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葛根在婦科疾病中的妙用

導讀:柴嵩岩教授行醫六十餘年,診治過的患者逾百萬,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本文介紹柴老在臨床運用葛根的心得,望各位讀者能有所收穫。

葛根,性甘平,味辛,入脾、胃經。張元素:「通行足陽明經。」

《神農本草經》列為中品,並記載其「味甘,平。主消渴,身大熱,嘔吐,諸痹,起陰氣,解諸毒。」

《本草正義》雲:「葛根氣味皆薄,最能升發脾胃清陽之氣。」張璐又雲:「胃氣升發,諸邪毒自不能留而解散矣。」

《傷寒論》中,張仲景以桂枝加葛根湯用於治療「太陽病,項背強 ,反汗出惡風者」。其中,「太陽病,汗出惡風」為桂枝湯所主治,加上一味葛根,便可以治療「項背強 」,緩解頸項部肌肉強硬、拘急不舒以及痙攣感。這也提示葛根的作用部位。

陸淵雷在《傷寒論今釋》中談及桂枝加葛根湯證說:「項背何故強,因肌肉神經拘急故也……葛根能攝取消化器官之營養液,而外輸於肌肉,故能治項背強痛,本草經言葛根能起陰氣,即輸送津液之謂。」由此可知葛根解散太陽、陽明經肌肉之邪氣的機理又與葛根「起陰氣,升津液」有密切聯繫。

《本草拾遺》又言葛根「生者破血」。

綜上所述,葛根作為陽明經常用藥,主要取其昇陽解肌、透疹止瀉、除煩止渴的功能。

婦科疾患有其自身的特點。面部長斑的患者多性急易怒,脾氣急躁或性格內向、抑鬱,肝鬱不舒,木壅土鬱,致使局部陰液不能上達,肌膚失養致其色澤失常,此其一;再者,此類患者年齡多在 30~40 歲,陰氣已不足,如《素問·上古天真論》所言:「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發始白。」再有面部為陽明經循行部位,此時用葛根,一則取其陽明經引經葯,引葯到達病所;二則,如《神農本草經》所言「起陰氣」,也即「起陰氣,升津液」(陸淵雷所言)之意,經絡得通,肌膚得養,故面斑得消。

柴老臨床治療婦科疾病時,若患者伴有面部黑斑、黃褐斑等色素沉著,或見患者頸部、腋下等部位皮膚粗糙、變厚(如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的「棘皮征」),或病變部位在頭部等,往往在辨證施治的基礎上,將葛根、澤蘭、冬瓜皮三味葯作葯對使用,其中葛根用量為3~5g

柴老集幾十年臨床經驗認為: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主要病因病機為脾腎不足,痰濕內蘊,而痰凝血瘀,瘀久則見局部皮膚甲錯,即臨床見皮膚粗糙、變厚(即「棘皮征」),

其中葛根昇陽解肌、透疹止瀉、除煩止渴,配合澤蘭走血分、入陽明,活血利濕,可助葯達病所,標本兼治,療效顯著。

……以下是廣告時間……

給大家推薦《國醫大師柴嵩岩婦科臨證經驗及驗案選》,點擊閱讀原文可直接購買

內容介紹

柴嵩岩,主任醫師,教授。1997年4月榮任全國名老中醫稱號。 柴老自幼學習中醫,1950年取得中醫師資格。1952~1957年就讀於北京醫科大學醫療系,具有良好的醫學理論基礎。其臨證婦科60餘年,醫學功底紮實,臨床經驗豐富,非常重視「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念,充分了解女子之生理特點及周期變化規律,能動態地、發展地觀察與認識疾病,能夠根據不同的病理階段,抓住本質,辨證論治,在實踐中創立與形成了獨特的學術思想及用藥風格。以辨證準確、方葯精專、配伍靈活、療效顯著為其特點。因此整理柴嵩岩教授臨證的經驗及驗案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指導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本書介紹了柴教授獨創的學術理論,通過驗案驗方總結其對月經病、妊娠病、產後病、雜病的用藥特點及經典方葯,特色突出,實用性強,為廣大醫學生及臨床工作者提供學習經驗。

(掃描二維碼購書)

版權聲明

本文摘自《國醫大師柴嵩岩婦科臨證經驗及驗案選》,佟慶,黃玉華主編。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時請註明出處。封面圖片來自攝圖網正版圖片庫。-0423,歡迎投稿嘮嗑。

點閱讀原文,一鍵下單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