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疫情期間去了一次醫院後,我打算好好利用這塊手錶

疫情期間的一次問診

疫情期間,我冒險去了一次醫院。事情是這樣的:

大約去年9月,一次無意間摸到左側耳根後面長了兩個小疙瘩,同側頸部還起了一個硬疙瘩。

善用搜索,是一名從業多年的媒體人必備的技能。在搜索和瀏覽了各種網上的問答後,我給自己下了一個診斷:毛囊炎引起了淋巴發炎。然後,就把這件事拋之腦後了。

作為一個一年飛了64次的忙碌“公號狗”,其實平時並不會特別關心自己的健康。

但是,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一切都暫停了下來,人閑著難免就會瞎琢磨。尤其是,春節期間,各種社交媒體上充斥著很多和疫情相關的生死離別故事。

回北京後的一天,早上發現耳後根又起疙瘩了,還摸到了一些血。再加上幾個月了,淋巴結還沒消退,整個人立刻緊張了起來,拿起手機就是一番搜索。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體驗,“上網一搜索,總覺得自己得了癌症。”在看了各種搜索結果後,發現單純憑自己搜索顯然是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的。我想到了下載過的“米動健康App”裡面有專家問診功能,於是抱著試一試的,打開了“專家問診—全科—圖文問診”,跳出了一個機器人小優的對話框。

按照提示,我輸入了“耳後疙瘩,淋巴結”。中午11點多,再打開對話框,果真看到了有回復。發了照片,描述了症狀後,在線醫生認為,耳朵的疙瘩是普通的感染,沒什麽大問題。淋巴結不好判斷,必要的時候,可以去醫院做個檢查。

我決定,還是冒險去醫院做一次檢查。為了減少和陌生人的接觸,我選擇了離家最近的航空總醫院。電話預約了3月10早上的外科的就診號碼,12號。這一天早上7點50多,我戴上口罩、手套,穿上雨衣,在醫院門口測體溫、回答了幾個問題就戰戰兢兢的進了醫院。

醫院裡人不多,雖然預約的是12號,但是我第一個被叫號。做超音波,拍X光,醫生檢查完後,結論是沒什麽問題。於是,藥也沒開就讓我回家了。

我心裡還有很多問題呢。我的淋巴結是怎麽起來的?為什麽還不消?為什麽遇到冷空氣,我就感覺到氣管癢癢?可是,坐診的醫生很忙,門外還有一個孕婦在排隊看濕疹。

我又想到了“米動健康APP”,再次打開圖文問診功能,發送了自己的超音波和X光後,在線醫生問還有沒有做血常規。這次醫生沒有讓做,但去年10月因為咳嗽有做過一次,於是一起找出來發過去。對方判斷是咽喉炎引發的淋巴結,建議連續吃5天的阿莫西林看看。

圖文問診的時候,我還打開了“電話問診”,沒想到過了半天,接到了華米客服的電話,對方給安排了一位醫生進行通話,問診結果差不多,都是問題不大。緊張的心情,終於放鬆了下來。

我們都需要家庭醫生顧問

疫情期間的這次就診,讓我覺得,類似“米動健康”APP裡面的在線問診功能是非常需要的。

在中國,醫院裡每個醫生每天要面對許多病人。有數據顯示,門診的大夫一天要看100多個號,平均分配給每位問診者的時間不過幾分鐘。

如果用戶在就診前能先通過“在線問診”對自己的症狀有個大體的判斷,再問一下自己大概需要做哪些檢查,那麽去就診就會變得更高效率。而就診完,也可以通過在線問診,再次分析自己的檢查結果,也可以讓人更放心。

我把自己就診和問診的過程分享給了一位朋友,暫且稱呼他為孫老師,他覺得“在線問診”這個功能很實用。

孫老師提過,他母親有些高血糖,還懷疑自己有風濕,總喜歡在網上搜索和看了一些文章後,就讓他幫忙網購各種藥物。但孫老師總覺得,亂吃藥,對身體並不好。前段時間,母親又要讓他網購一種藥物。於是,他先用“米動健康”的在線問診詢問是否可以買,醫生在線回復說,可以試試看。他才放心的去網上下了訂單。

