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莫言近百幅墨跡展出 自嘲不能稱為書法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著名作家莫言的首個書法個展《筆墨生活——莫言墨跡展》10月14日在北京時間博物館正式開展,莫言近百幅書法作品展出。書法作品對面的展覽櫃裡,還陳列著莫言「走出去」的幾十部文學作品,書和字相互交融,它們以無聲對話的方式,述說著莫言的筆墨生活。

展品風格多樣,除了文人常見的書寫古代詩詞,還有不少筆記式的隨筆及感悟,此外還展出了莫言以硬筆書寫的文學作品手稿。

縱觀莫言書法作品,書法筆記最為有趣,童年回憶、生活感悟、友人交往都進入了書寫範疇。童年回憶特別生動,其中一幅書法,寫了寒冷的臘月跟著爺爺去趕集賣草的往事,霜染了爺爺的鬍鬚。還有一幅書法寫的是他兒時的陳老師,瘦骨嶙峋的老師因天熱脫衣,講到得意處手拍得排骨胸膛啪啪作響。至於與文學大家的交往,莫言則寫到了諾獎得主君特·格拉斯,他未能有機會與大師見面,但表達了敬仰之心,「他開始寫作時,我還在地上爬行。」莫言更記錄下很多生活中的趣事,一幅書法記述了他請北京一著名中醫推拿針灸的經歷,中醫則展示了奇人風範。

莫言更顯示了童真調皮的一面,書法中有多幅左手書寫的作品。但這些作品遭到了他老父親的無情鞭撻,「能把字寫得這樣難看,也真是難為你了。」從小在逆境中前行的莫言哪裡會被嚇倒,回復道:「爹,您放心,我一定繼續努力。」

面對自己的作品,莫言在開幕式上掏出講話稿說,「最近十幾年來,我在朋友的鼓勵下拿起毛筆寫字,先用右手,後用左手,耗費紙墨無數,但進步甚微。」但後來他發現,進步還是有的,只是表現在鋼筆字上,這對他而言是意外的收穫。莫言坦言,幾十年前,看過幾位握了半輩子毛筆的先生寫的鋼筆字,被字裡一種古樸蒼勁的精神深深吸引,那種精神是與古人相通的。「而今,我們這些用鋼筆寫了大半輩子字的人,握起毛筆寫字,想要接通氣脈,寫出古意,的確十分困難。但也許,會有別的收穫。」

隨著「莫式書法」的首次集中展出,莫言也沒忘記調侃自己一番。他說,自己的字不能稱之為書法,辦這個展覽只是向老祖宗和書法家致敬,並在批評中求進步。他同時還表示,目前坊間和網上流傳了很多所謂「莫言手書」,均不出自他之手,辦這個展覽還想讓大家看到他的字的真實模樣。「那些寫得完全不像我的字而又署上了我的名的,寫得也都比我好。真是委屈了這些朋友。」

在展覽開展前,莫言已在微博曬出了自己的書法作品,甚至在網上遭遇了一些爭議。有的網友稱莫言的字寫得不怎麼樣,有的則大加讚美,稱有一派天然之趣。莫言發文謙虛地表示,辦這個展的目的是「為大家充當反面教材,喚起大家用毛筆書寫的熱情」。

本次書法展將於10月21日落幕,策展人由台灣著名作家張大春擔任,「莫言先生是一個冒險家,他在文學上取得了如此成就之後,仍願意站出來向大家展示自己在書法上努力的過程。」張大春認為,莫言的字——尤其是刻意用左手書寫的墨跡,自有天真氣、孩子氣、自然氣。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