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購買了“黑洞”類照片的用戶 起訴視覺中國們勝訴幾率大

每經記者:張卓青 每經編輯:易啟江

圖片網站視覺中國、全景網絡的麻煩還沒有結束!

中業江川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李鑫石律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那些賠償過視覺中國或全景網絡的公司,如果對訴訟標的圖片的版權真正歸屬進行覆核,集體反訴的話,這些圖片網站的商業模式將難以為繼。

而另一位法律資深人士認為,如圖片網站使用自己未取得版權或未獲得授權的圖片向使用者索要報酬,圖片使用權人在付費後得知該公司非權利人,有權追回報酬,可以通過訴訟或協商追回已經支付的費用。

訴訟成功的關鍵在於舉證

李律師表示,如果圖片使用者按照圖片網站的提示或要求付費下載,但隨後卻發現該網站對這些圖片並不擁有版權,使用者可以起訴圖片網站。

但李律師認為,在此類訴訟中最大的障礙,就是確定視覺中國對特定圖片不享有版權的舉證,但如果圖片真實的權利人進行維權,將會使訴訟成功的機率大增。

那麽,如果那些遭受過視覺中國起訴並賠償的公司,對訴訟標的圖片的版權真正歸屬進行覆核,集體反訴視覺中國的話,會對這家公司產生怎樣的影響?

李律師表示,在訴訟中,法院是會主動審查視覺中國的權利人身份的。但是在起訴後、開庭前雙方和解的案件,可以申請對和解協議撤銷或者對人民法院作出的民事調解書申請再審。這種情況如果集中或者大面積出現,視覺中國將很難再繼續現有的商業模式,並且很可能遭受到圖片真實權利人的集體維權。

維權式行銷帶來收入大增 但成本增加致巨虧

視覺中國2018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視覺中國在去年前九個月的營收和淨利都保持了兩位數的快速增長,實現了營業收入 7.01億元,同比增長 20.9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則達到了2.2億元,同比增長了 35.31%。而佔公司收入8成以上的核心主業:“視覺內容與服務”的營業收入為5.74億元。

該公司也屢次將維權優勢列為公司的核心競爭優勢:“公司設立了法務部, 對嚴重侵害公司合法利益的企業進行訴訟。基於公司在維權方面的優勢,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避免公司因版權被侵權而遭受的損失,並將部分侵權用戶轉化為公司客戶;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更好的保護版權所有者的利益,吸引更多的供應商與公司進行合作。”

從全景網絡2017年的業績表現來看,維權式行銷雖然能給公司帶來一定的收入增長,但是隨之而來的是相關的研發費用和人工成本的增加,實際上維權式行銷的模式並未對公司貢獻太大的收益。

在2017年,全景網絡新組建了法務維權團隊,拓展了其維權式行銷模式, 通過圖片版權跟蹤維權的方式帶來圖片收入以及圖片維權收入增加 2140.5萬元,但是公司那一年卻轉盈為虧,淨虧損329.57萬元,同比下降了162.94%,公司表示虧損的原因是為開展維權式行銷組成新團隊、比上年員工人數增加62 人,人員成本、辦公房屋租賃成本導致了營業總成本增加 6.09%。

除此之外,2017年全景網絡的研發費用也快速增長,研發支出費用化總額為1842.33萬元,在2017年該公司自主開發、新增維權管理平台、雲相冊服務平台等 6 個新增研發項目。

記者還注意到,全景網絡由於維權式行銷的開展,技術、人員投入方面資金增加需求,公司以信用擔保的方式分別向招商銀行北京分行、華夏銀行北京魏公村支行、北京銀行中關村支行等銀行申請了為期 1 年的短期借款,截至2017年末,其未歸還的金額總數達到1987萬。

到了2018年,全景網絡虧損幅度進一步加劇,去年全年淨虧損3788萬,同比減少了1049.5%,全景網絡解釋業績虧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公司通過自主開發的搜索平台大大提升了維權式行銷能力,同時,公司加大了行銷團隊、辦公室、行銷費用等方面的投入。

記者在天眼查上查詢發現,全景網絡的開庭公告多達1910條,而法律訴訟則達到了3926件,其中絕大部分訴訟的案由是“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記者梳理了這些案件發現,全景網絡的訴訟對象既有小的創業公司,也不乏修正藥業、海爾這樣的大公司,仔細看這些案件的判決結果,大多數是以作為原告的全景網絡撤訴告終。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每日經濟新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