實際上,搜一搜,看一看,就買各種藥物吃,在老年群體中,是一種普遍現象。美國國家衛生研究所和芝加哥大學聯合進行的調查顯示,同時服用多種藥物或保健品的美國老年人中,有220萬人面臨藥物混用帶來的風險。

隨著年齡增長,人們服用藥物的數量也會逐漸增加,但藥物也會有副作用。“病人必須知道,藥物能夠治療疾病,但並不總是安全。”本次調查負責人,芝加哥大學藥劑師迪瑪•卡托說,“如果他們需要自我診斷,然後到藥店購買非處方藥,或者需要服用膳食補充劑,他們毫無疑問應該先向藥劑師谘詢。”

通過搜索和瀏覽各種文章,就購買藥物,既不安全,還容易陷入各種保健品騙局。如果每個家庭都懂得使用“在線問診”功能,並找到類似華米科技這樣自建醫療健康研究團隊,並且和正規醫療機構合作的“米動健康”APP,那麽,健康問題就會多一重保障。公開數據顯示,華米科技和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等展開了深度合作,而且合作醫院還不斷擴充中。

是時候改變生活習慣了

其實,“米動健康” APP我已經下載有一陣時間了。

2019年底,我就拿到了這塊華米科技出品的Amazfit米動健康手錶,隨表還附贈了一張金卡。

據了解,這張金卡屬於華米的健康雲服務。該服務共有銀卡、金卡、白金卡三種 VIP 卡(售價分別為299元、599元和3999元),匹配不同的監測和醫療服務。購買了這種服務的用戶,可以享受醫生線上專職24小時監測健康指標,並提供對房顫等症狀專業研判的服務。其中,金卡用戶可以享受每周2次的免費心電解讀,每月10次免費圖文問診和10次免費電話問診等。如果問診次數再多就需要付費,或者也可以付費享受到更高級的心電解讀。

心電功能是這款健康手錶的主打功能。拿到手錶不久後,我就進行過心電測量。心電測量包括兩種方式,一種是直接在手錶上操作的1分鐘快速測量。另一種比較麻煩,要通過App的心電檢測和手錶配合,4分鐘的全量測量。

全量測量時,人必須使用特定的姿勢,量保持平靜,手腕平放在桌面,確保測量出的數據是靜息狀態下的數值。測量結束後可以在App端查看心電圖數據,可以看到測量結果,包括心電圖數據、心率數值、心率變異性以及心髒強度,心髒風險等級。

我測量的數據顯示,心髒健康等級99(1-99,越高越健康),心髒風險等級1(1-9,越低越健康)。由於我平時並不是一個愛運動,又愛帶各種手鏈的人,因此,測完後就把手錶束之高閣了。

但這次就診和問診的經歷,讓我又想起來了這塊手錶。而孫老師又是極愛運動的人,平時戴運動手錶和手環也不離身。於是,我就邀請了孫老師來對這塊表進行了一次全面的測試。

孫老師先是戴著某品牌的手環和這一款米動健康手錶跑了5公里。來自某手環的數據顯示,5公里下來,消耗熱量305千卡,平均心率162次,最大心率184次。而米動健康手錶顯示,消耗卡路裡371千卡,有效活動量1237梅脫每分鐘,最大心率180次,平均心率118。

孫老師也做了心電的4分鐘全面測試。測完後,他發現自己的心率變異性並不高,只有18,風險等級2級。

作為一個熱愛運動,有空就會跑步的人,孫老師一直覺得自己的心肺功能很健康,但這個結果,真是出乎意料。現在,他表示要盡量少喝可樂,多吃青菜,改善生活習慣了。

記得,去年底,我問華米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黃汪,2019年最滿意的事情是什麽。他講了一個故事。

