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重慶名中醫,關注您的健康
飲食應有規律,三餐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多菜少肉七分飽。
研究表明,有規律地進餐,定時定量,可形成條件反射,有助於消化腺的分泌,更利於消化。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飽,晚上要吃少。少吃夜宵,因為它產生的熱量容易囤積脂肪,無論對胃、對人體都無益處。
飲食習慣不好
腸胃容易出問題

除了吃不定時,來看看大家吃飯時最常做的事情:早飯時間緊,隨便對付下,甚至不吃;中餐時,勤奮的學生邊吃飯邊看書、活沒乾完的人邊吃飯邊盯電腦;晚上時間稍多,有時間慢慢吃飯了,但一部分人吃得越來越晚。
久之,腸胃自然出問題。所以,好好吃飯第一點:吃飯,就是吃飯。需要我們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吃飯上,其他的事情先放放。
1
胃口不好,遲遲不吃
很多人都會有「起床後胃口不好,吃不下早餐」的感覺,唯一的解決途徑就是掌握吃早餐的時間。
早晨不宜起得過晚,起床後活動20~30分鐘(包括刷牙、洗漱等),再吃早餐最適宜。
經過適當的活動,胃腸道等各器官才「方夢初醒」,這時胃腸道內的消化液分泌最適宜,人的食慾才最旺盛。
早上胃口不好的人群,一碗軟糯清香的粥其實是非常好的選擇。山藥紫米粥就不錯,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的功效。
2
不吃晚飯越來越肥

採用這種方式不僅達不到有效減肥的目的,反而可能會越減越肥,而且還有很多其他的健康損害。
不吃晚飯,相當於一種減少餐次的節食行為,這樣做,短期內(1個月左右)體重的數值確實可能降下去,但這種快速減掉的體重,實際上主要是肌肉和水分,脂肪反而減得不多。可以通過一個小小的自測來看你是否減掉的是肌肉,就是試試瘦了後力量是不是變小了。
而一旦再恢復吃晚飯,不僅會反彈,甚至反彈得更多。不僅不利於減肥,反而會導致越減越肥、力量變差、精神萎靡、免疫力下降等問題。
3
食不定時,容易「嘔胃氣」
腸胃最怕不守時、不規律的情況。因工作時間延長,再加上下班後的購物和健身等活動,人們吃晚餐的時間有變得越來越晚的趨勢。
一頓飽餐後,他們一般會癱在沙發上看電視,這更容易引起胃酸倒流。
胃酸倒流的初期癥狀是「嘔胃氣」,另外還有一些典型的癥狀包括心窩有炙烤感、胃酸倒流到口腔或咽喉。
《紐約時報》撰文稱,越來越多的人患上胃酸倒流,主要原因是不良的飲食習慣,建議大家早點用晚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