宅庫存量大、消化周期長的市、縣,將從嚴控制對新建棚改安置住房項目的貸款支持;對實行貨幣化安置的棚改項目,國家開發銀行將加大貸款支持力度;2016年2月,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乾意見》,其中對於棚改貨幣化的提法是,“創新棚戶區改造體制機制,推動政府購買棚改服務,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構建多元化棚改實施主體,發揮開發性金融支持作用。積極推行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因地製宜確定住房保障標準,健全準入退出機制。”

  棚改貨幣化安置態度改變始於2017年8月。當時,住房城鄉建設部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六部委聯合印發的《關於申報2018年棚戶區改造計劃任務的通知》(建辦保函〔2017〕551號)明確,商品住宅消化周期在15個月以下的市縣,應控制棚改貨幣化安置比例,更多采取新建安置房的方式;2017年11月,住房城鄉建設部會同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棚戶區改造項目和資金管理的通知》(建保〔2017〕226號)進一步明確,對商品住房庫存不足、房價上漲壓力較大的地方,仍主要采取貨幣化安置的2018年新開工棚改項目,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對棚改專項貸款不予支持。

  短期利空?

  夏磊認為,當前,三四線庫存去庫存基本完成、房價上漲壓力增大,棚改貨幣化繼續大力度推行已不合時宜。

  夏磊的判斷依據是,據他們測算,2016年-2017年,三四線城市通過棚改貨幣化去庫存分別為1.4億平和1.8億平,佔銷售面積的14.8%和17%。三四線城市庫存持續降低,房價上漲壓力大:當前去化周期和可售面積分別僅為2014年峰值的26.4%和37.2%,創近年新低; 2015年1月至今,58城商品住宅均價上漲49%,其中2017年1月至今上漲30%。

  7月20日,同策房產谘詢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部總監張巨集偉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據我們了解的三四線城市中,大多數城市棚改的量平均為兩萬到三萬套,有的城市為四萬到五萬套,還有個別三四線城市甚至有十萬套左右的量,如果城市短期內貨幣化安置比例比較大的話,會導致整個市場量價表現和開發環境比較活躍,會導致短期內市場的價格出現快速上漲,我們了解到全國確實有這樣的案例。所以,原則上三四線城市中人口絕對量和棚改量都比較大的一些城市,市場仍然會看好,人口持續流出、棚改量也不大的城市,這類城市短期內不是那麽看好。”

  當前,決策層對於棚改貨幣化的態度已經非常明確。即“棚改貨幣化不搞一刀切,房價上漲城市推進安置房”。近期,國開行相關部門負責人接受新華社採訪時也表示,2014年以前,國開行支持的棚改項目安置方式主要采取新建安置,純貨幣補償比例一般控制不超過20%;2014年年末,隨著房地產形勢變化和國家棚改安置政策調整,純貨幣補償比例一般控制不超過40%。2015年至2016年,根據去庫存任務要求,國開行在住建部指導下,對接國家房地產調控政策,加大對棚改貨幣化安置的支持力度,做好貨幣化安置與去庫存銜接。

  正是因為棚改政策的巨大作用,棚改貨幣化政策調整對於房地產市場多個層面預期產生了巨大影響。據統計,17隻棚改概念股的總市值為3055.17億元,到7月8日時,上述概念股市值只剩2795.8億元,蒸發259.3億元。而在市值縮水前10房企中,9家三四線城市有項目;截至7月6日,滬深兩市139隻房地產股票中,有110隻自6月25日以來呈現下跌趨勢。其中南都物業保利地產華僑城A等8家公司的區間跌幅超過了20%。

  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張波認為,“貨降實升”是個趨勢,在歷經數次降準之後,PSL作為基礎投放貨幣的作用下降,PSL收緊直接會帶來貨幣化安置的比例降低,實物化安置比例增加。當然,這並不代表貨幣化安置即將落幕,未來貨幣化安置還會在棚改中起到重要作用。貨幣化安置的減少將直接影響到棚改區域的建案去化節奏,對於三四線城市房價的上漲將起到一定抑製作用。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也認為,棚改貨幣化安置比例降低短期來講對於需求是一個利空影響。短期來看,全國樓市預計從下半年開始降溫,明年會明顯降溫。“棚改貨幣化安置比例下滑會影響新房市場。棚改的推進依然保持著一定的力度,對於拉動GDP和房地產行業的開發投資規模不會造成太大影響,但對房價會造成影響,因為貨幣化安置比例下降,拆遷戶到手的錢少了,會降低他們買房的需求。”

  不過,楊紅旭認為,長期走勢來看,棚改政策調整對樓市影響不大,因為到2020年,基本上全國大部分地區的棚改都完成了,棚改完成之後,房屋的老化和更新就會保持一個正常的頻率,比如我國的建築一般都是二十年三十年就面臨老化,按照三十年計算,也就是每年有百分之三左右的房屋是需要更新的。

責任編輯:李彥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