華米有一位程序員,負責寫用來檢測心髒問題的代碼。代碼寫好後,他第一時間加入了測試隊伍,測試結果卻顯示他的心髒有問題。他是一個注重健康的人,每天都在跑步,此前從沒想到自己會有這方面的問題。但他反覆檢查之後,相信自己寫的代碼的準確率,於是去醫院做了檢查。醫院的檢查證明,代碼沒有錯,他的心髒確實有些問題,好在是很早期,及時治療就可以了。

“這在我們團隊是很意外的事情,但也是讓我們欣慰的事情。”黃汪對《商業與生活》說。因為華米的使命,就是“科技連接健康”。

醫療健康,未來可期

米動健康手錶的其他功能,很多測評已經寫得很清楚了。

今天的的智能穿戴市場,大多數設備都在圍繞運動和健康設計,心率監測等功能,逐漸成為標配。不過,大部分產品是採用的基於光電原理的PPG傳感器,耗電少,快速便捷,僅能測出心率。對於需要格外需要關注心髒健康,常做心電圖檢查的老年群體,市面上的智能穿戴設備並不太合適他們的需求。

而華米的Amazfit米動健康手錶,價格更便宜;由於搭載了全球第一款可穿戴AI芯片“黃山1號”,因此可以原生支持EGC心電圖這一功能,還可以將手錶上測量出的結果同步在APP上,借助人工智能和專家團隊做進一步分析,大大方便了用戶的使用,尤其適合老年人。實際上,不僅僅是老年人,目前心血管疾病的發病人群正在年輕化。心血管疾病也已經超過癌症(腫瘤),成為中國人致死致殘的首要原因。

在表盤顯示的設計上,Amazfit米動健康手錶沒有花哨的小工具,只有其特色的測量心電、心率、步數、睡眠情況等功能,以及最基礎的時間顯示、消息通知、系統設置。它可以7*24小時心率不齊監測,支持獨立連接運營商的NB-IoT網絡。

所謂NB-IoT(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窄帶物聯網),是萬物互聯網絡的一個重要分支。它構建於蜂窩網絡,隻消耗大約180kHz的帶寬,支持待機時間長、對網絡連接要求較高設備的高效連接。據說NB-IoT設備電池壽命可以提高至少10年,同時還能提供非常全面的室內蜂窩數據連接覆蓋。

當用戶在Amazfit米動健康手錶上啟動手錶NB-IoT通訊服務後,手錶就可以獨立聯網,將各項數據信息上傳至雲平台,擺脫對於手機的依賴。基於此功能,當心率異常,或跌倒後,雲端會發送短信到設定親人的手機中,第一時間通知家人情況。

不過,在使用中,我們也發現了幾個或許可以改進的地方:

電池,我們使用3天,中間多次測量心電後,還剩下30%的電量。因此,充一次電使用不到一周,電池續航還有待進一步提升。但是充電過程很快,一個多小時就能充滿。

在線問診,一次問診會在24小時候自動結束,然後再打開就是新的一次問診,沒有自動保存上一次問診紀錄。建議像保留兩天紀錄一樣,保存問診紀錄,就像病例一樣,可以方便用戶在日後查詢使用。

App數據傳輸,我們使用中遇到過手錶無法連接,數據不能更新的問題。在應用商店裡,“米動健康” App的評論中,可以發現,這個問題存在了很久,以至於在蘋果的AppStore中被打了2.5分。不過,3月26日,米動率先在安卓應用商店裡上線了3.5.2版本,已經解決了數據傳輸問題,並推出了離線測量等功能。

新冠肺炎的疫情對經濟的影響肉眼可觀,不少行業都在感歎這個冬天無比漫長和寒冷,但也在推動一些領域的發展,醫療健康就是其中之一。隨著,國家衛健委在陸續下達《關於加強信息化支撐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醫療健康行業趨向“互聯網化”也已成為共識。

智能可穿戴+人工智能+健康,擺在華米科技面前的,無疑是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但是,要讓更多的用戶願意戴上健康手錶,讓每個家庭都能擁有自己的私人醫療顧問,還需要持續不斷的努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