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永樂官窯甜白釉茶鍾,茶器中的珍品

永樂甜白釉:是明永樂窯創燒的一種白釉。

明代景德鎮官窯自永樂時期開始,白瓷的製作有了重大突破,高嶺土中三氧化二鋁的含量增加,透明釉內減少助熔劑石灰石的成分,避開了白釉泛青情況的產生,因此使產品潔白腴潤。由於永樂白瓷製品中許多都薄到半脫胎的程度,能夠光照見影。在有暗花刻紋的薄胎器面上,施以溫潤如玉的白釉,便給人一種“甜”的感受,且又與後世出現的白砂糖的顏色相近,故名“甜白”。

明朝時,茶鍾即是茶碗之意。如:

《西遊記.第二五回》:“又提一壺好茶,兩個茶鍾,伺候左右。”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一》:“須臾吃罷茶,小廝接了茶鍾進去了。”

明 永樂 無款 甜白釉暗花菱花式茶鍾

高3.8cm,口徑8.5 cm,足徑4.5 cm

胎骨勻厚,胎質細致。器呈八瓣菱花式,口微斂、淺壁,平底,矮圈足。

外壁口沿淺劃暗花轉枝花卉一道,器心為折枝茶花,外加雙圈。

外壁四折枝靈芝紋,口足間加飾線紋五道。

通體施甜白釉,釉色腴潤,厚處微泛青,釉內氣泡密集。

足底無釉泛橙色,胎骨勻厚,胎質細致。

此器清宮舊名為“白瓷暗花菱花式茶盅”,作為飲茶用器。

明 永樂 甜白釉暗花雙龍紋茶鍾

高4.8cm,口徑9.9cm,足徑3.9cm

茶鍾撇口,弧壁,矮圈足,通體施甜白釉,內壁印飾雙雲龍紋,碗壁勻薄,圈足露胎,潔白細膩。器心針刻“永樂年製”四字二行篆款,外加單圈,然刻紋淺細,不易辨識。永樂撇口茶鍾造型端麗,釉色腴潤,亦為清代雍正、乾隆時期磁胎畫琺琅茶鍾的原型。

清宮舊名曾定為“永樂款白瓷脫胎暗龍茶鍾”。

明人言“品茶用甌,白瓷為良”,明代品茶圖上所用茶鍾亦以白瓷為多。

仇英《東林圖》、唐寅《煎茶圖》卷等皆描繪撇口、敞口茶鍾,而與清代不同者,明代茶碗、茶鍾多帶朱漆托而不帶蓋。

這類撇口白瓷茶鍾為明代最常見的造型之一,也是清代琺琅彩瓷茶鍾的原型,直至今日工夫茶飲小茶杯造型亦多沿用,惟尺寸縮小而已,可謂茶杯的經典造型。

明 永樂 甜白暗花菱花式茶鍾

高4.5 cm、口徑9.5 cm、足徑3.5 cm

茶鍾葵瓣撇口,弧壁,矮圈足。

通體施甜白釉,內壁無紋,外壁飾大小葵瓣雙層,並劃瓣脈莖線。

碗壁勻薄透光,內底微凸,外底及圈足露胎,潔白細膩,白釉瑩白如脂。清宮記載有時稱為“填白”,與甜白相通。

永樂葵花甜白茶鍾造型秀麗典雅,明初開始至清末皆有製作。

十七、十八世紀時亦廣受日本煎茶道喜用,因此向景德鎮或德化窯訂製不少此類薄胎小茶杯。

然葵口茶盞的流行或始自北宋,尤以青瓷系如汝窯、南宋官窯或哥窯等均見製作葵口茶盞與茶托。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