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抽刀出鞘天為搖,中國古代兵器之刀的實戰用法

刀位列十八般兵器之首,是我國古代戰爭中應用最為廣泛,在士兵手中普及程度最高的兵器。刀自漢代成為士兵的主要近戰兵器以來,便一直是歷代軍事家極為重視的一件武器。甚至在抗日戰爭中,依然有“大刀隊”這種使用戰刀進行戰鬥的部隊。而且在缺乏刺刀的紅軍部隊中,拴著紅纓帶的大刀亦是肉搏戰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刀法是戰陣武學的主要科目,目的在於讓一般士兵盡快掌握手中武器,從而快速成為一名合格的戰士。明代戚繼光編著的《紀效新書》就對刀法進行了大量詳細的描述,而明末吳殳所著的《手臂錄》中亦有使用單刀、雙刀等武器的口訣及心得。

只是須得注意的是,招式和軍陣國術並不能混為一談。比如各路國術套路比賽中,那種耍得滿身銀光、水潑不進的刀花,與其說是刀法,倒不如說是體操表演。

要討論刀在戰場上的實際用法,從個人的刀法或者刀法套路來研究,這是本末倒置的行為。因為要想真正討論軍陣刀法,就需要結合戰場的實際情況。

漢代武士複原圖,前者左手所拿的奇異武器是鉤鑲,多配合環首刀使用

環首刀在漢代普及後,戈、劍等許多武器都被取代。這大致歸功於漢代環首刀採用了橫刀刀型,因其同時含有劍、戈以及其他衛體兵器的實戰用途和作用,進而取代了這些武器。

首先,漢環首刀的形製來自於秦劍至漢劍的技術工藝傳承。它前部刀刃部分採用的兩段式設計,一直延續到後來的唐橫刀上,進而使日本刀也得到了這種繼承。實際上,這種設計最早應用於戰國的青銅劍上,所以才賦予了環首刀兼有刺擊和砍削的雙重功能。

在《戰國水陸攻戰圖》中,我們可以看到, 手持劍、戈的武士多衝鋒在第一線。武士手中的劍是殺敵的主要武器,而戈除了用來擊殺敵人,還用來格擋或者將對方的武器鉤開,讓己方的陣列可以突破敵陣。另外,秦始皇陵兵馬俑中發現的22 把長劍,近半都是在全軍陣列第一線的射俑身上或身邊發現的。可見在秦代,作為全軍先鋒的弩手,除了用遠程武器射擊敵軍外,也需要配合後方長柄兵器,進行衝陣。

因此可知,手持環首刀的戰士在戰陣中所處的位置同手持利劍、短戈的衝鋒之士相同,皆為第一線的肉搏兵種。

東晉鐵刀、北宋鳳嘴刀、漢環首刀、東漢環首刀

《漢代環首刀的國內首次研磨研究報告》描述:“此刀重心位於環首向前530 毫米處,單手持握有前傾的感覺,使用起來並不是想象的那麽自如,此刀的持有者應是一位身強體壯的武士。”可見,漢環首刀的重心靠前,揮舞起來有些費力,但是與之相應的是其揮擊力道出乎意料地強勁。所以漢環首刀的刀身雖然看起來纖細,但如果使用長杆兵器的對手不注意的話,非常容易被其一下子打飛武器,進而被突破近身。環首刀的這種戰術如果配合盾牌使用,對敵陣的破壞作用將非常可怕。

同時,環首刀的斬斫力絲毫不弱。南梁陶弘景的《刀劍錄》中記載,吳將董元成年少勇敢,曾自己打造了一把鐵刀。後來他用那把刀將敵將黃祖“蒙衝鬥艦”的船頭砍作兩截,分流而去,元成因此而授大司馬的職務,人們則把這柄寶刀稱為“斷蒙刀”。

此外,我國在西漢時期便已經有使用滲碳鋼製甲的記錄,而且鐵甲的普及率也在不斷提高。面對愈加難以攻破的防禦,自然需要堅固而鋒利的武器。環首刀因為採用大鈍角刀刃和兩段式刀刃構造,堅固程度比兩面開鋒的劍要好上許多,並且它在破甲時刀刃所受到的損害更小,維護上也更便利。因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麽環首刀能在戰陣中迅速取代了戈與劍。

總體上,戰陣中,環首刀使用的基本動作其實只有兩個:

第一, 劈斬。這是在進攻中突入敵陣時, 破壞敵人長柄兵器陣形的有效攻擊手段。

第二, 刺擊。這是在持盾防守時,為了照顧隊列的緊密性,並同時有效攻擊對手、不破壞隊形的手段。

刀、鉤鑲對戰長戟圖,以漢代畫像磚為藍本繪製。右側士兵以鉤鑲鉤住長戟的同時,順勢用環首刀突刺(楊翌繪)

其余所謂刀法種種,都不過是這兩個動作的發展而已。由此衍生出來的,有通過劈斬動作演變出來的防禦性動作“磕”、進攻性動作“撩”,以及通過刺擊動作演變而來的“絞”等。在戰陣中,刀技的具體使用, 則需要看具體的時機。破陣、登城時,大開大合的橫掃撩撥便是不二法寶,目的在於利用刀身的重量蕩開對手的兵器,為自己後援的同伴開辟路線。而在列陣緩步前行或者防禦時,上下劈斬和小動作戳刺則是主要手段,目的是維護陣列整齊,通過多把武器的合擊, 達到有效殺敵的目的。例如唐代的陌刀陣或者宋代的斬馬刀陣,都是刀在陣列中使用的技法。

在步兵近身的散兵戰格鬥中,環首刀既可以雙手使用,也可以單手配合盾牌或者鉤鑲來使用。環首刀在格鬥中相對於戈與劍優勢明顯,它兼具了劍刺擊動作小、突然性強和戈揮擊力量大、殺傷性強的兩種優點,同時又沒有劍長度較短、成本高,戈易於損壞、不便維護的缺點。而且在“百煉鋼”技術出現後,這種優勢得到了進一步強化。

另外,漢環首刀其實是一種步騎兩用刀, 厚實的環首刀因為重心靠前,騎手只需要一次有效的揮擊便可以將對手斬落馬下。如果對手身穿甲胄,就算沒有被砍透盔甲,沉重的鈍擊也足以使其受到嚴重的內傷。在馬上的追逐戰中,長達120 厘米以上的騎兵環首 刀,還可以用有效的刺擊將對手捅個對穿。

刀在晉末至隋唐時期發生了顯著變化,因為在這一時期騎兵刀與步兵刀開始出現明顯區別。在宋代,刀類武器的形製更為專業化。步兵格鬥用刀大量使用長柄、加重刀頭的大型長柄大刀,以期劈斬的同時利用長度阻止騎兵衝擊。同時衛體武器也換為成本低廉的手刀,這與宋代重步兵善於守衛和列陣而戰的特徵相符合。同時期,騎兵的格鬥武器開始使用利於馬上刺擊並兼具部分揮砍功能的長柄輕質化戰刀,如筆刀。另外,因為鐵甲的繼續發展,騎兵也更為傾向於鈍器,如鐵鐧與鐵鞭。

本文摘自《中國古代實戰兵器圖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